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背景

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背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背景

特朗普於2017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在就任的第一年,雖然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加關稅政策,但奠定了其後幾年貿易保護主義的基調。主要行動包括啟動貿易調查與政策準備,為2018年的關稅加徵鋪平道路。


2017年未實施的關稅政策原因

  1. 政策過渡期
    • 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重點關注退出或重新談判國際協定(例如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啟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重新談判)。
    • 這一年內,貿易政策仍處於評估和計劃階段,未直接加徵關稅。
  2. 貿易調查的啟動
    • 2017年4月18日:簽署《購買美國貨與僱用美國人行政令》(Buy American and Hire American Executive Order),要求審查所有貿易協議和政策。
    • 2017年4月27日: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啟動對進口鋼鐵和鋁的國家安全威脅調查(該調查結果直接導致了2018年的鋼鋁關稅)。
  3. 重點施壓中國
    • 2017年8月14日: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指示對中國的貿易行為進行調查,集中於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方面的爭議。這是2018年美中貿易戰的開端。
  4. 聚焦其他貿易議題
    • 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談判。
    • 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進行審查。

2017年的貿易政策影響

儘管2017年沒有直接加徵關稅,但特朗普政府明確了貿易政策的方向,表現出對「美國優先」的堅持,包括:

  • 加強保護美國製造業和就業的承諾。
  • 準備啟動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
  • 強調重新談判不平等貿易協議。

總結: 2017年是特朗普政府為後續加徵關稅的「準備期」。當年的政策主要以貿易調查和重新談判協議為主,真正的關稅行動始於2018年,並在當年全面展開,特別是在鋼鋁關稅和美中貿易戰方面。


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確實對一些特定國家的進口產品實施了小範圍的加稅措施,但沒有大規模的全局性關稅行動。以下是2017年期間的一些具體加稅事件:


2017年的加稅行動

  1. 加拿大與墨西哥:軟木材關稅
    • 時間:2017年4月24日
    • 措施: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加拿大的軟木材徵收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稅率在**3%至24%**之間。
    • 原因:美國指控加拿大政府以不公平的低價格向美國出口軟木材,損害了美國木材行業的利益。
    • 影響:這是針對加拿大的第一波貿易行動,導致雙邊關係緊張,也為後續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埋下伏筆。
  2. 中國:特定商品的反傾銷關稅
    • 時間:2017年全年(多次)
    • 措施: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鋁箔徵收高達**48.64%至106.09%**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針對部分鋼鐵產品(如碳鋼板材)加徵反傾銷稅。
    • 原因:美國商務部指控中國企業以低於公平價格的方式向美國出口商品,並接受政府補貼。
    • 影響: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反傾銷與反補貼稅領域,屬於小規模行動,但為2018年更廣泛的關稅舉措鋪墊。
  3. 韓國:大型家用洗衣機關稅
    • 時間:2017年12月**
    • 措施:針對從韓國進口的三星和LG製造的大型家用洗衣機加徵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 原因:應美國家電公司惠而浦(Whirlpool)的請求,指控韓國洗衣機價格過低。
    • 影響:這次行動促使2018年更全面的家電產品關稅(高達50%)實施。

2017年加稅政策的特點

  1. 針對特定商品與國家
    • 關稅政策主要針對加拿大、中國和韓國的特定商品,集中於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結果。
    • 並未像2018年及之後那樣涉及全面的鋼鐵、鋁、消費品或整個貿易戰範疇。
  2. 貿易調查鋪墊大規模行動
    •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與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調查程序啟動,為2018年的全面加稅埋下伏筆。

總結: 2017年確實對部分國家的商品(如加拿大的軟木材、中國的鋁箔、韓國的洗衣機)加徵了關稅,但這些行動屬於小規模且針對特定商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措施,而非全面性的貿易政策。真正的大規模加稅浪潮始於2018年。



反傾銷關稅(Anti-Dumping Duty)是什麼?

