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三國前英雄-陶謙】

raw-image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恐怕也不至於。

光是他抵死不從曹操,以及曹操的父親死在他的領地,陶謙在魏國為正朔的史料上,本來就註定了他反派的地位。

所以我想,《後漢書》跟一些註解的節錄,或許更為重要。

陶謙是丹陽人,「少為諸生」。

丹陽在長江邊上,東漢三國時是往來長江兩岸最重要的渡口之一。

少是八到十二歲,簡單說陶謙是有讀小學的,那必須得是地方上的頭人階級才行。

一開頭我們就知道,陶謙是邊陲望族出身,江南董卓這樣形容感受一下。

據說,陶謙的父親是餘姚縣長,在陶謙小學時就過世了。於是等陶謙上了國中,就開始他放蕩不羈的人生。

這是說法A。

陶謙的人生記錄幾乎可以畫兩條線,我們就分開來看。

按三國志說,陶謙後來進州府當差,由州牧舉薦為茂才,於是擔任縣令,又升刺史。一付合該飛黃騰達的樣子,卻突然被收回朝廷,成為基礎的議郎,從而跟隨張溫討伐西凉。也是立了點功勞,剛好有消息傳來說徐州黃巾正盛,陶謙就被調去徐州當刺史,擊退了黃巾。

說法B則表示,陶謙從小個性剛直,很有氣節,小學就被舉為孝廉,前往洛陽擔任尚書郎。後來派任縣令,即使太守是他爸爸的舊友,但因為人品低下,陶謙對他是一個不假詞色。太守看陶謙不爽,但陶謙為官清白正直,又很難找到他麻煩,最後才搞了個陶謙收賄五百錢。

陶謙這麼剛直,才被舉發也不想辯解,就辭官走人了。

而西涼亂起時,皇甫嵩受命討伐,就徵召了陶謙來幫忙,打了勝仗。是因為這樣,等換張溫打韓遂時,才請調這個有經驗的陶謙來協助。

不過,皇甫嵩是將門世家,本領又紮實。張溫卻是個買官仔,陶謙就看不起他。非但不配合作戰,陶謙更當面羞辱張溫。結果,陶謙就被張溫懲處了。還好有人出來幫忙說話,要陶謙去跟張溫道歉。

陶謙見到張溫就說:我是為了天子跟朝廷而來,不是因為你。

張溫倒是不生氣了:原來陶恭祖的神經病還沒治好,我就不跟你計較了。

事情一樣揭過,陶謙去當徐州刺史。擊退黃巾賊的部份我想應該不假,所以青州比較嚴重。甚至我們可以注意到,「黃巾起,(臧)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衆,霸為帥,屯於開陽。

要知道,臧霸他們在這之前就是犯法的亡命之徒,是不可能被朝廷授予騎都尉的。也就是大致可以想像,陶謙說服了這批「泰山寇」,聯手驅逐黃巾賊,並且設下了防線。

但其實這件事,就顯露出陶謙的不臣之心:徐州刺史同樣沒有資格授予臧霸等人這麼高的軍職。

同時,陶謙也是支持獻帝朝廷的人。

久沒提,董卓殺少帝立獻帝,本身就是引爆袁紹等人組成關東聯軍的主因。

陶謙身處徐州,並不參與這批十八路亂臣賊子的舉動,而是想辦法派人繞過去,到長安來向漢獻帝獻上忠誠。這時董卓已死,李傕郭汜正需要這樣的盟友,就給陶謙升官為徐州牧,封溧陽侯,加安東將軍。

特別要注意的是,西元189年董卓入京之後,洛陽潁川兗州,都是戰火之地。位於山東的青州,更是黃巾肆虐。就說北方幽冀,袁紹跟公孫瓚也是連年征戰。

袁術的汝南也沒有比較好喔,曹操其實就是照準了袁術在進行爭霸。

沒錯,整個太行山東側,只有徐州是個富饒之地。不但百姓安居樂業,糧草豐收,左近的流民也能逃難至此,得到收容。

我坦白說,我不能解釋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就看之後有沒有機緣在三國志裡得到解答。

這邊先主要讓我們看到,陶謙是個好官……呃並沒有。其實拿劉表跟劉焉對照就知道了,陶謙只要跟他們做一樣的事:喊出道路斷絕,無法繳稅。接下來就是境內問題了。

劉焉一死,劉璋就有益州內戰,所以沒這麼漂亮。

但劉表治下就很穩定了。

那麼,徐州又是怎樣的光景呢?

三國志為我們提供了琅邪趙昱這個人。就說他忠心耿直,陶謙卻不能用,反而信任曹宏之類的小人……這套路,跟孔融一模一樣呢。

後漢書整理,認為趙昱本來是陶謙的別駕從事,因為不得寵,所以被派往徐南廣陵當太守。

可就有趣了。

第一,我們都知道後來的別駕從事,正是麋竺。麋子仲看起來也不像是「讒慝小人」那掛的。

第二,誰會派不信任的屬下去當太守?

