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取得資訊和以往相比容易許多,只要將手機或電腦一打開,連結網路打開網頁並搜尋關鍵字,就立刻出現許多相關資料,供使用者參考。即使認為已經夠了,但大腦卻仍然感到無法滿足,這是為什麼呢?
《大腦不滿足》一書作者麥可.伊斯特是內華達大學教授。寫作與演講主要是人類如何用現代科學與演化智慧。他說道,匱乏就像空氣,環繞在我們四周,也在我們的體內。它們透過廣告、社群媒體、新聞、與同事聊天,更多的方式攻擊我們。
比如,吃完正餐,看到一塊好吃的蛋糕,明知道肚子已經無法再塞食物,但看到蛋糕,就會忍不住將它放進嘴裡。本書帶領讀者們了解大腦匱乏循環,並且擺脫的方法,你可能會想:「就少看少碰就好啦。」作者也說道,「更少」也有它自己的問題。盲目地追求「更少」,可能讓我們變得更糟。
書內舉出匱乏循環原因由機會→無法預測的獎賞→快速重複性三部分。比如,書內舉出吃角子老虎機是用一個拉桿讓螢幕數字開始滾動,當連成相同數字,就能得到雙倍獎勵,當然也伴隨著風險。這就是第一部分的機會:「獲取某件能改善我們生活有價值事物的機會。」
第二部分無法預測的獎賞,我們知道贏了會得到獎賞,但不知道何時才有,就會陷入其中。也因此,就會體驗到一種興奮、緊張的焦慮感。
第三部分快速重複性,無論投資房地產或者投股票,無法立刻知道是否能達到財富自由,需要經過長時間規劃和持續投入,才會有答案。但賭博就不一樣了,可以立刻知道是否能立刻獲得回報,並激勵我們再玩一次。
由機會→無法預測的獎賞→快速重複性不停循環,就很難從匱乏循環的漩渦之中逃出。這讓我想到期貨,看中一檔個股,它有機會成長,將資金投入,一到固定日期就開始加資金進去,未來是否會成長,就無法預測。獲利就能翻賺好幾倍的價格,虧了有些人不服輸還是繼續加碼進去,當越虧越大,不知是該認賠賣出,還是該繼續加注,倘若繼續加注,自己的資產就會越虧越多,也影響到了生活。
在職場或是伴侶關係,人與人之間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開始跟對方吵架,誰也不讓誰。「想要的是正確還是快樂?」將這個問題幫助大腦進行推論,想得到正確讓事情變得更糟糕,還是兩方先冷靜緩和?無論是自己或是對方的想法,都能採取做參考,因為一件事情沒有標準答案,可以有很多轉折點。對於個人,我們可稍微改變問題,像是:「我想要看起來很好,還是快樂?」、「我想要比這個人更出色,還是快樂?」、「我想要正確,還是當個好朋友、同事或重要他人?」影響力的追求確實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現代的食物越來越多元化,也充滿許多「添加物」,如:炸雞、糖果、甜點等等各式誘人的食物,物理學家凱文.霍爾解釋:「當生產過度加工的食品,就濃縮了卡路里」,也說道,無論營養成分是什麼,每一口食物都含有更多卡路里。我們吃越多的垃圾食物,就儲存更快的卡路里。但當我們想重拾健康,就會看到眾多的減肥產品及廣告,像是:減肥飲料、酵素、生酮飲食、低脂餅乾。正如學者哈拉瑞所解釋的,這是消費主義的雙重勝利。「不是吃得少會導致經濟緊縮,反而人們吃多,在購買減肥產品-對經濟成長貢獻了兩次。」康乃迪大學的研究也顯示,人們錯誤地相信有機的加工食品含有較少的卡路里,因此就吃得更多。
早上出門,街上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生活(除非你隱居在深山裡),你會面對許多人車,看到一台名車它的外型你很喜歡,會感到羨慕;看到一位女性/男性打扮時尚,會感到羨慕,除了羨慕,也可能同時參雜忌妒與抱怨,也因此,當大腦吸收到這些情緒,就覺得:「嗯!我也想跟他們一樣!」之後開始拿出手機,打開購物程式,瘋狂尋找,或者認為自己衣櫃、外出穿搭不夠,也是打開購物程式,開始刷。有句話說:「女生的衣櫃裡永遠都少一件衣服。」因為漂亮的衣服一直推陳出新,吸引消費者目光,不買覺得可惜,永遠無法滿足。
