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佛羅倫斯(壹) 打開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美篇章

聖殿必須盛情款待靈魂,並使其充滿歡樂與驚喜。

Il Tempio deve intrattenere piacevolmente L’animo e riempirlo di gioiosa meraviglia.

Leon Batista Alberti

   這是我在佛羅倫斯(Fizenze)的Santa Maria Novella 廣場上所抄寫下來的句子。這句話來自於十五世紀的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Leon Batista Albert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建築師、詩人與哲學家。

歐洲文藝復興的起點佛羅倫斯

歐洲文藝復興的濫觴

   話說西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歷經長期的黑暗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只有階級、沒有人權;只有壓制、沒有自由,再加上黑死病四處蔓延,人們生活在徹底的黑暗之中。終於在十四至十六世紀之間,義大利迎來了象徵著光明與希望的文藝復興時期。

 所謂文藝復興,想要復興的是古羅馬與希臘的文學與藝術,為此,人們開始專注於身邊「美」的事物;此外,這個時代所要闡揚的是「人文主義」,肯定身為「人」的價值,而不是無所不在的神權。在這個時代裡,對於舊有的權勢與觀念,予以檢視和挑戰;對於嶄新的知識和理性,加以研究及發展。因此,藝術、美學、知識、科學和理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藉此多層次生命能量的同時開展,由義大利帶頭,最終引領整個歐洲跨出中世紀的黑暗與泥淖,邁向近代文明的光明與希望。

  位於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Toscana)大區的佛羅倫斯,正是這一切的起點,亦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的開端。

置身時空交錯重疊的美感

  打從學生時代在課堂上學習西洋歷史,就對歐洲文藝復興充滿好奇與嚮往。有幸親臨歷史現場,真是令人備感興奮。或許是為了擁有一份時空交錯重疊的美感,我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佛羅倫斯。

   置身於佛羅倫斯,已是午後時分。簡單地將行李置於旅館,隨即「縱身」街頭四處遊走。懷想著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建築師、科學家等等,也都曾在此地駐足、流連、眺望、思考,抑或只是坐在某個角落,啖一頓美食、啜一口咖啡,思考著重要至極的人生課題,或是小到毫不起眼的生活瑣事。僅僅是這樣走著、想著,就覺得佛羅倫斯連空氣都充滿著哲學、藝術的氣息。

  佛羅倫斯各個著名的景點之間,地理位置相當接近,通常走著走著便可抵達。

「這裡就是但丁的故居哩!」素有「義大利語之父」稱號的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使用佛羅倫斯所在地托斯卡納大區的方言,寫下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鉅作《神曲》,優雅深刻的詞藻表現,不僅具有高貴的文學價值,亦成為現代義大利語最主要的基礎。

但丁故居附近的巷弄中發現的塗鴨

但丁是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之一,另外兩位則是弗朗切斯科·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以及喬凡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佩脫拉克自幼年在佛羅倫斯鄉下地方長大,成長後,遊歷歐洲各國,致力於蒐集希臘和古羅馬人的智慧經典與手稿,企圖恢復古典拉丁文學的美好與境界,而他獨創的義式十四行詩,更是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才華橫溢的作家薄伽丘,同樣在佛羅倫斯出生,最著名的作品是《十日談》,這部作品是以黑死病大流行為時代背景,書中描述十位青年男女在山中避難,每人每天講一則故事,十天總共講了一百則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包含了王公貴族、販夫走卒、市井小民,內容多彩多姿、趣味橫生。這部作品史無前例地批判了宗教守舊思想,彰顯人文主義的精神,堪稱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文學作品。

很想聽聽托斯卡納方言

   在這文藝復興之地,孕育出美好的語言文字,自不在話下。外子雖為義大利人,但多年旅居海外,因此,他上一回來到佛羅倫斯,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往事了。當年的他,年少輕狂,騎著一部機車,從家鄉貝爾加莫出發,穿越亞平寧山脈,來到佛羅倫斯。對他而言,佛羅倫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當地的方言。