不看註解都知道這邊在抹黑。當然還是要註一下。

據說,趙昱是徐州知名的孝子,在陶謙還沒抵達徐州之前,就因為組織鄉民抵抗黃巾賊,被當時的刺史表官重用。但趙昱認為這是不對的,就還官回家。

等陶謙抵達,就說了,他得像劉表那樣拉攏世族拜碼頭,自然還是要派人去請趙昱。

趙昱一開始也是拒絕,陶謙就威脅他,不來要判刑的,趙昱只好答應當陶州牧的別駕。後面,陶謙又幫趙昱舉了茂才,才有當太守的資格。

只是趙昱碰上了佛門流水席大師笮融來犯,被賊兵打敗殺害。

這實在是一個「春秋筆法」的絕佳案例。所謂的「遠賢臣,親小人」,兩面意義完全不同。

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難道因為關羽是小人嗎?

重點從不在遠近,在於權力。

徐州真正可以參考的問題所在,並不是陶謙「背道任情」,而是結果的「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良不良善隨人講,但嚴刑與多人被害,這就可以串成一氣。

當陳壽寫下「流民多歸之」,就足以判斷徐州必亂:收流民沒有不亂的啦。相對在混亂中以嚴刑峻法來嚇阻,其實也是常見的做法。

重點是,陶謙本是外來者。也就是徐州逐漸敗壞的重點,很可能反而是「陶謙想要公平」。

黃老爺怎麼會允許你公平?

牧之跟黃老爺,又怎能不鬥?

「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并其衆。」

這句也是一樣的,單看就是陶謙野心勃勃,扶助假天子,後來見事不能成還吞併了人家。但你順著上面想想,闕宣如果沒有徐州世族支持,他能稱天子嗎?他能有勢力跟陶謙「合從寇鈔」嗎?

闕宣肯定是有後台的,而陶謙第一時間也只能配合,但找到機會就拔除了這個反動勢力。

我不是要論定陶謙是好人還是壞人,歷史的潮流中,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但身為一個漢末割據軍閥,陶謙的行為,並不像第一波就敗陣下來的袁術公孫瓚之流。徐州當時不但有堅強的實力,同時也有著相當的內部矛盾。

而陶謙大致上來說,是控制得住的。

沒有智力90的軍師或武力90的武將,那不是他的問題耶。更不要說比起這些優秀團隊成員,軍閥的資本始終還是土地與人民。

陶謙的手腕跟能力,基本上應該是劉焉劉表那個等級的。

那是諸葛亮才在看他們沒有,孫家三代都鬥不贏劉表,曹操也不敢隨便挑釁劉表的。要不是劉表過世,曹操南征會是什麼光景還難說得很。

等,可是曹操敢於挑戰陶謙,對吧?

曹操以父親在徐州境內被害為由,打得陶謙整個趴下,這大家都很熟。

我們來看一下補注:「欲伐謙而畏其彊,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

不難懂吧?曹操想要討伐陶謙,但因為陶謙太強大,所以他推出了罷兵令,要求徐州跟所屬各郡讓戰士們解甲歸田。

裴松之案了一下:「此時天子在長安,曹公尚未秉政。罷兵之詔,不得由曹氏出。

要注意喔,老裴是說曹操頂多兗州牧,不可以發詔令。但也沒有說「此事必定為假」。

曹操要做假詔唬爛徐州人,本身就存在著可能性。難道關東諸侯討董還真的有拿到漢獻帝詔命嗎?甚至,這邊還有陶謙收到詔命後的回覆:詔命跟回覆都繞文繞得厲害,看起來挺有那麼回事。

好,陶謙當然是在申訴反對撤銷守軍,不過重點在附文。

陶謙的意思是,如果能夠跟朝廷往來納貢繳稅,那他就相信朝廷的力量,願意解除武裝。這不是說說而已,陶謙最後註明:徐州要繳納的百萬斛糧食已經備妥,「輒勑兵衛送」。

請朝廷派兵來接收。

這故事就算是假造的,也極為精巧。你想,曹操發了假詔,陶謙的回函肯定也是要落在曹操手裡。曹操看到陶謙說,希望朝廷派兵前來徐州?不趁機假裝朝廷兵馬進入徐州,曹操都不要姓曹了。

所以,曹操進入了彭城,大殺四方,合情合理。

這一次,曹操其實打下十幾座城,而陶謙堅守不出,最終以曹軍撤退告結。隔年再戰,青州方面才派出劉備支援……然後曹操被呂布背刺,再次撤退。

陶謙本傳記載,他當時其實已經打算逃回江東了。整合陳壽的說法,基本陶謙就是想拉劉備做墊背的。

而陶謙死後,張昭他們也在江東給陶謙做了祭文。

是的,上面所有非三國志本傳的註述,幾乎都是《韋昭吳書》所出。我想應該很明顯可以看到,對於張昭等淮泗士人來說,陶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忠於朝廷又愛護百姓的州牧。

但特別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即使如此,《韋昭吳書》還是有陶謙少年不羈跟個性剛直兩種描述。

你發現了嗎?

劉備也是這種人。

劉備那如夢似幻的一生,有幾大里程碑:而陶謙給他四千丹楊兵(郡守級兵力),並表為豫州刺史,無疑正式讓劉備正式踏入了割據群雄的領域。

也許,陶謙就是在劉備身上,看到了自己。


看見了未來。


劉備跟陶謙一樣,都死於六十三歲那年。

不是這個未來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