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隋唐天下-竇建德正傳】

raw-image

隋末英雄,建德為先。

今譯《舊唐書》其傳,如下。


竇建德,貝州漳南人,即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隋時為清河郡。

竇建德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就相當重然諾。漸長,有一次村子裡有人父母過世,卻因為貧窮無法辦喪事。正在田裡工作的竇建德遠遠聽見哭聲,嘆了一口氣,就停下自己的工作,去協助喪家。

前言不對後語。

這邊記「遽輟耕牛,往給喪事」,感覺應該是竇建德把自己的耕牛給賣了。

說來有趣,大家都不願意幫助喪家,但竇建德這麼做了,大家都稱讚他。

竇建德就這樣當了冤大頭,被推舉出來當里長。

隋朝統一天下後,制五百家為鄉,百家為里。這個里長也很是不小,不過竇建德很快就因為犯法亡命去了。

不意外啦就是個劉邦型的傢伙。

還好是隋文帝的大赦次數也不少,竇建德倒也不用在山裡蹲到隋朝滅亡才出來。不過回來沒多久,他的父親就過世了。

竇建德身為地方一角頭,其父的送葬隊伍,超過了一千人。但大家送來的奠儀水果罐頭塔,竇建德一概不收。

就這樣,時間來到大業七年。

隋煬帝開始招募遠征高麗的部隊,要各郡挑選勇士來直接任命為小帥。都說了竇建德是角頭大仔,被推出來做個二百人長,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然而,漳南縣的募集,卻發生了變故。

當時山東大水,很多人都流離失所。如果你家給水淹了,但你又被選中要去打仗,該怎辦才好?

一個名叫孫安祖(不是安佐)的男子,就碰上了這個窘境。

安祖決定先去報到,跟縣令說說,應該可以不用去吧?那是不可能可以的。因為碰到這種狀況的人,很多。如果每個都像孫安祖這樣拒絕徵召,那縣令的烏紗帽……不,恐怕連人頭都要不保。

縣令非常生氣,拿出鞭子來就抽安祖;安祖也非常生氣,拔出刀子來就刺縣令。

靠杯,縣令給自己刺死了,怎麼辦?

孫安祖連忙去找漳南急公好義,喬事界的第一把交椅:二百人長竇建德。

竇建德心想,自從大業以來,力役頻繁,很多人去了就回不來。說真的,他自己也不想參加遼東之役啊。

一咬牙,竇建德建議孫安祖去當劉邦。附近有一個廣達數百里的沼澤地,高雞泊,易於躲藏,可以聚眾為盜。竇建德則自己留下來當蕭何。他相信,天下大亂,在不久後就會發生了。

兩人計議已定,分頭行事。

竇建德去把逃兵釋放出來,又找了一些本來就在家鄉沒有產業,無以維生的人,交給孫安祖帶領。

是說這樣上好的強盜寶地,自然也有其他團夥。

當時共有三支強盜團,分別由孫安祖,張金稱跟高士達率領。其中,以高士達最為強大,有千餘士兵。補充一下,高士達是「蓚」人,也就是多少有用北齊皇室的名義在聚眾造反,跟另外兩支團夥不可同日而語。

而隨著世道越來越亂,清河太守也注意到,漳南縣裡有盜賊內應。

一日,竇建德前訪孫安祖時,家裡被官兵襲擊了。不分男女老少,被屠得乾乾淨淨。竇建德沒有表現出悲傷,也沒有展現出憤怒,他只是從孫安祖的團夥中抽了兩百人出來,然後去投靠高士達。

這些日子下來,竇建德已經累積了一些行軍作戰的經驗,很快得到自稱東海公的高士達重用。

不久後,張金稱許是發現,孫安祖的「內應已失」,就出手攻打孫安祖。但他沒料到的是:即使吞下了安祖的地盤,安祖的人馬也不會為他所用。

孫安祖手下的盜賊們,紛紛來投靠竇建德。竇建德在地方早有名氣,高士達倒也不覺得奇怪,反而更加重用竇建德。

慢慢的,竇建德的個人兵力逐漸增長起來。他是一個可以跟下屬同甘共苦的人,不說原本的部眾,就是高士達軍中,大家也更想跟著竇建德。

大業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餘人來討伐高雞泊。高士達連忙找來竇建德,要他想法子擊退官兵。

