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觀影心得】《幕前幕後》與西東合集管弦樂團

「人有些時刻必須面對孤獨,孤獨才能照見自我。和自己坐下來對話,沉澱之後,找出生命的答案。」《擱淺的Blue Whale》


這段話當初是為了描寫男主角星星那時的狀態,不論是在音樂上的沉澱,或是在自身命運中的掙扎,孤獨,總會將人帶到更深的一層思考和轉化中。


而這樣類似的言論,在《幕前幕後:范克萊本鋼琴大賽》中,也從大賽中的冠軍,任奫燦的口中說出來了。


我想除了以榮格的「共時性」來解釋之外,或許只能說,「孤獨」總是必經之路吧!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是四年一次在美國舉辦的鋼琴大賽,介紹比賽歷史我不太擅長,但范克萊本本人曾經拿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鋼琴首獎,而這剛好是我因為喜歡阿柴所預定要讓自己主角去參加的比賽,於是便多了一層親切感。


而幕前幕後這部紀錄片,則是紀錄了在2022年因疫情所延期,又加上俄烏戰爭的爆發,卻依然舉辦的鋼琴大賽。雖然在這之前許多人因聲援烏克蘭而抵制俄羅斯的參賽者,但主辦方卻以「音樂可以包容一切,藝術是純粹的,所有人都可以共享,超越政治和種族的藩籬」,還是准許俄羅斯的演奏者參加比賽。


這也呼應了美蘇冷戰期間,范克萊本堅持遠赴莫斯科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而當時的主辦方也以同樣的精神讓范克萊本參賽。


不免想起巴倫波因設立「西東合集管弦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同樣也集合了中東各國及以色列等地的音樂家們,即便他們之間彼此的國家都有各種衝突和種族上的不合,然而在演奏音樂的時候,因為有共同的心志及要達成的目標,而放下仇恨,全心一意以演奏出完美的音樂而努力……雖然我並不那麼喜歡巴倫波因(的某些行徑),但他在創建西東合集這件事上,雖然被說「過於理想化」,但還是值得讓人敬佩的。


在范克萊本的紀錄片中,同時也紀錄著三十位的音樂家們如何地經過層層挑戰的過程,他們並沒有把彼此當成挑戰對手,反而還能相互切磋,彼此勉勵,也讓人想起了聖經上有這樣的一句話:「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假使能遇到一個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卻又能彼此惺惺相惜,也是很好的成長動力吧!


而最後在頒發得獎者時,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得獎者彼此擁抱的畫面雖然是一開始就知道的,但在親眼看到的時候還是落淚了……果然在音樂中,單純的因為追求共同的目標而可以彼此和解和接納,放下國族的仇恨,是何等令人感動和美好的事情。


想想如果換成是以色列和任何一個中東國家,是否也會如此令人激動呢?


既然都說了紀錄片的內容,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大賽的金牌得獎者,韓國的十八歲少年任奫燦。


以前聽過「只要彈琴就像是被什麼附身了」還以為只是個都市傳說,但昨天在紀錄片中看到時還真是一點也不誇張,這孩子的確就像是這句話所說的一樣,只要開始演奏音樂,就像是變了個人一樣,全心投入在音樂中,他自己說他是掏心掏肺的在演奏,看起來的確是這樣沒錯(笑)


或許因為他就只是專一地做這件事,所以身上看起來有種純淨的氣質,有人說他生來就是要演奏給人聽的,也有人說他就是只會做這一件事,就是演奏音樂……「天才」……可能指的就是這樣的人吧!


不過,天才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因為他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跟努力在練琴上,果然沒有任何成就是偶然的,即使這只是一句聽到耳朵都快爛掉的廢話,但在音樂競賽中真的就是這樣。你很厲害,還有比你更厲害的人。你有天賦不夠,因為有比你更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像這樣的天才一出現,所有人都知道結果,但還是盡力去做好,而且堅持到最後,奮力一博。


這樣的精神真的很可佩。



最後的最後,順道附上神乎其技,將全場(我想是跨越時空的,不論是當時在范克萊本賽場中的人們,或是在電影院當場的人們)迷得如癡如醉的拉很慢……嗯咳,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位名字取得真好的「任奫燦」(人暈慘),要迷暈人還是得有點本事啊:P(被眾樂迷揍扁)


2022 Cliburn Competition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幕前幕後: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預告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