德州大學的人類學家提出三個人類進化到喜愛物品的原因:
但也並不是說買精品不對,當買精品變成「盲目」追求,也很容易陷入匱乏循環之中。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當我們一無所知時,增加資訊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但如果繼續累積資訊,就會到達「資訊過載」的狀態。在這個臨界點,更多資訊通常會導致更糟糕的決定。但身為資訊消費者,我們並不知道何時會到達那個臨界點。我們渴望得到資訊,一想到資訊就是先從網路開始查起,但網路的文章五花八門,每個文章寫得各個都有道理,是真是假也無法辨認。因此,想要知道某個東西的外觀或感覺如何,就去看或體驗它。對某人相信的事情感到好奇?就去問他們。
哈佛醫學院、倫敦國王學院與牛津大學等世界最菁英學術機構的科學家組成團隊認為,網路已用三種方式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傷害我們的專注力、我們已把一些記憶轉移至雲端、網路正在改變社交互動。資訊過於方便,吃喝玩樂全依賴於科技,讓人類的專注力開始分散,社交方式從當面也改從網路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越來越少。
十三世紀多明尼加修士與哲學家阿奎納將金錢、權力、聲望、食物、酒、物品、地位稱之為「世俗的」的愉悅,通常不會帶來持久的幸福。有研究顯示,當我們擁有機會得到更多那些東西,就變得比較不幸福。關於幸福,我們無法給一個完整的定義,有人認為金錢能帶來幸福、有人認為與人關係親近才是幸福。不同的幸福,也會帶來不同的感受。
對我來說,財富的幸福,就和中樂透一樣,剛開始會開心到瘋掉,天上瞬間掉下一個大禮,構想這筆大財務該怎麼規劃,但若將這筆大錢買了之前負擔不起的精品,或者讓自己增加負債,沒有開源,只讓金錢慢慢減少,這份幸福感很快就會消逝,也開始擔憂未來該怎辦。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有溫度的,可以安慰彼此及擁抱,這份溫暖的情感是任何無法取代的。
在生活中,充滿許多誘惑讓人們容易產生匱乏循環,無論是吃的、用的。也拜社群媒體所賜,各廠商紛紛投入廣告進社群媒體裡,好讓眾多消費者們看見,看到好吃的甜點下單;看到好看的衣服下單;看到健康的食品也下單,下單越多無意間就有過度消費問題。而這過度消費也延伸出大腦匱乏循環,永遠無法滿足。
而越來越多人開始經營自媒體,紛紛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與財務,或許本意是讓大眾們了解只要努力,也能成功。但同時也可能讓人們開始產生匱乏狀態:對自己生活感到不滿足、對自己財務不滿足。不妨思考:「他的生活,是我要的嗎?如果生活跟他一樣,那我會快樂嗎?」、「他的財務甚大,是我要的嗎?當我財務一多,就會快樂嗎?」
人類很容易被環境所影響,對方喜歡的,自己不一定也會喜歡,只是當場會感到羨慕罷了。而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需要不停地思考,因為夢想及目標會隨著環境而有所改變。
人生旅途沒有終點,旅途過程或許會有顛坡山脈(匱乏),但當你成功跨越了(影響),這趟旅途就能繼續走下去,而這旅途是獨特的,也是愉悅的。
讓大腦得到滿足,就是「思考」,雖然看到也是會感到羨慕,讓人不小心陷入匱乏之中,但你能立即發覺並立刻跳出,我想,這就是鍛鍊思考所獲得最大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