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餘生!讀《重啟人生》一書後獲得的啟發

更新於 2024/12/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不經不覺,我已經快要進入中年的時間,因此也需要開始面對所謂的「中年危機」。或許每個人面對的中年危機並不相同,我在此所面臨的問題包括身體機能的衰退,同時也包括在工作上的左右為難。正因為我開始有了這些煩惱,才讓我覺得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自己人生接下來的時間。《重啟人生》這本書剛好給了我這方面的啟發。

raw-image

關於本書

《重啟人生》一書是作者亞瑟.布魯克斯所著的關於人生下半場的書籍。書中詳細講述我們每一個人由出社會工作開始,會面臨的事。並在自己能力下行的時候,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並更好的進入人生的下半場。

書中詳細地說明我們於人生上半場所追求的東西並不可以持續,因此如果希望接下來的人生能幸福快樂的話,需要拋棄現行所追求的東西並轉而追求內在的成就。

作者於書中講述了很多成功人仕雖然已經家財萬貫,或已經享譽盛名。但是在年老的時候還是活得並不快樂,有人甚至因此而選擇終結餘生。

作者表明我們的人生一直都在追求各種外在的成就,並在生活中不斷囤積更多東西,要有更多金錢、更多成就、更多人脈、更多經驗、更多名氣、更多追蹤者、更多財產。以上的種種會因為年紀漸長而慢慢失去或變得更難以獲得。當這種事情發生時,我們只會愈發不快樂,甚至會感到自己「無用」。因此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以重啟之名重新審視自己一路所追求的東西。

重啟的原因

我跟我父親前半生所走的路差不多,一路上只會在這個職場上努力打拼,並認為只要能賺更多的錢,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直到今天,我的生活並不算太差,只是工作開始變得不太穩定。這種不穩定的原因可謂千頭萬緒,但總結起來就是外在的環境不理想,再加上自己的工作熱情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開始冷卻。為了能讓工作重回軌道,因此自己接下更多的責任。如此一來,自己的工作時數和工作量則大幅增加,並導致自己更不快滿和不滿足。從上年開始我就有強烈的欲望希望作出改變,並希望尋找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有滿足感的方法。正因如此我開始了正職以外的嘗試。


書中所教會我的事

作者於書中提出了要改變接下來追求的目標和想法,以下是我覺得對我最有共鳴的點:

改變對「成功」的看法

我跟一般大眾一樣,覺得成功就是擁有更多的金錢、名聲、頭銜或地位等東西。例如希望能開更好的車,穿更好的衣服等。雖然我於公司中已經是一個管理人員了,但我並不認為我是一個有名聲或地位的人。最少我認為自己不能夠說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人。

為何我的人生需要上述的東西呢?如若有朝一日我真的能獲得上述的東西又能如何?作者指出追求這樣的成功並不能為自己帶來快樂。

我們以爲成功與快樂來自避免失去,不斷囤積更多東西,要有更多金錢、更多成就、更多人脈、更多經驗、更多名氣、更多追蹤者、更多財產。多數的東方哲學則警示,貪得無厭將導致唯利是圖與虛榮,人的本性被蓋住,因而尋覓不到快樂

正因為通俗對成功的定義是要獲得更多,例如要一年比一年有錢、名聲不能因時間而埋沒等。為了要維持這種成功的狀態,則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因為我們在活在一個互相比較的世界,當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再看向當下的自己的時候,只會產生一種自己不如人的感覺,進而感受到自己是失敗的,從而更難以快樂。

作者指出,這些所謂的成功都是由外在的因素取決的,即需要通過跟別人比較後,才能有結果。正因為這種比較,注定造就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快樂。有錢的想要更有錢、有名聲的人要更有名聲。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追求,也只會讓自己不可避免的想要更多。