竇建德認為,這是個大好機會。如果能出奇制勝,那麼東海群賊,定會傾心於他。於是,竇建德給高士達獻上了一樁「苦肉計」。

高士達宣稱,竇建德背亡叛逃,找了人假扮竇建德妻子,斬殺示眾。另一邊,身在前線的竇建德,自然要寫封降書給郭絢,約好如何大破高士達。等到那月黑風高的東風之夜,被大破的卻是涿郡官兵。

只是,隋室朝廷既然要討伐高雞泊,那張金稱自也不能免。

由太僕卿楊義臣率領的部隊,消滅了張金稱,隨即要轉進攻打高士達。張金稱手下有不少人,也素知竇建德威名,搶先來到。

竇建德一一詢問之下,心覺不妥,與高士達報告:「楊義臣善於用兵,非此前庸將可比。此番乘勝追擊,鋒不可擋,宜先避之,令其欲戰不得,空延歲月,將士疲倦,乘便襲擊,可有大功。今與爭鋒,恐公不能敵也。」

高士達不以為然,人家士氣高昂,我們也不差啊。更何況,高士達也發現,竇建德此時更得軍心。若不扳回這一城……總之,高士達拒絕了提議,獨自迎戰楊義臣。

初步交鋒,高士達取得優勢,隨即大開酒宴,賞賜將士。後方的竇建德收到消息,心覺不妥,便將守衛之責交代下去,領了百餘人就去險要之地放哨。

竇建德不認為自己能勸住高士達,但如果能守住防線,或有一線勝機。

只是,楊義臣比竇建德想得還要高明。

五天後,楊義臣大破高士達,臨陣斬殺,更馬不停蹄直撲賊窟。光憑竇建德這百人,根本無法阻擋官兵。加上官兵大肆宣揚高士達已死,守軍更是潰敗不能抵禦。

竇建德帶著百人親信騎兵退走,行經饒陽城,發現官兵早已全數出動……楊義臣真的是個狠人。

二話不說,竇建德立刻進佔,招撫敗軍。

饒陽離竇建德的故鄉漳南也不算太遠,當地人很願意買竇建德的帳,饒陽縣長宋正本,更為竇建德出謀劃策。

另一邊,楊義臣以為賊破,更不上心,讓竇建德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更正確點說,由於隋煬帝下令前往江都,大業十二年後半,全天下的盜賊都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竇建德重返平原,為高士達與戰死的弟兄們發喪收葬,自稱將軍。又禮遇士人,以宋正本為首,開始勸降各地世族。

在新年到來前,竇建德已經聚集了十萬人,並且正式於樂壽稱帝。

(舊唐書寫自稱長樂王,但其實他已經「築壇場」,這是北朝皇帝正式執政的儀式。更不要說年號都出來了)

也就在竇建德慢慢發展勢力之時,瓦崗寨已經迅速成為全國第一大反對勢力。

同時,突厥起兵。

即使隋煬帝遠在江南,也不得不做出應對,與大型賊寇們再次開戰。負責討伐河間賊竇建德的,是將軍薛世雄,跟他帶來的三萬大軍。

造反這事,求自保的人多,能打仗的少。竇建德比誰都清楚。

竇建德挑選了幾千士兵,要其他人都放棄縣城,退入山林沼澤中。

薛世雄這邊聽聞賊兵望風而逃,立刻拔營進軍,務求一舉消滅反賊。但隋軍不知道,竇建德深知的是:大霧,馬上就要來了。

沼澤地的霧氣,說來就來。竇建德點了一千敢死勇士,對霧中毫無防備的隋軍發起突擊。

「隋軍大潰,自相踏藉,死者萬餘,世雄以數百騎而遁,餘軍悉陷。」

大勝之後,竇建德更加緊攻打河間縣城。然而軍鋒雖折,到底是城高牆厚,竇建德始終難以取下河間。但薛世雄的大軍,早已從城中拉出大批糧食。這城,守不久的。

過了一個冬,正是春暖花開時,隋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弒的消息,傳來了河間。郡丞王琮在城內設祭,卻聽聞竇建德遣使,要求參加弔唁。

