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責任中,找回屬於自己的空間—母親的自我成長秘訣

在育兒責任中,找回屬於自己的空間—母親的自我成長秘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愛的母親,才能給予愛~養成充滿愛與自信的孩子

成為母親的旅程充滿了挑戰、甜蜜和無數的付出,但往往我們也因此迷失了自己。在無數的哄睡、換尿布、料理家務、照顧家人之間,個人時間似乎成為了一個奢望。然而,為了孩子的成長,更為了自身的心靈平衡和自我成長,我們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這不僅是為了以更好的狀態陪伴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更是一種身心靈的自我保養。以下分享幾個具體方法,幫助新手媽媽們找到與成長和自我連結的契機。


1. 找到日常中的“迷你時光”

身為母親,我們的每一天都被無數的小任務填滿,甚至連喝口水的時間都被壓縮。要找到長時間專注於自己並不容易,但也許可以嘗試在日常中找到“迷你時光”,例如孩子午睡的10分鐘、早晨孩子起床前的幾分鐘,甚至是洗澡的短短片刻。這些看似微小的時刻,如果善加利用,也能成為充實自我、放鬆心情的時間。拿一本書、寫幾行日記、或深呼吸冥想一下,哪怕短短幾分鐘,也能讓我們回到自己、稍微充電,為迎接育兒中的各種挑戰做準備。

在我自己身上,這些“迷你時光”不僅幫助我重新思考一些事情,也讓我找到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日常。我會利用這些時間來練習一些正念呼吸,或是快速記錄下心中的想法,這些習慣幫助我在繁忙中找到內在的平衡。


2. 設定“我時間”且與家人溝通

很多媽媽害怕開口向伴侶或家人要求自己的“獨立時間”,因為總覺得帶孩子是自己的責任,難以放心放手。但其實,自我成長需要的“我時間”是十分重要的,與家人溝通這一需求也可以是一個轉機。可以嘗試每週選定一個時間段,例如一個小時,讓伴侶或家人協助照顧孩子。這段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無論是學習新技能、運動,還是簡單地放鬆心情。

記得有一次,我決定在週末的某個早晨抽出一小時做瑜伽,結果孩子突然醒了,家裡一片吵鬧。我試著不再親自處理,而是讓家人協助安撫孩子。這次經歷讓我明白,雖然這需要一點適應期,但堅持設定自己的“我時間”,讓孩子與家人有彼此相處的時間,不僅有助於孩子建立獨立性,也讓我在充滿愛的支持下成長,保持母職之外的自我。


3. 練習放下對“完美母親“的追求,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身為母親,社會及我們自身常對“完美母親”抱有高期待,但這樣的追求只會讓我們感到壓力與挫敗。其實,自我成長的一大步就是練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在這一路上,我們一定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也會有情緒失控、無力感強烈的時候。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接受這些,允許自己偶爾感到脆弱。畢竟,每一個母親都是在這條路上不斷摸索成長,而我們的孩子也會從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勇敢成長的母親。

我曾經因為一件小事自責很久,後來我開始練習接納自己,並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這讓我意識到,這些自我對話才是支持我走過育兒路程的力量源泉。而這一份接納感也讓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找到更多的自我肯定,這也給了我更多力量去面對新的挑戰。

結語:自我成長的路,也是母親的心靈之路

育兒是一條需要持續投入的長路,母親們的角色不只是孩子的照顧者,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見不斷變化的情況、挑戰和考驗,但正是在這些經歷中,我們也會逐漸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進行自我反思、接納不完美,這些都是母親成長的重要步驟。

當我們在忙碌中依然找尋自我成長的機會,便能以更平和、溫暖的心境面對育兒中的困難。這樣的成長不僅對自己有益,更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我們不僅是在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在學會更愛自己。在這段路上,讓我們放下對“完美”的追求,勇敢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用這份成長和孩子一起走過這段美好且充滿挑戰的時光。


當我們尋找成長空間時,這裡有幾個精簡的具體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

  1. 早起10分鐘:利用清晨短暫的寧靜時間,進行簡單的深呼吸、寫日記或快速閱讀,讓自己充滿正能量開始一天。
  2. 規劃一週1小時的“我時間”:與家人協調,每週固定一小時獨處,無論是學習、運動,或靜靜坐著,這段時間只屬於自己。
  3. 在育兒過程中找到反思機會:例如每次與孩子互動後,快速思考“今天的反應是否有效?”這樣的覺察會讓心態逐步改善。
  4. 接納不完美的時刻:當感到疲累或自責時,提醒自己“已經做得很好”,允許自己有情緒空間,這份接納能帶來力量。

希望這些可以在生活中持續實踐的小步驟,可以為同樣身陷工作職場與家庭育兒雙重壓力的妳,帶來穩定的自我成長和心靈平衡。


來自一位時常加班,育有一兒一女的職場媽媽

avatar-img
職場媽媽杏的教育手札
0會員
6內容數
兒童教育+家庭經營+情緒管理+媽媽的自我成長。 我是一位時常加班,育有一兒一女的職場媽媽,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家庭、兒童教育等多重戰場奮力拚搏,在這裡偶而抒發一下心情和碎碎念ww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學習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質量,只要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黃金時間,我們依然能為孩子創造高效的學習機會。 身為雙薪家庭的父母,我們經常面對時間不夠用的現實,每天的工作、家務、孩子的需求排得滿滿的。然而,孩子的學習尤其是語言學習,不能等。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為孩子創造高質量的學習機會
微慘痛的教訓:如何靈活運用英語學習App,避免過度依賴 我陷入了“App萬能”的思維陷阱,認為只要孩子多使用,英語成績就能快速進步。然而,這個想法最終帶來了一些微慘痛的教訓。 孩子開始上學的這段日子以來,我一直在尋找各種方法,讓孩子在學校的英語成績能穩步提升。我嘗試利用英語學習App來輔助學校的
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工具,更像是一個正向積極且了解孩子的學習伙伴 作為一位職場母親,我常常在忙碌的工作與孩子的教育之間尋找平衡。孩子的英文學習是我特別關注的領域,因此我試用了市面上一些熱門的學英文App,包括Duolingo多鄰國、EF Hello、TutorABC,以及最近特別受到關注的AI語言學習
學習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質量,只要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黃金時間,我們依然能為孩子創造高效的學習機會。 身為雙薪家庭的父母,我們經常面對時間不夠用的現實,每天的工作、家務、孩子的需求排得滿滿的。然而,孩子的學習尤其是語言學習,不能等。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為孩子創造高質量的學習機會
微慘痛的教訓:如何靈活運用英語學習App,避免過度依賴 我陷入了“App萬能”的思維陷阱,認為只要孩子多使用,英語成績就能快速進步。然而,這個想法最終帶來了一些微慘痛的教訓。 孩子開始上學的這段日子以來,我一直在尋找各種方法,讓孩子在學校的英語成績能穩步提升。我嘗試利用英語學習App來輔助學校的
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工具,更像是一個正向積極且了解孩子的學習伙伴 作為一位職場母親,我常常在忙碌的工作與孩子的教育之間尋找平衡。孩子的英文學習是我特別關注的領域,因此我試用了市面上一些熱門的學英文App,包括Duolingo多鄰國、EF Hello、TutorABC,以及最近特別受到關注的AI語言學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