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Intro:打開巧克力盒,寫下我的一年剪影

來到比利時魯汶拍下的第一張照片

來到比利時魯汶拍下的第一張照片


在還沒出國交換以前,那些記錄異國生活的vlog向來是我最愛收看的影片題材。創作者們透過鏡頭帶領觀眾們一窺國外的景色、超市貨架上的商品種類、廚房鍋裡煮出的各式好菜、大學裡階梯講堂的壯觀。一種憧憬與想像,便在觀看這些vlog的時候不斷地膨脹、發酵。

這一年,輪到我真正踏上歐陸的土地。在前兩個月的新奇與刺激褪去後,逐漸體悟到大多數時候依然是平淡的過生活,而這些日常並不會因為是在異國而有太多本質上的不同。例如,你還是得去超市買菜、洗衣服烘衣服、打掃房間(只不過,對於大學、研究所都住家裡的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學習獨立的機會)。甚至,偶爾寂寞的情緒襲來,也會不免想:我到底在這裡做什麼???

適應當地生活後,我開始對於周遭的環境、人事物累積了一些觀察,也開始動筆寫作。而我進行社會觀察的地點,竟然會是在我想都沒想過會落腳的比利時。

公佈交換校結果的那一天,我坐公車搖搖晃晃回家,想到阿甘說: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但原來我的巧克力盒打開後,答案竟是比利時。它除了很巧的也以巧克力聞名,還有鬆餅、啤酒、薯條、尿尿小童、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還有......?

我有一年的時間,找尋比利時,或是歐洲大陸上屬於我生命經歷的答案。

比利時又可以說是整個歐洲的縮影──國家劃分為荷語區、法語區及一點點德語區;又位處歐洲中央,與法國、德國、荷蘭、盧森堡為鄰。常看很多人說,比利時是歐洲國家中比較沒個性的那一位。第一次聽到這個形容詞時,其實我心中頓時有種複雜的情緒。因為有時候我也時常在想,自己會不會就是群體中那個有點沒個性的人──不是頂尖聰明、不是最漂亮的、不特別幽默外向但也不是極度內向。沒個性的人,總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但是,你怎麼知道在這樣的表象之下,沒有它有趣的內在與靈魂?

其實,也正因為它看似「沒個性」,因此從這個小國家中得以一窺各種歐洲文化的交融與線索。

一年之後,我希望可以透過文字留下我思考與體會的足跡。

「比利時一年│A Year In Belgium」這個專欄名稱,除了呼應我最愛的影集《吉爾默女孩》(Gilmore Girls)的續集「一年剪影(A Year In The Life)」,也致敬我最崇拜的作家,林文月在旅居京都時寫就的散文集《京都一年》。希望過了這一年回望這些文字,也會覺得打開巧克力盒之後拿到的那顆巧克力,其實也是有滋有味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