王琮深深嘆了一口氣,在公祭結束後,命人跟著竇建德的使者回去,請降。

竇建德親自接待了王琮,解開他身上的束縛,並準備了宴席。河間早已糧盡,跟王琮一起來的官員,誰不想好好吃一頓?軍中的頭領們聽到消息,急忙趕來,要竇建德趁機殺了王琮,好給這半年來死傷的弟兄報仇。

竇建德嚴詞拒絕:「過去我們在沼澤當盜賊,要殺誰便殺誰。但今天,隋帝已死,我們難道不能角逐天下嗎?想要定天下安百姓,就不能殺害忠良之士。此時更應該重用王琮,讓更多的官員加入我們旗下!」

當天,竇建德就封王琮為瀛州刺史。並正式建都,接納週遭郡縣仍不忘隋室的官兵。

同年,李淵稱帝。

冬至,有五大鳥降於樂壽,群鳥數萬從之。在景城郡丞孔德紹的建議下,竇建德改年號為五鳳,國號為夏。

沒多久,竇建德更吞併了原本的流亡同盟,有十萬人之眾的歷山飛一夥。但相對於東都洛陽如火如荼的戰事,逐漸強大的竇夏,仍然不為人所重視。直到北伐的宇文化及決定自行稱帝。

竇建德找來宋正本與孔德紹商討。

說到底,竇夏打的旗號,其實是扶助隋室……而原本出這招的天下兩大勢力:李淵跟宇文化及,都反臉自立了。

孔德紹大力贊同:「照道理說,李密身為山東盟主,最應該出來討伐宇文化及這個國賊,但是他沒有。」意思就是,該是換我們當盟主了。

竇夏早已準備好出征,衝車投石機一應俱全,即日開往討伐宇文化及。野戰連捷,四面攻城,宇文化及壓根不是竇建德的對手。

城破,竇建德先去拜見太后,自稱為臣。又收捕宇文化及等人,一一斬首示眾。破城所得資財,竇建德分毫不取,全數賞賜下去。他既不食肉,夫妻生活亦是簡樸。此時見宇文化及後宮上千奴婢,文武官員破萬,竇建德只下一道命令。

「大家可以回家了。」

甚至不管你是想去投靠李淵,或是加盟李密、王世充,竇建德都會給予衣食,並協助組織志同道合者,安排兵馬護送他們。

如此做派之下,自然也有不少人願意留下,為竇建德效力。

其中當以大隋名臣裴矩為首。

不久,瓦崗李密敗亡,竇建德的勢力更加強大,並自詡為西漢文帝竇太后後人。雖然手中握有隋太后與天子,但竇建德仍有顧忌:洛陽那邊保持著跟突厥的同盟,若是竇夏輕舉妄動,很可能被突厥背刺。

所幸,王世充也決定篡位稱帝。至此擁立隋室者,僅竇夏一家。竇建德趁機與突厥商談條件,親自率兵將天子與太后送往突厥,借得突厥兵鋒。

然而,不管對突厥還是對竇夏來說,頭號目標都不會是洛陽王世充。唯有在河北打開一條通路,雙方的結盟才真正有意義。

兵鋒,先指李唐派來干涉河北的李神通。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總之,大敗的李神通轉投新降的黎陽徐世勣。竇建德名正言順,一次過擊敗李唐兩名大將,把天下大倉黎陽倉收入囊中。

