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生小孩那兩年,我整個人消失在朋友群裡。幸好有網路社群,我得以,像蛤蜊那樣,在溫度濕度亮度都安全的情況下,悄悄伸出觸角,吐沙。
有個稍比我年長的朋友,她早我一些經歷了成為母親的過程,有次我們見面(當然身邊帶著小孩),她和我說,妳不要當母親當得這麼用力。其實這句話還滿稀鬆平常的,就是一個朋友眼看另一個朋友灰頭土臉,心疼她之下,會給的建議。
不過當時聽在我耳裡卻掀起了海嘯。「怎麼可能,我又不像妳這麼幸福,有後援,我只有我自己。」「我有當得很用力嗎?我不覺得阿!」「我這麼累,怎麼可能是一直在用力?」我的腦筋打結,心像彈跳床,把朋友的話原封不動地彈走。
就在今天我突然想起孩子還是小寶寶時候的生活,因為吸收了太多的育兒資訊,這樣做會有害大腦發展、那樣做會有益寶寶、那樣做對親子關係加分等等,不知不覺中在生活的縫隙吸收了太多的應該與不應該。
對寶寶的每個聲音都進行分析與回應、用心準備副食品,環境整理、適齡玩具,我把每一天都當作掌握寶寶長大關鍵的一天(是不是有點耳熟類似某些廣告?)對寶寶說話、唱歌、說故事。我真的就是這樣過的。
這樣的習慣幾乎是一夕之間就養成,也沒想過要捨棄。直到現在兩個小孩都已經是雙腳行走,已知使用語言與文字的小人類,互動上,語言的使用極度頻繁,幾乎是正方反方一來一往,彷彿誰先讓球落地就輸了。
我看了看時間,傍晚五點半左右,總是特別感到消耗。
消耗在於,鍋子裡有菜在炒,水槽裡有學校帶回的不鏽鋼餐碗,有人要洗澡,有人從學校帶著新鮮的滿滿情緒回家,洗衣機裡還有無自理能力的待晾衣服。就像一場緊湊的實境秀,我是挑戰者,每天赤手空拳,考古題都不可考,只能每天做新題目。
後來我感到喉嚨乾澀、兩眼模糊、耳鳴得厲害,行走小人類湊在我身旁滔滔不絕,耳鳴加劇、雙眼失焦、雙唇微開但無語言。此時突然有一個念頭。
如果可以,用百分之六十的力氣也很好了,不要總是百分之百。
媽媽我想找紙箱妳可以找一個紙箱給我嗎?我不要那種的,我要紙箱,因為我要做摸彩箱。媽媽我覺得我們家好小。媽媽我不想先洗澡我想先吃飯。媽媽我好像不餓我沒什麼胃口。媽媽我可以用那個當紙箱嗎?媽媽裡面為什麼有裝東西?
耳鳴又開始了,我嗯嗯嗯的回應,好像還在心裡跟教育專家道歉了三句話,抱歉我敷衍孩子了,我其實一點都不想,我真的很愛小孩,但我真的沒辦法了啊啊啊。我就這麼在洗手台前暗自告解了起來。沒想到,周圍聲音消失了,他們都得到解答了嗎?我回答完所有的問題了嗎?
彷彿海嘯總算退去。躲在唯一不會被海嘯襲擊的海灣裡的我,張開摀住眼睛的雙手,看看左右,我生還了,下次,或許能試試百分之五十的力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