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拯救餘生!讀《重啟人生》一書後獲得的啟發

不經不覺,我已經快要進入中年的時間,因此也需要開始面對所謂的「中年危機」。或許每個人面對的中年危機並不相同,我在此所面臨的問題包括身體機能的衰退,同時也包括在工作上的左右為難。正因為我開始有了這些煩惱,才讓我覺得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自己人生接下來的時間。《重啟人生》這本書剛好給了我這方面的啟發。

raw-image

關於本書

《重啟人生》一書是作者亞瑟.布魯克斯所著的關於人生下半場的書籍。書中詳細講述我們每一個人由出社會工作開始,會面臨的事。並在自己能力下行的時候,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並更好的進入人生的下半場。

書中詳細地說明我們於人生上半場所追求的東西並不可以持續,因此如果希望接下來的人生能幸福快樂的話,需要拋棄現行所追求的東西並轉而追求內在的成就。

作者於書中講述了很多成功人仕雖然已經家財萬貫,或已經享譽盛名。但是在年老的時候還是活得並不快樂,有人甚至因此而選擇終結餘生。

作者表明我們的人生一直都在追求各種外在的成就,並在生活中不斷囤積更多東西,要有更多金錢、更多成就、更多人脈、更多經驗、更多名氣、更多追蹤者、更多財產。以上的種種會因為年紀漸長而慢慢失去或變得更難以獲得。當這種事情發生時,我們只會愈發不快樂,甚至會感到自己「無用」。因此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以重啟之名重新審視自己一路所追求的東西。

重啟的原因

我跟我父親前半生所走的路差不多,一路上只會在這個職場上努力打拼,並認為只要能賺更多的錢,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直到今天,我的生活並不算太差,只是工作開始變得不太穩定。這種不穩定的原因可謂千頭萬緒,但總結起來就是外在的環境不理想,再加上自己的工作熱情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開始冷卻。為了能讓工作重回軌道,因此自己接下更多的責任。如此一來,自己的工作時數和工作量則大幅增加,並導致自己更不快滿和不滿足。從上年開始我就有強烈的欲望希望作出改變,並希望尋找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有滿足感的方法。正因如此我開始了正職以外的嘗試。


書中所教會我的事

作者於書中提出了要改變接下來追求的目標和想法,以下是我覺得對我最有共鳴的點:

改變對「成功」的看法

我跟一般大眾一樣,覺得成功就是擁有更多的金錢、名聲、頭銜或地位等東西。例如希望能開更好的車,穿更好的衣服等。雖然我於公司中已經是一個管理人員了,但我並不認為我是一個有名聲或地位的人。最少我認為自己不能夠說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人。

為何我的人生需要上述的東西呢?如若有朝一日我真的能獲得上述的東西又能如何?作者指出追求這樣的成功並不能為自己帶來快樂。

我們以爲成功與快樂來自避免失去,不斷囤積更多東西,要有更多金錢、更多成就、更多人脈、更多經驗、更多名氣、更多追蹤者、更多財產。多數的東方哲學則警示,貪得無厭將導致唯利是圖與虛榮,人的本性被蓋住,因而尋覓不到快樂

正因為通俗對成功的定義是要獲得更多,例如要一年比一年有錢、名聲不能因時間而埋沒等。為了要維持這種成功的狀態,則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因為我們在活在一個互相比較的世界,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再看向當下的自己的時候,只會產生一種自己不如人的感覺,進而感受到自己是失敗的,從而更難以快樂。

作者指出,這些所謂的成功都是由外在的因素取決的,即需要通過跟別人比較後,才能有結果。正因為這種比較,注定造就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快樂。有錢的想要更有錢、有名聲的人要更有名聲。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追求,也只會讓自己不可避免的想要更多。

如果不想繼續維持上述的循環,改變對成功的看法是改變人生重要的一步,但也是十分困難的一步。因為外在的壓力必然會施加在自己身上,例如被親友問及收入、職業的時候等。如果我跟他們說我為了追逐屬於自己的成功而放棄現在的工作的話,他們必然會認為我腦筋出現問題。正因如此,改變才顯得如此的困難,也是對自己的考驗。但需要明白的是,人生是自己並非他人的,只要能對得起自己,並不需要向他人負責。同樣的,其他人也不會對我們的生命負任何責任。

