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壓力大、瑣事一堆,時間總是不夠用?這份 時間管理 Cheatsheet,為碩博士生提供 8 種實用工具,幫助你從混亂到高效,輕鬆掌控每天的行程!
1. 吃掉那隻青蛙 (Eat That Frog)
• 方法:每天早上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難的任務。
• 適用情境:擺脫拖延症,解決最讓你焦慮的事。
• 學術應用:一早就動手修改論文,或分析複雜數據集,讓餘下的時間更輕鬆。
2. 番茄工作法 (Pomodoro)
• 方法:25 分鐘專注工作,5 分鐘休息。
• 適用情境:幫助分心的人維持專注力。
• 學術應用:讀一篇文獻,或撰寫論文的某一部分,25 分鐘搞定一小目標。
3. 兩分鐘法則 (2-Minute Rule)
• 方法:若某件事能在 2 分鐘內完成,立即處理掉。
• 適用情境:提高效率,減少瑣事堆積。
• 學術應用:立刻回覆導師的簡單郵件,或完成實驗室的日常紀錄。
4. 1-3-5 法則 (1-3-5 Method)
• 方法:每天完成 1 件大事、3 件中等任務、5 件小事。
• 適用情境:適合容易被任務量壓垮的人。
• 學術應用:例如:完成數據分析(1 大事),開會+實驗記錄+閱讀文獻(3 中事),回信+校對+整理桌面(5 小事)。
5. 艾森豪矩陣 (Eisenhower Matrix)
• 方法:將工作分為四象限:
• 緊急且重要:立即做
• 緊急但不重要:委派給他人
• 重要但不緊急:計畫時間完成
• 不緊急也不重要:直接刪除
• 適用情境:幫助你快速決策和分配時間。
• 學術應用:把文獻查找歸類為「重要不緊急」,每天安排固定時間處理。
6. GTD 系統 (Getting Things Done)
• 方法:把所有事情記錄下來,2 分鐘內能完成的就做,其他則排程。
• 適用情境:喜歡規劃與待辦清單的人。
• 學術應用:把每天的任務寫進待辦清單,像是實驗進度、會議紀錄等,按照優先級完成。
7. 醃黃瓜理論 (Pickle Jar Theory)
• 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再填入次要的任務。
• 適用情境:適合喜歡系統化思考的人。
• 學術應用:早上完成重要任務(論文、數據分析),下午處理零散工作(回信、準備報告)。
8. 任務批次處理法 (Task Batching Technique)
• 方法:將類似的任務集中處理,分配固定時間完成。
• 適用情境:適合同時管理多個責任或項目的人。
• 學術應用:將文獻查找、數據輸入、實驗記錄分別集中在不同時間段進行,避免頻繁切換。
結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時間管理沒有萬能公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試著結合這 8 種工具,逐步優化你的時間分配,讓學術和生活都更高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