  「他們講起話來,真的就像唱歌一樣好聽,總令人忍不住拉長了耳朵仔細聆聽。」在義大利,各地的方言各自不同,不同聲也不同調,同是義大利人,就算聽不懂也很正常。

  經常聽外子這樣提起,真是令我深感好奇。可惜的是,在這次旅行途中,並未遇見當地人用方言交談。或許是因為觀光客太多,入耳的英語倒是不少,而義大利人則是使用現今全國通用的義大利語。時代變遷,理所當然,但也令人感嘆美好傳統文化的逐漸消逝。

文藝復興教父——美蒂奇家族

   佛羅倫斯擁有地靈人傑的先天優勢,人才輩出。然而,後天的催發力量更是不容小觑。說起佛羅倫斯與文藝復興,很難不提起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從銀行家涉足政治領域,進而掌控了國家大權。只能說,政治並不總是黑暗的。大權在握的美第奇家族實現了心目中理想的王國,透過大量的支持與贊助,打造了足以孕育藝術與人文主義發展的環境,進而推動了整個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因而,這個家族素有「文藝復興教父」之稱。

  美第奇家族的靈魂人物是羅倫佐·迪·皮耶羅·德·麥地奇(Lorenzo di Piero de' Medici),人稱「偉大的羅倫佐」。他是佛羅倫斯黃金年代的代表人物,他以雄厚的財力確保了整個城市糧食充足,推動慈善事業、興辦娛樂活動,確保有才華的藝術家和學術界人士得到支持與贊助。名聞遐邇的文藝復興「藝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甚至是科學家伽利略,全都是美第奇家族慷慨支持贊助的對象。

  「今日免費自由參觀,請進!」我與外子誤打誤撞,來到了美第奇禮拜堂(Cappelle Medicee),這裡是美第奇家族成員的安葬地。

美第奇禮拜堂的穹頂

美第奇禮拜堂的大理石壁

   以華人的概念,這個地方其實可以說是美第奇家族的墓園,然而此處卻與陰森恐怖完全扯不上任何關係。甫一進門,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開闊明亮的空間,遠遠看見一方金碧輝煌的展示玻璃櫥窗,格外亮眼。走近細看,原來是美第奇家族成員的遺骨,置放在工藝精美、閃閃發亮的小型金屬容器之中。

  再往前走,進入整座建築物的主要廳堂,那是置放美第奇家族成員的棺槨、雕像之處。挑高廣闊的空間、富麗堂皇,宛若一座大型教堂,擁有氣派恢弘的穹頂,精雕細琢的大理石牆面,以及米開朗基羅的石雕作品,環顧四週,處處呈現著藝術的美感。

遺產永不離開佛羅倫斯

安娜·瑪麗亞·路易薩·德·美蒂奇的雕像

   在佛羅倫斯,處處可見美第奇家族曾經存在的痕跡。歷代美第奇家族所擁有的大量藝術收藏品,至今全都保存在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及帕拉蒂納美術館(Galleria Palatina)。此外,美第奇家族興建聖老楞佐大殿(Basilica di San Lorenzo)、曾經使用過(如今已成美術館)彼提宮(Palazzo Pitti),就連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的圓頂也是當年美蒂奇家族統籌興建完成的。這些珍貴的遺產之所以能夠完整保留下來,全都要歸功於美蒂奇家族最後一位直系後裔安娜·瑪麗亞·路易薩·德·美蒂奇(Anna Maria Luisa de'Medici)她將家族遺產捐給國家,並留下但書,言明這些遺產要永遠留在佛羅倫斯,並向公眾開放展出。

  由於這些遺產得以完整保存下來,身為後世的我們,可以輕鬆地穿越時空,飽覽文藝復興時期的種種樣貌,親身感受那久遠之前百花齊放的風華年代。有緣來此,深感慶幸。


◇◇◇義生活.陳國瑛◆◆◆

(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歡迎留言討論。如果您喜歡的話,歡迎收藏或是賞個愛心吧!)


延伸閱讀 用詩心學習義大利語 | 義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