因此我開始慢慢改變自己對現在的工作的態度,並更多的把時間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中。

快樂不在於獲得更多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兩條有關於滿足感的公式。這兩條公式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

公式一

滿足感=獲得你想要的

公式二

滿足感=你擁有的÷你想要的

這兩條公式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把已經擁有的東西跟想要的東西作比較,當我們擁有愈多,並同時要留意的是要減少自己想要的,就愈快樂。因此如果真的想要快樂,需要作出犧牲可謂在所難免,正如作者所講:

如果想要快樂,就必須誠實說出想要快樂,而且願意放棄一些世俗的成就,不再物化自己。你必須說出你渴望減輕重擔,培養「謙遜」這項與驕傲對立的美德。

簡而言之,就是減少一些所謂的功名利祿的追求,轉而把目光放在自我滿足上面。

我正在往減少追求功名利祿的方面努力,而努力的第一步就是離開所有社交平台。我已經離開社交媒體多年了。在較早前重回了一下社交媒體後,我更堅定離開它是沒錯的。只因我在媒體中看到身邊的年輕人在分享他們"成功"的故事,而讓自己感到失敗。而且這種感覺並非一下就過去,而是時不時對我作精神打擊,讓我覺得自己應該需要更努力的追交那種光景,那種有毒的思想正正使我難以快樂。

世俗的功名利祿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只能為我帶來短暫的快樂,並在短暫的快樂後快速變得沒有價值。例如獲得升職加薪後,我會快樂好一陣子,但是在短暫的快樂後,我就會回歸一般狀態。獲得其他東西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它們都在獲得的當下失去了應該有的重量。

正因如此,減少自己想要的才是獲得滿足及快樂最重要的地方。當明白以上道理並減少跟別人比較後,想要各種東西的欲望自然就會減低了,自然自己也會感到更加的輕鬆愉快。

把時間留給心愛的人

作者在書中總結了自己對於快樂的追求的看法,我也是深有同感。他指出我們的生活應該:

用物, 愛人, 敬天

用物:指的是我們應該著重物品的功能,而不是它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不知為何,今天的人已經被商家所打著的附加價值所吸引,進而蓋過物品原來的價值。例如包包著重的是它上面印上去的品牌標誌而不是其實用程度。

愛人:指的是多把時間花在身邊的人身上,同時包括自己。因為只有愛是最有價值也最能歷久常新的。試常一下當你擁有很多的財富,但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同時因為怕自己的財富被騙而不敢去接受別人的愛,是有多難受呢。

敬天:作者在這裡指的是建立自己的信仰,當人有了信仰後,則會減少對世界的物欲並開始追求心靈上的滿足。而我現在真心覺得心滿意足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形容的正是這種狀態,一種真正屬於心靈上的滿足的感覺。


改變正是時候

從以上的三點可以得知,自己接下來的路更應該運用自己現在所有的資源,並把接下來的時間更多的關注在自己和身邊的人身上。而我已經努力地踏出了遠離社交媒體的第一步,而我應為下一步應該是是好好培養出自己的興趣。

這是由於以往自己的時間大多都只關注於工作,並沒有太多的心思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因此我認為如要好好對待自己,則給自己重拾一下自己的興趣,以好好放鬆自己的精神。

而最後我覺得未來要好好培養自己的信仰。我近幾年其實已經對佛教很感興趣,特別是它所提倡的一些理念深有同感。例如為何人要戒七情六慾,生也有時死也有時,不必強求等。只是現在自己還在忙於各種世事,還未開始進入這深奧的佛教哲學中,也未能如此修為能明白箇中道理。因此我需要先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後,才回到這們學科之中。畢竟強如齊天大聖,也拜倒於這門哲學底下,成為得道者。我作為一般大眾,也更要努力參悟當中所指,才能有所成就,並讓自己的心靈真正達到平靜和滿足的感覺。

結語

人到達一定的年齡後,已經不可和年輕時同日而語了。因此不可以再跟以前一樣,不停把時間用於工作之中。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關心自己和所愛之人,並確實追求一些真的能讓自己滿足的事物。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才不會白過。改變永遠不會遲,觀乎自己希望改變的信念有多強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