如果不想繼續維持上述的循環,改變對成功的看法是改變人生重要的一步,但也是十分困難的一步。因為外在的壓力必然會施加在自己身上,例如被親友問及收入、職業的時候等。如果我跟他們說我為了追逐屬於自己的成功而放棄現在的工作的話,他們必然會認為我腦筋出現問題。正因如此,改變才顯得如此的困難,也是對自己的考驗。但需要明白的是,人生是自己並非他人的,只要能對得起自己,並不需要向他人負責。同樣的,其他人也不會對我們的生命負任何責任。

因此我開始慢慢改變自己對現在的工作的態度,並更多的把時間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中。

快樂不在於獲得更多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兩條有關於滿足感的公式。這兩條公式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

公式一

滿足感=獲得你想要的

公式二

滿足感=你擁有的÷你想要的

這兩條公式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把已經擁有的東西跟想要的東西作比較,當我們擁有愈多,並同時要留意的是要減少自己想要的,就愈快樂。因此如果真的想要快樂,需要作出犧牲可謂在所難免,正如作者所講:

如果想要快樂,就必須誠實說出想要快樂,而且願意放棄一些世俗的成就,不再物化自己。你必須說出你渴望減輕重擔,培養「謙遜」這項與驕傲對立的美德。

簡而言之,就是減少一些所謂的功名利祿的追求,轉而把目光放在自我滿足上面。

我正在往減少追求功名利祿的方面努力,而努力的第一步就是離開所有社交平台。我已經離開社交媒體多年了。在較早前重回了一下社交媒體後,我更堅定離開它是沒錯的。只因我在媒體中看到身邊的年輕人在分享他們"成功"的故事,而讓自己感到失敗。而且這種感覺並非一下就過去,而是時不時對我作精神打擊,讓我覺得自己應該需要更努力的追交那種光景,那種有毒的思想正正使我難以快樂。

世俗的功名利祿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只能為我帶來短暫的快樂,並在短暫的快樂後快速變得沒有價值。例如獲得升職加薪後,我會快樂好一陣子,但是在短暫的快樂後,我就會回歸一般狀態。獲得其他東西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它們都在獲得的當下失去了應該有的重量。

正因如此,減少自己想要的才是獲得滿足及快樂最重要的地方。當明白以上道理並減少跟別人比較後,想要各種東西的欲望自然就會減低了,自然自己也會感到更加的輕鬆愉快。

把時間留給心愛的人

作者在書中總結了自己對於快樂的追求的看法,我也是深有同感。他指出我們的生活應該:

用物, 愛人, 敬天

用物:指的是我們應該著重物品的功能,而不是它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不知為何,今天的人已經被商家所打著的附加價值所吸引,進而蓋過物品原來的價值。例如包包著重的是它上面印上去的品牌標誌而不是其實用程度。

愛人:指的是多把時間花在身邊的人身上,同時包括自己。因為只有愛是最有價值也最能歷久常新的。試常一下當你擁有很多的財富,但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同時因為怕自己的財富被騙而不敢去接受別人的愛,是有多難受呢。

敬天:作者在這裡指的是建立自己的信仰,當人有了信仰後,則會減少對世界的物欲並開始追求心靈上的滿足。而我現在真心覺得心滿意足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形容的正是這種狀態,一種真正屬於心靈上的滿足的感覺。


改變正是時候

從以上的三點可以得知,自己接下來的路更應該運用自己現在所有的資源,並把接下來的時間更多的關注在自己和身邊的人身上。而我已經努力地踏出了遠離社交媒體的第一步,而我應為下一步應該是是好好培養出自己的興趣。

這是由於以往自己的時間大多都只關注於工作,並沒有太多的心思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因此我認為如要好好對待自己,則給自己重拾一下自己的興趣,以好好放鬆自己的精神。