反傾銷關稅是指當一國的商品以低於其正常市場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市場時,進口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免受不公平競爭的損害,對這些進口商品加徵的額外關稅。


關鍵概念

  1. 傾銷(Dumping)
    • 指出口企業以低於其本國市場價格或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將產品銷售到其他國家。
    • 目標:通常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甚至是壓垮當地競爭者。
  2. 反傾銷措施的目的
    • 防止低價商品衝擊本國市場。
    • 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
    • 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和就業。
  3. 反傾銷調查
    • 當本國產業指控外國企業傾銷時,政府會啟動調查,確定以下幾點:是否存在傾銷行為(價格是否低於正常價值)。是否對本國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 若調查結果成立,將徵收反傾銷關稅。

反傾銷關稅的運作方式

  1. 額外關稅
    • 反傾銷關稅通常以進口價格的一定百分比計算,具體稅率由調查結果確定。
    • 例子:如果某國對中國進口鋁箔徵收48%的反傾銷關稅,這意味著在進口關稅之外,還需額外支付商品價格的48%。
  2. 期限
    • 反傾銷關稅通常設有期限(如5年),並可根據調查結果延長。
  3. 涉及的國際規範
    •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成員國有權在證明傾銷行為及其損害的情況下實施反傾銷關稅,但必須遵守規範流程。

反傾銷關稅的例子

  1. 美國對中國的鋁箔關稅(2017年)
    • 背景:美國指控中國鋁製品以低於市場價值的價格進口,影響美國鋁行業。
    • 結果:徵收**48.64%-106.09%**的反傾銷關稅。
  2. 加拿大對中國鋼製管道的關稅
    • 背景:加拿大認為中國輸出的鋼製管道價格過低,影響加拿大鋼鐵業。
    • 結果:徵收高額反傾銷關稅。

反傾銷關稅的影響

  1. 對本國產業
    • 正面影響:保護本國企業,避免價格競爭帶來的損害。
    • 負面影響:可能推高國內市場價格,增加消費者成本。
  2. 對國際貿易
    • 可能引發貿易摩擦,特別是被徵稅國家通常會進行報復。

反傾銷與反補貼的區別

  • 反傾銷關稅:針對低於正常市場價值出口的商品。
  • 反補貼關稅:針對外國政府對出口商品提供不公平補貼的行為。

總結: 反傾銷關稅是一種貿易保護措施,用於應對進口商品的不公平價格競爭。它在保護本國產業的同時,也可能引發國際貿易爭端,是各國政府在全球化經濟中平衡保護與開放的重要工具。

avatar-img
DA的美股日記
5會員
29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的美股日記 的其他內容
✅ 什麼是「貨幣市場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是一種非常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主要投資在: 短期國庫券(T-bills) 銀行定存 短期政府或高信評企業的商業票據 它的特性是: 收益穩定但很低 隨時可以提領(高度流動性) 是現金的替代品,投資人常用來暫停觀望、停泊資金 📉 如果「大量流
✅ DPI 是什麼? 它是指一個人 收到的總收入 扣除 個人所得稅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收入為 $5,000 你繳了 $1,000 的所得稅 那你的 DPI 就是: 這 $4,000 就是你可以拿來: 消費(吃飯、旅遊、買衣服)
🔹 1. PCE Price Index(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是「物價變化率」的指標 PCE =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 Price Index 反映的是「你買的東西變貴了多少?」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花了100元買東西,跟上個
含 AI 應用內容
#指數#物價#指標
✅ 什麼是「貨幣市場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是一種非常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主要投資在: 短期國庫券(T-bills) 銀行定存 短期政府或高信評企業的商業票據 它的特性是: 收益穩定但很低 隨時可以提領(高度流動性) 是現金的替代品,投資人常用來暫停觀望、停泊資金 📉 如果「大量流
✅ DPI 是什麼? 它是指一個人 收到的總收入 扣除 個人所得稅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來消費或儲蓄的收入。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收入為 $5,000 你繳了 $1,000 的所得稅 那你的 DPI 就是: 這 $4,000 就是你可以拿來: 消費(吃飯、旅遊、買衣服)
🔹 1. PCE Price Index(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是「物價變化率」的指標 PCE =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CE Price Index 反映的是「你買的東西變貴了多少?」 ✅ 舉例說明: 假設你這個月花了100元買東西,跟上個
含 AI 應用內容
#指數#物價#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