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2017-2018年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情況

2017-2018年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情況

美國在2017年和2018年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確實非常嚴重,是川普政府採取強硬對華貿易政策的重要原因。


貿易赤字的數據

  1. 2017年
    •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約為3750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單一國家貿易逆差來源。
    • 進口:中國商品進口總額約為5050億美元。
    • 出口:美國對中國出口約為1300億美元。
  2. 2018年
    • 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至4190億美元。
    • 雖然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有所增長,但進口增速更快,逆差加劇。

美國特別針對中國的原因

  1. 龐大的貿易逆差
    • 美國認為中國長期享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
    • 川普將龐大的貿易赤字視為美國經濟疲弱的象徵,認為必須採取行動。
  2. 中國的經濟結構與政策
    • 產業補貼:中國政府對關鍵產業(如鋼鐵、汽車、半導體)提供大量補貼,導致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價格優勢。
    • 知識產權盜竊:美國指責中國企業涉嫌盜取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
    • 技術轉讓要求:美國企業在中國經營時,往往被要求與中國合作方共享技術,川普政府認為這損害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3. 《中國製造2025》計劃
    • 背景:中國於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旨在推動製造業升級,並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領域佔據全球領導地位。
    • 美國擔憂:川普政府認為該計劃將進一步侵蝕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威脅美國核心利益。
  4. 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
    •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強調保護美國製造業和就業機會。
    •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因此成為主要目標。
  5. 中國的市場准入問題
    • 美國企業長期抱怨中國市場對外資存在多種限制,包括外資所有權比例限制和非關稅壁壘。
  6. 國內政治需求
    • 川普需要在貿易問題上展現強硬態度,以贏得藍領選民的支持,這些選民受製造業空心化影響最為嚴重。

川普政府針對中國的具體措施

  1. 關稅
    • 2018年對中國商品實施多輪關稅,涵蓋數千億美元的商品,包括高科技產品和消費品。
  2. 科技限制
    • 制裁中國科技公司(如華為),限制其獲取美國先進技術。
  3. 貿易談判
    • 2018年底至2019年進行多輪貿易談判,促成了2020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美中貿易政策的影響

  1. 美國經濟
    • 關稅提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加重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負擔。
    • 雖然部分製造業回流,但規模有限,對整體經濟影響不明顯。
  2. 中國經濟
    • 部分出口導向型企業受到關稅影響,出口增速放緩。
    • 但中國加強內需政策以抵禦衝擊,經濟整體表現仍然穩定。
  3. 全球供應鏈重組
    • 美國企業將部分供應鏈遷往越南、印度等國,以規避中國商品的高關稅。

總結

2017-2018年,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持續擴大,加上中國的產業政策與市場行為引發美國不滿,使得中國成為川普政府貿易保護政策的主要目標。川普的強硬措施雖然對美中雙邊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但雙方的結構性矛盾仍未解決,貿易緊張局勢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不穩定因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