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英語 #163: Experiments in Deprivation 剝奪實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Experiments in Deprivation 剝奪實驗


In the world of book publishing, “trends” (what is popular) come and go. In recent years, one trend has been to publish books about “deprivation,” living without basic needs or at least living with far less than a person had before.

在圖書出版的世界裡,“潮流”(流行的事物)不斷變化。近年來,一種潮流是出版關於“剝奪”的書籍,講述如何在沒有基本需求的情況下生活,或者至少比以前生活得簡樸得多。


Could you live on $1 a day for food? Two California high school teachers decided to try spending just $1 a day, and they wrote a blog about their experience. The blog “took off,” or became very popular, and they wrote a book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 called On a Dollar a Day.

你能靠每天1美元的食物過活嗎?兩位加州的高中教師決定嘗試每天只花1美元生活,他們還撰寫了一篇關於這次經歷的博客。這篇博客“走紅”(變得非常受歡迎),於是他們根據這段經歷寫了一本書,名為《每天一美元》。


Another recent book called No Impact Man “grew out of” (resulted from) another blog by a New York man who spent one year trying to live without any “negative impact” or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Another blog is “devoted to” (with most of its time and energy spent on) not riding in an automobile. Yet another blog is written by a Seattle woman who describes herself as a “fashionista” (a close follower of fashion) and is about not buying any new clothes, other than underwear, for one year.

另一本最近的書叫做《無影響的人》,這本書“源自”(因…而產生)一位紐約男子的博客,他花了一年的時間試圖生活在沒有對環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的情況下。還有一篇博客“致力於”(花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不乘坐汽車。而另一位西雅圖女子,她自稱為“時尚達人”(對時尚非常關注的人),撰寫了一篇博客,記錄她一年內除了內衣以外不購買任何新衣服的經歷。


What is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ese deprivation experiments? Some of them are being done to “raise awareness” (make more people aware of)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saving the environment. Others are trying to save money in a bad economy. Still others are trying to make a change in their lives for the good. And, of course, some are gathering material for a book.

這些剝奪實驗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呢?其中一些是為了“提高認知”(讓更多人了解)一些重要問題,比如保護環境。還有一些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試圖省錢。還有的人是為了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當然,也有一些人是為了為撰寫書籍收集素材。


重要單字


  • 1. trends /trɛndz/ 潮流,趨勢
  • 2. deprivation /ˌdɛprɪˈveɪʃən/ 剝奪,匱乏
  • 3. took off /tʊk ɔf/ 走紅,變得受歡迎
  • 4. grew out of /gru aʊt ʌv/ 源自,因…而產生
  • 5. devoted to /dɪˈvoʊtɪd tu/ 致力於,專注於
  • 6. fashionista /ˌfæʃəˈniːstə/ 時尚達人
  • 7. raise awareness /reɪz əˈwɛrnɪs/ 提高認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 進步本
5會員
240內容數
歡迎來到「Will 進步本」!我們將探索計算機科學、商用英文和生成式AI。從基礎到前沿,共同學習和交流,拓展知識視野,啟發創新思維
Will 進步本的其他內容
2024/11/04
Car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ance and Regulation 美國的汽車擁有率:重要性與法規
Thumbnail
2024/11/04
Car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ance and Regulation 美國的汽車擁有率:重要性與法規
Thumbnail
2024/11/03
Directness and Simplicity 直接性與簡單性
Thumbnail
2024/11/03
Directness and Simplicity 直接性與簡單性
Thumbnail
2024/11/02
Describing People: Sensitivity and Changing Terms 形容人的詞彙:敏感度與詞彙的變化
Thumbnail
2024/11/02
Describing People: Sensitivity and Changing Terms 形容人的詞彙:敏感度與詞彙的變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那種"不能自由使用自己的東西"的感覺, 有時跟關在監牢裡一樣不自由,綁手綁腳的,我能體會! 於是,有些孩子仍會……
Thumbnail
那種"不能自由使用自己的東西"的感覺, 有時跟關在監牢裡一樣不自由,綁手綁腳的,我能體會! 於是,有些孩子仍會……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探討了情境和角色對行為的影響。然而,近來質疑聲音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受到操縱,部分囚犯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偽裝的,且結果無法重現。BBC的後續實驗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強調群體動力在暴政形成中的作用。這些質疑引發了對實驗真實性和科學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探討了情境和角色對行為的影響。然而,近來質疑聲音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受到操縱,部分囚犯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偽裝的,且結果無法重現。BBC的後續實驗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強調群體動力在暴政形成中的作用。這些質疑引發了對實驗真實性和科學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對於成長環境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發展,有很多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於是在1960年代有某個研究團體,偷偷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貧窮家庭中的雙胞胎,三胞胎分別交給藍領,白領,富豪家庭收養,觀察生長環境如何影響性格): 請看連結
Thumbnail
對於成長環境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發展,有很多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於是在1960年代有某個研究團體,偷偷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貧窮家庭中的雙胞胎,三胞胎分別交給藍領,白領,富豪家庭收養,觀察生長環境如何影響性格): 請看連結
Thumbnail
1960~1970年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這應該很多人都聽過 研究團隊進行一項有關自制力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100位有30位小孩成功克制延遲滿足,後面追蹤沒吃跟有吃的在社會發展程度 發現沒吃的比有吃的不管在社交或成就都相對好 在當時的環境都是"物質缺少的背景" 所以在當時自制力越強的人他在
Thumbnail
1960~1970年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這應該很多人都聽過 研究團隊進行一項有關自制力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100位有30位小孩成功克制延遲滿足,後面追蹤沒吃跟有吃的在社會發展程度 發現沒吃的比有吃的不管在社交或成就都相對好 在當時的環境都是"物質缺少的背景" 所以在當時自制力越強的人他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