而最後我覺得未來要好好培養自己的信仰。我近幾年其實已經對佛教很感興趣,特別是它所提倡的一些理念深有同感。例如為何人要戒七情六慾,生也有時死也有時,不必強求等。只是現在自己還在忙於各種世事,還未開始進入這深奧的佛教哲學中,也未能如此修為能明白箇中道理。因此我需要先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後,才回到這們學科之中。畢竟強如齊天大聖,也拜倒於這門哲學底下,成為得道者。我作為一般大眾,也更要努力參悟當中所指,才能有所成就,並讓自己的心靈真正達到平靜和滿足的感覺。

結語

人到達一定的年齡後,已經不可和年輕時同日而語了。因此不可以再跟以前一樣,不停把時間用於工作之中。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關心自己和所愛之人,並確實追求一些真的能讓自己滿足的事物。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才不會白過。改變永遠不會遲,觀乎自己希望改變的信念有多強而已。

avatar-img
7會員
27內容數
閱讀是為了通過書本認識世界、獲取靈感和改善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活。在此主要分享一些我自己從書中獲得的一些靈感、啟發、見解等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g 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請問你知道軟能力有何用嗎?有沒有想過自己明明有一技之長,但為什麼沒有機會發揮嗎?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軟能力不夠。今天要介紹的書是由吳軍所著的《軟能力:那些學校裡學不到卻讓你終身受益的底層能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東野圭吾的《假面飯店》系列三部作品的閱讀心得。這些小說透過男女主角的視角,探討了人性中的假面與謊言,以及復仇與誤解的主題。每部作品均以飯店為背景,展現了複雜的情感與緊湊的劇情。
4/5假面飯店
在開始一個專案之前,確保進行合理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本文探討了三個常見的錯誤,分別是未能確定動機、只著眼於方案,以及忽略過往經驗。通過深入反思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提升專案成功的概率,避免在實施過程中迷失方向。瞭解自己的需求與挑戰,以及從他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和實現我們的專案目標。
上一編讀後感介紹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中提及的三個方面,這編繼續書中其他方面的內容,讓我們能成為更加成熟的人。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因為一套電影而去購買它的原作小說來觀看,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在觀看電影時忽略了或未能理解的部份。我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接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的。我很好奇宮崎駿先生希望在它的電影中想傳達的信息是什麼。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本書,我會用「三思而行」來形容。而且書中也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性。 本書作者傅以斌被譽為「全球最頂尖的巨型專案專家」,收集了過千份專案的統計數據,得出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絕大部份的專案都是以失敗收場。值得高興的是,它們失敗的模式大多類似,因此我們能夠在某方面改善專案的結果。
請問你知道軟能力有何用嗎?有沒有想過自己明明有一技之長,但為什麼沒有機會發揮嗎?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軟能力不夠。今天要介紹的書是由吳軍所著的《軟能力:那些學校裡學不到卻讓你終身受益的底層能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東野圭吾的《假面飯店》系列三部作品的閱讀心得。這些小說透過男女主角的視角,探討了人性中的假面與謊言,以及復仇與誤解的主題。每部作品均以飯店為背景,展現了複雜的情感與緊湊的劇情。
4/5假面飯店
在開始一個專案之前,確保進行合理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本文探討了三個常見的錯誤,分別是未能確定動機、只著眼於方案,以及忽略過往經驗。通過深入反思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提升專案成功的概率,避免在實施過程中迷失方向。瞭解自己的需求與挑戰,以及從他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和實現我們的專案目標。
上一編讀後感介紹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中提及的三個方面,這編繼續書中其他方面的內容,讓我們能成為更加成熟的人。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因為一套電影而去購買它的原作小說來觀看,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在觀看電影時忽略了或未能理解的部份。我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接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的。我很好奇宮崎駿先生希望在它的電影中想傳達的信息是什麼。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本書,我會用「三思而行」來形容。而且書中也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性。 本書作者傅以斌被譽為「全球最頂尖的巨型專案專家」,收集了過千份專案的統計數據,得出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絕大部份的專案都是以失敗收場。值得高興的是,它們失敗的模式大多類似,因此我們能夠在某方面改善專案的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