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日常隨筆|自然音ASMR,今年看過的體育賽事和新品牌(?)

raw-image


再次感謝大家對雜談:《葬送的芙莉蓮》獻給現代人的後史詩故事的喜愛,真的讓我受寵若驚,同時也讓我蠻挫的,畢竟人都想延續自己的驕傲(不過這就起了貪愛之心),但真的非常謝謝大家。

發完芙莉蓮之後的一週到現在,其實我都在準備我的研究計畫,我幾乎都快忘了我之前到底是怎麼把研究計畫生出來的,這個過程真的蠻不容易的,主要也在於平時沒有累積閱讀的緣故,以及到後期才真正的了解到系統化筆記的重要性(但建立自己的系統沒這麼容易,尤其像我這種很容易失去耐心的人而言)。


直擊心靈的潺潺流水

在論文寫作的中期,我會聽Subliminal,但現在的我更偏好溪水的聲音或者海浪拍打的聲音。研究顯示:

所以在這裡向大家推薦我目前訂閱的兩個頻道,兩個頻道沒有弄錯的話都好像是日本人經營。大家喜歡河還是海呢?今日會個推薦一種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放鬆一下。


自然沉浸计划

這個頻道的特點就是以溪流為主,而另一個我喜歡這個頻道的原因是,有些影片他會標註他拍攝的地點在哪(這部就沒有),我會記起來,把他放在我未來的旅遊清單上。

我個人是喜歡森林溪流多過大海的,但在花蓮時,更多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去看海,因為比較方便,還有蚊子沒那麼多。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研究指出,多聆聽天然的聲音對於改善情緒、釋放壓力,甚至增進大腦靈活度等正面效益,因此人們應該多外出散步運動,親近大自然。
研究團隊在美國66個國家公園設置了251個站點,並錄製自然聲音,包括鳥語、風聲、雨聲、水聲等,並讓受測者聆聽後偵測腦部活動,也以問卷調查受測者的情緒反應,發現自然聲音對於刺激腦部運動有極大幫助,聆聽過自然聲音的受測者情緒反應上也較為正面。(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台灣醒報)


O'thus Sound Healing-ASMR

【地球音 Earth sound】飛び込みたくなるような青い海と心地よい波の音。耳に優しい波音でリラックスしてください。イヤホン・ヘッドホン推奨)ASMR

這部頻道已經設定不能分享到其他平台上,所以我用連結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這部就是以海浪為主的ASMR。

海浪聲有一種安定人心的作用。斯坦福大學聽覺神經學家巴茨博士(Shelley Batts)在第一次藍心峰會(Blue Mind Summit)上指出,「有大量的研究已經分析出什麼類型的聲音能使人感到愉快和放鬆,什麼類型的聲音有害且有壓迫感。」
最令人放鬆和愉悅的聲音是那些具有可預測的波形,聲音也應該是中到低的音調,規律地保持著柔和的音量及和諧的頻率。大海的波浪符合了所有這些條件,他們聽起來柔和而規律。巴茨表示,大海的聲音可能有一個更深層的情感效應。海洋的聲音「可能激發深層的記憶,或放鬆和安全的感覺,有些人甚至說這勾起了如同胎兒對母親心跳的記憶。

兩個頻道內容都是以真實拍攝的景象作為影片視覺,而不是AI合成配上音效,視覺與聽覺都能夠被滿足,如果真的太忙也可以先用這些來做替代,然後不要忘記抽出時間來,真正的去感受大自然。(電腦藍光不會幫助你生產維他命D)



今年是我的體育賽事之年

自打今年看過排球少年研究小間:《排球少年!! 垃圾場的決戰》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只有邂逅,奧運也看了、春高也看了、SV.League也在關注中,排球+1。

看完下一部失憶投捕雜談:《失憶投捕》我嫉妒得想忘了你,又剛好趕上大谷翔平破50-50的紀錄,再加上最近的世界12強,棒球+1。(Mur一點失憶投捕相關,劇情線其實來到桐島兄弟的篇幅,我看完只有一個心聲:我的骨科CP不會搞到雙向奔赴了吧????)

前不久又被推到羽生結弦的冬奧影片,加上愛爾達推給我的今年某場國際賽冠軍:

怎麼可以在滑冰場上後空翻啊????

是的,我開始看花滑了,選手每一個跳躍都能讓我起雞皮疙瘩,配上選手與音樂之間的互動,真的非常好看,如果代入選手視角,要克服每個起跳與落下之間的恐懼,我就非常佩服這些滑冰選手,畢竟他們的旋轉跳躍之後的著力只有細細的冰刀,還要穩如泰山保持優美........My god.

雖然我沒看過Yuri on ice,但這個配樂我希望我的讀者不要錯過,真的非常好聽,這場雙人花滑也十分精彩。嗯,不看書都在搞別的東西XDD,可這樣的好東西還是要推薦給大家。


新品牌(?)籌備(?)


講得好像我先搞過一個品牌,但其實只是開一個新帳號,我要開塔羅占卜的Instagram了,身邊親友一直建議我做這件事,但其實我對塔羅占卜盈利有一點不太情願,因為我怕說的不準造成誤會,也怕有人因此纏上我(之前曾有過),所以塔羅占卜這個技能一直以來都被我拿來當作迫害(?)親友的工具,而有人纏上我的PTSD也讓我在我的文章裡反覆跟讀者宣傳:你的人生要自己負責。(但講太多次怕又會變成詛咒哈哈)

可這次的起因真的是實在是不想出門去打工,短期內要找到願意收一個陌生的研究助理的教授真的也是微乎其微吧(尤其在我是帶著「我想要學跟我研究有關的事情」的目的),普通的工作不想做,超想要在家裡就能賺錢(這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這也是我接觸個人品牌的底層原因(接近本我的慾望)。

做個人品牌這件事真的也是出乎意料的困難,大概在2020年吧,我就買了很多我信任的創作者所開設的課程或書籍,但我依然還沒有參透我到底要怎麼經營我自己,或者說我想不到什麼我自己能提供給大家願意付款的專業價值。這跟不夠了解自己有關,我想也跟資歷跟能力還不夠有關,所以在平台寫作的那一篇裡,才寫到我不知道如何定位我自己。大部分的教材裡,要「變現」是要把自己錨定在某一個領域裡或關鍵字裡的,且具備一定程度以上的專業能力,才能在圈子中榜上有名。

而我的武器就只有讀書、看動漫&影劇與寫作,寫又寫得不夠深,動漫&影劇也涉獵的不夠廣,讀書又讀不精(為啥越說越傷心)

如此種種,想不到把我自己物化的層面與角度,所以才在履歷與精神層面裡掙扎與沈淪,依靠在這裡的文章數據來安慰自己,啊,我的東西還有人看,我應該沒那麼糟。那再加油一下,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喜愛與支持。


希望2025年的我,能交出讓自己滿意的成績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