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讀・好書|突破一個中國迷思--汪浩《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台灣》

raw-image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七十六票贊成、三十五票反對、十七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攸關中國代表權的「2758號決議」。隔年2月28日,美國尼克森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上海發表《美中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自此,建構了匡限台灣國際關係的一中政策,也開啟了台灣被隔絕在國際組織之外的五十年。

在這五十多年中,台灣不斷以自身的努力,試圖打破由中美雙方共同架設的「一中框架」。在歷任總統的帶領下,透過推動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政治改革,進行獨立自保的國策,實行彈性務實外交,以中華民國台灣化對決上海公報體制。最終在近幾年終於看到了明顯結果,許多國家議會通過反對中國扭曲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的相關議案,並且以實際行動來力挺台灣。

前投資銀行家、時評人汪浩所寫的這本《意外的國父》,所記錄的正是這五十年來,台灣在歷任總統引領下如何走過時局的動盪,守著自由與民主;打破外交的困境,走向國際與未來。在這個國際社會紛紛重申並匡正2758號決議文的此刻,閱讀此書,也是對當年的那段歷史致上一份敬意,更是為我們的未來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兩個中國的「製造者」:毛澤東

今天在台灣有好些人認為主張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人,或是主張台灣獨立的人都是在「分裂」一個中國,甚至與中共唱和,反對台灣堅持其主權獨立的立場。然而若是回顧歷史,即可發現今天兩岸至今變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和最主要的「製造者」就是毛澤東。

1931年11月7日,中共為了與國民政府對抗,在上海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並經由選舉選出毛澤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同年12月1日,作爲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宣布:「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國,一個是中華民國,是帝國主義的工具,另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剝削與壓迫下廣大工農兵的國家。」所以從此可見,打從一開始中共就意圖建立兩個中國。尤其隨著國共內戰不斷發展,中共徹底佔據中國大面積領土,並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毛澤東便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所有權利,卻拒絕承認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任何責任、義務和債務。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國際法的觀點並毛澤東自己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來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本質上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並不是中共所說因台獨運動或是台灣人、台灣政府堅持台灣主權而導致所謂中國的分裂。歸根結底,真正造成兩個中國的「製造者」是毛澤東。

漢賊當真不兩立?蔣介石曾考慮雙重代表權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讓中共的代表團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而在我們過去所熟知的歷史中,蔣介石為了堅持維護以中華民國為主體的一個中國,拒絕接受美國為首提出的雙重代表權案,憤然退出聯合國。然而汪浩在本書中透過歷史文件與政府檔案,為我們將這整件事件整理出了一個更加全面的面貌,

原來在進行2758號決議以前,美中台三方還私下進行了一番角力。美國在美蘇冷戰時期,為了要拉攏中國共同對抗蘇聯,尤其更要緩解國內的反戰壓力,所以開始向中共靠攏,並開始疏遠身處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要拉攏中共,其中一個議題就是讓中共加入聯合國。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感受到國際輿論風向正隨著美國的態度逐漸改變,因此為了要保住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以及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席位,蔣介石曾與政府內部官員針對各種方案進行商討,其中一種是意圖變更國號為「中華台灣共和國」也就是今天所謂華獨的方式。除此之外,也與美國特使討論了雙重代表權的議題。在當下蔣介石雖然並不喜歡雙重代表權案,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為了要保住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所以蔣介石也願意考慮雙重代表權的提議。但是因為國際角力和陰錯陽差的原因,最後該提議沒有通過,中華民國也失去了聯合國的代表席位,自此開啟台灣被拒於國際組織門外的五十年

一中政策的形成與中華民國的台灣化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為了解決越戰,因此決定讓中美關係推上更新的高點。為此該年2月在季辛吉的磋商下,尼克森訪問中國,並在同月28日於上海簽署了美中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在該公報中,美國方面表示:「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自簽署了該公報後,美國的一中政策就此確立,認定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因此為台灣的國際外交戴上了「緊箍咒」更加限縮了台灣的國際地位。而在之後美國與中國建交後,台灣更是陷入被國際拋棄的情況。為了要打破這個緊箍咒,蔣經國、李登輝加速了中華民國的轉型:台灣化。在各種場合,蔣經國默認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範圍就是台澎金馬,而在與美國官方討論台灣關係法有關台灣方面的用詞時,也表示希望能使用「台灣政府」一詞。李登輝則是促進台灣走向民主化,並且確立了台灣與中國彼此之間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樣的「兩國論」直到今天成為了台灣政治的一個主要架構,並且對後繼者留下了相當的影響,讓台灣持續在本土化的根基下深化、成長並壯大。

結語

汪浩所著《意外的國父》按照時序,透過各類的資料和政府文件檔案,還原歷史的樣貌,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當時的背景和歷史。在國際重新重視2758決議的現在,讓我們一閲本書,透過作者的精煉文筆、詳細豐富的史料,重新認識並省思當年的歷史,讓我們思考未來的道路應該要走向何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身為一個愛台灣、愛鄉土的年輕人,用自身的眼光和筆觸表達自己愛這塊土地的心和對政治的熱誠以及保衛台灣的決心。
內容總結
好書推薦指數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