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你的「社恐指數」有多少?作家張愛玲比你更「社恐」!



喧鬧的海洋裡

我是一個孤獨的漂流者

正尋找岸邊的寧靜


你有社恐嗎?許多人說自己有「社恐」。「社恐」是「社交恐懼症」的簡稱,以醫學層面來說,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經過臨床定義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診斷和治療,廣義的「社恐」則包含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不一定達到臨床診斷的標準,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極度不安、害怕與焦慮,有時會出現回避行為的心理狀態都是「社恐」的現象。

根據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票選社恐最怕的情境排行,第一名的情況是「遇到不熟的人卻需要交談」,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沒有話題。很多人「聊天前會在心裡打草稿」、「打電話找客戶,要先寫草稿練習」,雖然有寫草稿,真正開口的時候還是會太緊張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其他如「與權威人士交流」、「接聽電話」、「當眾發表意見」、「獨自點餐」、「參加聚會活動」、「認識新朋友」、「被陌生人搭話」、「課堂分組」、「接受採訪」分列社恐排行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最怕情境。這些在旁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情境,對於社恐者而言卻是步步為營的挑戰,他們因此選擇低互動的工作,是為了能讓自己能避開面對陌生人時的尷尬。


想參與人間煙火的溫暖

卻怕被溫暖燙傷


也有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最怕的情境是「成為焦點」不喜歡被注意,所以,即使疫情早已解封,但因為社恐,所以選擇持續配戴口罩,以免成為焦點而感到不自在。也有網友對於顏值感到焦慮,「我戴著口罩也是『木村拓哉』!拿下來就變『顛倒頭栽』(閩南語)!還是帶著口罩好了。」當我們愈深入了解「社恐」議題,愈能體會在現代社會中,面對人群的壓力和「被看見」的焦慮已成為許多人難以言說的負擔,可知這種不安早已滲透進日常的各個層面,讓許多人無法輕易釋懷。 

那麼,你的「社恐指數」有多少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列三十道問題,一起來測測看吧!


回答與分數指標/夏青青說文解字


社恐指數測驗/夏青青說文解字


評分指標

回答每一題後,根據你的選擇記錄分數,並將所有問題的分數相加。社恐指數總分範圍為 0 - 120 分。根據分數對應你的社恐程度:

 

社恐指數說明/夏青青說文解字


了解自己的「社恐指數」後,也許你會好奇,這樣的社交不安到底有多普遍?事實上,不僅僅是現代人,不少知名人物也深陷社交恐懼的困境。文學家張愛玲便是個典型例子。她的「社恐」程度比我們還強烈,一生中鮮少參加社交活動,連面對親近之人都時常表現疏離的狀態。張愛玲的故事,或許能讓我們更加理解「社恐」的深層內涵。 

〈天才夢〉這篇自傳色彩濃厚的文章裡,張愛玲將她的內心世界以及因天才身份而產生的社交恐懼描繪得淋漓盡致。她的社交恐懼並非來自天生的畏縮,而是源於成長過程中與世俗期待的強烈對比,以及她對人際交往無法掌握的矛盾心情。

 

在交流的樂曲中

她選擇羞怯與逃避交織的舞步


張愛玲說:「我怕上理髮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這些字句透出她對生活中細微人際互動的敏感與不安。每一次走入理髮店,她似乎都在掙扎於外界的注視與內心的脆弱之間;面對陌生人的目光,每一個瞬間都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在與裁縫的接觸中,她不僅僅是在試穿衣物,更是在試探自己的心靈邊界。這些微小的生活場景,即使是短暫相遇,對她而言,也是一場不知所措的舞步,讓她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深刻的孤獨與不安。或許,她渴望被理解,但被理解的渴望常被自我保護的本能所掩蓋。


在生活的荒野中

尋覓迷失的靈魂


「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問我電鈴在哪兒還茫然」、「天天乘黃包車上醫院去打針,接連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條路」這些細節顯示她對日常生活的茫然,這個時期的她未能充分適應獨立生活,簡單的生活技能讓她手足無措,可能是她從小專注於「天才」的成就,忽略了普通生活中的小事。 

在母親安排的兩年「適應環境」的計劃中,母親教她「看人的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等等,但她坦言「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母親的批評和指導給作者過大的壓力,要求她在社交場合中講究禮儀、注意言行,告誡她「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作者的自信心被一點一滴地消耗殆盡。在這樣的高標準下,她逐漸對自己失去信任,對與人交流感到恐懼。她描述自己在「現實的社會裡等於一個廢物」,她明白自己與社會規則無法契合,無法融入現實的世界。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

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雖然張愛玲對社交場合難以適應,卻享受孤身一人的快樂。她在〈天才夢〉所描述:「看七月巧雲」、「享受微風中的藤椅」、「欣賞雨夜的霓虹燈」這些時刻,她沉浸在自己對自然與美的敏銳感受中,並表露出對「無人打擾」的喜愛,她在人際互動中缺乏舒適感,反而在孤獨中獲得歸屬感。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爬滿了蝨子


〈天才夢〉以這句話作結,具體表達作者在生活中的不適和無法忽視的困擾感。生活本身看似豐盛美麗,卻被小小的煩惱所侵擾。即便擁有美好的天賦和生活的她,仍無法逃避內心的焦慮和煩惱,在繁華的表象之下,仍難掩心中那片孤寂的荒涼。

張愛玲在面對社會人際時的恐懼與焦慮,無疑比我們更為深刻。她在生命的繁華中無法忽視的蝨子,似乎也能形容每個人心中的社交焦慮。每一個孤寂的瞬間、每一次微妙的交流,都在提醒我們—無論「社恐指數」如何,勇敢面對自己的不安,才能走入真實生活情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不是在寫書,就是在說書;我不是在說書,就是在教書的路上。 你好!我是夏青青!說文字,解人生;讓文字有聲音,故事有靈魂。 —夏青青說文解字 cheers999great@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