夏軍攻城掠地,有人抵抗有人降。此時,一人刺殺了滑州刺史,帶著人頭去投靠竇建德。竇建德勃然大怒:「奴殺主為大逆,我何可納之!」

「忠義」二字,便是竇夏此時的大旗,竇建德豈會為了一州之地自己推倒?當下斬殺來人,更命使者送還滑州刺史首級。

如此行徑,更讓許多人相信,投降竇建德是可行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竇建德再下一城,命徐世勣續守黎陽城。當然,下面的士兵副官,都已經換成了夏軍。

徐世勣也不負期望,乘夜而去。

夏軍將士認為,應該要殺掉徐世勣的父親。但竇建德表示,徐世勣只是盡忠,與其父無關。竇建德不但好生禮敬徐蓋,也把李神通等人當客人。等到李淵的使者到來,竇建德就把眾人都釋放了。

對竇建德而言,這些不過是政治作戰的一部份。事實上,當他擊敗李唐另一個使者張道源時,就因為對方頑強抵抗,一度打算殺掉他們。

當時的國子祭酒凌敬出來勸說:「大王您今天派高士興去討伐羅藝,你認為高士興不戰而降是對的嗎?張道源他們也只是在盡本分而已啊。」

竇建德這才醒悟過來。

但說到底,既非本性,那麼也難以一再壓制。很不巧的是,高士興去討伐羅藝的戰爭,就很不順利。

竇建德很能聽從他人的建言,並不代表建言都是正確的。原本應該帶兵出征的大將王伏寶,就被其他人告發謀反而遭到誅殺。

原因無他,竇夏戰功,多為王伏寶所立。如今竇建德自斷一臂,立刻就嘗到了苦果。

沒辦法,竇建德只好親征羅藝。

雖然在戰場上,竇建德屢戰屢勝,但其恩澤不及涿郡,攻城戰就沒能成功。心煩意亂之下,竇建德又聽說宋正本也有反意,二話不說就把宋老爺子也殺了。

這次,已經是自毀長城的程度了。畢竟這些年來,就是靠宋正本聯繫世族,教化百姓「竇建德為忠義之主」。能夠上達天聽,下撫黎民的宋正本過世,竇夏的整套戰略,也因此出現了混亂。

竇建德決定涉入李唐與王世充的戰爭。

幾乎已經一統山東河北的竇夏大軍開入洛陽地界,原本已經被李世民打下的城池,再次望風而降。

說不得,李世民只能親自出馬,襲擊竇建德。又派兵截斷了夏軍的糧草。

夏軍將領開始覺得,協助王世充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紛紛請求竇建德撤退。

面對兩難之局,又是凌敬來出主意。

「先在黃河北岸建立據點,然後我們往那邊撤,實則轉進太行山,奪取太原。李唐無力守護,我則拓土得兵,甚至李淵必會要李世民撤軍以救太原,可謂一舉三得!」

雖然言之有理,但王世充派來的使者長孫安世極力反對,加上不少將領都已經被長孫安世收買,竇建德只能否決了這個提案。

會議結束後,竇建德的妻子曹氏也問他,為何不採凌敬之策。

竇建德只能說:「我們以信義立國,若是撤軍,只怕生變。」

無奈之下,竇建德與李世民在汜水發起了決戰。

本傳記載,夏軍略居劣勢,李世民更親自連續衝陣。相比之下,竇建德卻為唐軍將領所傷,想要逃跑又被擒住,夏軍於是潰敗。

竇妻曹氏與親信逃回首都,本打算立竇建德養子再起,但裴矩出來說服大家,不如投降。不願投降的,裴老師也大開府庫,讓人們領取財物離去。

可惜的是,即使曹氏與裴矩獻璽而降,李淵仍是搶先一步,在長安市街上將竇建德斬首示眾。

時年四十九。


竇建德自起軍到滅亡,共六年時間。

隨著他的倒下,河北地區也全數投降李唐,僅山東地區劉黑闥仍借竇夏之名聚眾反抗。


其威望如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