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15 人生商業模式=能力×效率×槓桿

《底層邏輯》#15 人生商業模式=能力×效率×槓桿

Gimmy-avatar-img
發佈於Give me Book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有些人活得像自帶「主角光環」,而我們普通人,卻還在為生活的「刮刮樂」埋單?


達·芬奇畫一幅《蒙娜麗莎》,還順手解剖人體、發明機械;鮑勃·迪倫寫歌拿了格萊美,還能憑文學作品領諾貝爾獎。這些人,怎麼看都像傳說中的「人生贏家」。難道他們偷偷摸摸在某個地方安裝了「作弊碼」?


其實,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只有24小時的日子可過。他們的秘訣,不在於作弊,而在於他們懂得用一個簡單的公式,經營自己的「人生商業模式」:

人生商業模式 = 能力 × 效率 × 槓桿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遊戲,這三個要素就是讓你通關的三件神器。擁有能力,你可以成長;提升效率,你可以跑得更快;善用槓桿,你可以撬動整個世界。


那麼,怎麼把這個公式用到極致,讓你的生活也像開掛一樣?我們接著聊下去!


1. 能力:你有沒有解鎖「超能力」?


說到能力,很多人可能會想:我需要學會演講,還是提升學習效率?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想像一下,你拿到阿拉丁神燈,第一個願望應該是什麼?當然是「再給我三個願望」!這就是「獲得能力的能力」的核心——快速學習,無限升級。


微軟創業早期,員工每天不僅「996」,還流行「占床位」——因為公司裡每層樓只有兩間房,每間房兩張床,能搶到床位就是王者。不行?那就睡地板,反正睡袋公司多得是!這樣的勤奮,讓他們在技術領域一路高歌,成為全球頂尖公司。


但光靠勤奮還不夠,要像 AlphaGo Zero 一樣,依靠高效的反饋機制來提升自己——學會刻意練習,學會在困難中精進。


超能力不是天賦,而是你獲得能力的能力。


行動建議

想成為高手,就要勤奮,但別只是低效地努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專注於那些能真正提升你的事,並時刻檢查進步的方向是否正確。


2. 效率:你能用 1 小時做出 3 小時的成果嗎?


有能力固然重要,但效率才是決定你能不能跑得快的關鍵。真正的高手,並不是比你多做了什麼,而是選擇了更有效的方法,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得淋漓盡致。


一名叫王俊哲的小男孩走失了,他的父母用了一張穿比基尼的照片發微博,瞬間引爆網絡,最終成功找回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選擇對的辦法,往往事半功倍。再比如,用白板替代電腦思考,不受邊界限制,讓想法隨時發散,這就是效率的體現。


效率,不是把一分鐘切成60秒,而是把17分鐘省出17個小時。


行動建議:

提高效率的三步法:

  1. 選擇重要的事:放棄那些不重要的低價值任務。
  2. 用對的方法:選擇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靠蠻力硬撐。
  3. 善用工具:工具不是裝飾,而是你的「效率放大器」。




3. 槓桿:用小力撬動大世界


即使你能力滿滿,效率爆表,但我們每個人每天還是只有24小時,難道天花板就擺在這了嗎?當然不是!這時候,你需要的是槓桿——團隊、產品、資本和影響力,這些都能幫助你突破自身的限制。


麥肯錫靠一套知識庫+方法論,帶著剛畢業的年輕人去指導那些資深 CEO,這就是「團隊槓桿」的力量。再看看谷登堡發明活字印刷術,讓聖經從謄寫師一年一本,變成一日百本,這是「產品槓桿」的奇蹟。

槓桿,不是讓你變強,而是讓你強到沒人能忽略你。


行動建議:

  • 團隊槓桿:學會用團隊的力量,別讓自己做孤獨的「獨行俠」。
  • 產品槓桿:多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能力內核轉化為能複製的產品或服務。
  • 影響力槓桿:提升自己的寫作、演講和人脈能力,用你的聲音撬動更多資源。




■ CTA:你的全世界,等你撬動


  • 取得能力的能力很重要和獨一無二的能力


  • 高效的努力並敢於投資如請教練取得反饋


  • 持續寫作與演講,累情放大影響力的槓桿



能力讓你成長,效率讓你加速,槓桿讓你突破極限。人生是一場遊戲,而這個公式,正是你的「開掛密碼」。


最可怕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

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縮時間的效率;

最可怕的槓桿,是撬動人心的槓桿。


現在,輪到你了。用這個公式,換回屬於你的全世界!



Podcast:早知道就好

Blog:Give me Book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5會員
253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創業時,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商業奇才:「一件成本3元的商品,賣30元,爽賺27元!」但沒過幾個月,市場開始熱鬧起來──對手像下雨一樣落下,價格像氣球一樣洩氣,最後你賣到3.3元還得擠笑容:「薄利多銷啊!」 為什麼好賺的利潤會像水母一樣,碰一下就沒了?這篇文章,將帶你拆解「利潤魔術」的背後
產品定價的三大關鍵因素: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個性化價值。從滿足基本需求(功能價值),到提升使用體驗(體驗價值),再到滿足個人風格展現(個性化價值),打造更高的產品價值,才能脫離價格戰,制定合理的價格。
本文探討企業如何運用「勢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以臺積電為例說明如何透過長期技術積累與策略合作,建立並運用勢能,最終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文章強調掌握和利用勢能的重要性,並鼓勵企業尋找、建立和儲存優勢能量,最終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剛創業時,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商業奇才:「一件成本3元的商品,賣30元,爽賺27元!」但沒過幾個月,市場開始熱鬧起來──對手像下雨一樣落下,價格像氣球一樣洩氣,最後你賣到3.3元還得擠笑容:「薄利多銷啊!」 為什麼好賺的利潤會像水母一樣,碰一下就沒了?這篇文章,將帶你拆解「利潤魔術」的背後
產品定價的三大關鍵因素: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個性化價值。從滿足基本需求(功能價值),到提升使用體驗(體驗價值),再到滿足個人風格展現(個性化價值),打造更高的產品價值,才能脫離價格戰,制定合理的價格。
本文探討企業如何運用「勢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以臺積電為例說明如何透過長期技術積累與策略合作,建立並運用勢能,最終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據領先地位。文章強調掌握和利用勢能的重要性,並鼓勵企業尋找、建立和儲存優勢能量,最終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