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完結公告】

【專題完結公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愛的各位,謝謝大家一起陪我走過了這4年,就如同我完結【泥濘中的成長筆記】的理由一樣,因為我人生要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對於自我跟人生的框架也已經不是當我在創立這個專題的狀態,所以我決定要把這個專題完結。所以現在可以用一次333的價格一次把所有我這個專題的文章買下來永久閱讀。

如果有在其他社群追蹤我的人會知道,我今年年底會停止用寫文章的身分在社群媒體活動,因為我想要把能量留給自己。但一直我不會停止在這個平台寫作,因為寫作是我的救贖是我的冥想,也是我自我表達的很重要的方式之一。

我也很珍惜你們這些願意付費看我寫東西的各位,所以雖然我寫作的身分會從社群媒體上消失,但不會在這裡消失,只是差別是接下來的專題所有的文章都會鎖付費。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能量很珍貴,我不想開放給所有的人。第二個原因是雖然我覺得我對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我不能斷定我寫出來的東西必定都是善知識(但我知道對我自己來說是一種必要的軌跡跟過程,對別人來說不見得是這樣),為了不要增加我自己的業力,我想用鎖付費的方式隔絕所有跟我緣分不深的能量債。

雖然可能我們從來沒見過面,但謝謝每個付費進來在靈魂層次跟我連結的你。

avatar-img
《任性救贖》
28.0K會員
494內容數
曾經以「文飛(Dana)」這個名字創業、出書。為了更貼近自己,我成為嬋娜。希望我的一切創造,有機會觸碰到你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任性救贖》 的其他內容
進入十月的能量之後,我開始能夠好好地穩定地把專注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去關注自己當下的六感感受到的東西,開始摸索每一個當下、做了每一件事之後身體跟心境的感覺,我開始慢慢學會放掉自己想要顯化的目標(放掉意思是還在但不一直抓著)。每天去做自己想要嘗試的事情,去做那些我預定好想要去做的,然後做完感受跟觀察。
九月挖出一大堆內在垃圾,發現自己想要靠非常簡單的條件輕鬆顯化身體其實只是一種想偷懶的逃避而已。(但我還是相信可以光用想跟A 不用任何有為法就能顯化身體只是我自己有這方面的課題而已) 把自己以前買了都沒好好物盡其用的保養品跟香氛拿出來用之後,才發現過去整理房間時總會有一些東西整理時腦子總糊
七月中我出國一個月,然後接續著是M出國一個月(他今天飛),中間我們見面了兩次,一次是我還有很強烈等待感的時候約的(他讓我等了兩個多禮拜),另外一次是昨天,表演班的同學約的。 這是我正式調整自己心態之後的第一次見面,然後讓事情有機的去發生然後去感受我們之間的氛圍跟感覺。因為之前我們的進展幾乎
進入十月的能量之後,我開始能夠好好地穩定地把專注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去關注自己當下的六感感受到的東西,開始摸索每一個當下、做了每一件事之後身體跟心境的感覺,我開始慢慢學會放掉自己想要顯化的目標(放掉意思是還在但不一直抓著)。每天去做自己想要嘗試的事情,去做那些我預定好想要去做的,然後做完感受跟觀察。
九月挖出一大堆內在垃圾,發現自己想要靠非常簡單的條件輕鬆顯化身體其實只是一種想偷懶的逃避而已。(但我還是相信可以光用想跟A 不用任何有為法就能顯化身體只是我自己有這方面的課題而已) 把自己以前買了都沒好好物盡其用的保養品跟香氛拿出來用之後,才發現過去整理房間時總會有一些東西整理時腦子總糊
七月中我出國一個月,然後接續著是M出國一個月(他今天飛),中間我們見面了兩次,一次是我還有很強烈等待感的時候約的(他讓我等了兩個多禮拜),另外一次是昨天,表演班的同學約的。 這是我正式調整自己心態之後的第一次見面,然後讓事情有機的去發生然後去感受我們之間的氛圍跟感覺。因為之前我們的進展幾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