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她引導,他領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1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人生: 大型靈性實驗(完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任性救贖》
29.0K會員
494內容數
曾經以「文飛(Dana)」這個名字創業、出書。為了更貼近自己,我成為嬋娜。希望我的一切創造,有機會觸碰到你的心。
《任性救贖》的其他內容
2024/10/05
進入十月的能量之後,我開始能夠好好地穩定地把專注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去關注自己當下的六感感受到的東西,開始摸索每一個當下、做了每一件事之後身體跟心境的感覺,我開始慢慢學會放掉自己想要顯化的目標(放掉意思是還在但不一直抓著)。每天去做自己想要嘗試的事情,去做那些我預定好想要去做的,然後做完感受跟觀察。
2024/10/05
進入十月的能量之後,我開始能夠好好地穩定地把專注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去關注自己當下的六感感受到的東西,開始摸索每一個當下、做了每一件事之後身體跟心境的感覺,我開始慢慢學會放掉自己想要顯化的目標(放掉意思是還在但不一直抓著)。每天去做自己想要嘗試的事情,去做那些我預定好想要去做的,然後做完感受跟觀察。
2024/09/08
近幾天一直經歷一些觀念的翻轉,搞得我之前是怎麼看待跟M的關係我還要自己翻自己前幾天的文章才想得起來XD 九月三號的時候我還覺得,目前跟他關係的現況就是我要不要撐到他願意好好面對這段感情的那天。
但這幾天我一直在從顯化的角度重新思考,我發現對我來說「等待感」是讓我最不舒服的一塊。我跟M九月四
2024/09/08
近幾天一直經歷一些觀念的翻轉,搞得我之前是怎麼看待跟M的關係我還要自己翻自己前幾天的文章才想得起來XD 九月三號的時候我還覺得,目前跟他關係的現況就是我要不要撐到他願意好好面對這段感情的那天。
但這幾天我一直在從顯化的角度重新思考,我發現對我來說「等待感」是讓我最不舒服的一塊。我跟M九月四
2024/09/02
在跟M相處的過程中,我會很本能地感受到他不是一個會輕易給承諾的那種人(至少我認識他的當下他是這個樣子),也很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這些原則是跟別人要怎麼看他是無關的。我想這也是我會尊敬他的原因之一,雖然醜話都說在前頭,原因應該就是不希望別人對自己感到失望。
他不會為了我改變他的步調(就算再喜
2024/09/02
在跟M相處的過程中,我會很本能地感受到他不是一個會輕易給承諾的那種人(至少我認識他的當下他是這個樣子),也很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這些原則是跟別人要怎麼看他是無關的。我想這也是我會尊敬他的原因之一,雖然醜話都說在前頭,原因應該就是不希望別人對自己感到失望。
他不會為了我改變他的步調(就算再喜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你不是過去的那個你
幸運的參與兩季的開學日,看見好久不見的大家,感覺又長大了一些。
開學了!要開始慢慢抓回自己的心,才不枉費我們每一季都這麼努力!
秋冬春季已過,夏季已開課,經過三季的洗禮,有沒有看見自己的進步?
做有意義的事情時,時間會過得很快,
但過於被動的話,是會被丟下船的。

你不是過去的那個你
幸運的參與兩季的開學日,看見好久不見的大家,感覺又長大了一些。
開學了!要開始慢慢抓回自己的心,才不枉費我們每一季都這麼努力!
秋冬春季已過,夏季已開課,經過三季的洗禮,有沒有看見自己的進步?
做有意義的事情時,時間會過得很快,
但過於被動的話,是會被丟下船的。

她在公視已待了四個月,最後一週跟了我這一組東奔西跑於兩個專題中,交錯的行程與議題(受訪者剛好都約在這週),對我自己也是一大挑戰。
實習生說:你切換得好快、而且你的受訪者完全不尷尬耶,每一次碰面、你都好像認識對方已久。

她在公視已待了四個月,最後一週跟了我這一組東奔西跑於兩個專題中,交錯的行程與議題(受訪者剛好都約在這週),對我自己也是一大挑戰。
實習生說:你切換得好快、而且你的受訪者完全不尷尬耶,每一次碰面、你都好像認識對方已久。
心情筆記 2024.3.29
#做自己
去年八月趁著病情稍緩,去了一趟馬來西亞,和好友、學生們相聚見面。這次行程請一位曾經在台灣清華大學就讀,畢業後返鄉服務,在中學任教。為了三個小孩,辭去教職專職在家,教導三個孩子的汶超,幫忙安排。
日前接到他來函問及他的決定,要我提供一點意見,
心情筆記 2024.3.29
#做自己
去年八月趁著病情稍緩,去了一趟馬來西亞,和好友、學生們相聚見面。這次行程請一位曾經在台灣清華大學就讀,畢業後返鄉服務,在中學任教。為了三個小孩,辭去教職專職在家,教導三個孩子的汶超,幫忙安排。
日前接到他來函問及他的決定,要我提供一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