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特·塞西 (Ramit Sethi) 的 10 條金錢法則:打造富裕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這篇主要探討如何建立「富裕生活」(rich life)的觀念,並打破一些常見的理財迷思。根據影片的說法,多數人對於「富裕生活」的定義不清,往往只停留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空泛概念上,而沒有更具體的規劃。

訪談節目「The Diary Of A CEO」中,主持人與理財專家Ramit Sethi的對談記錄節錄。核心主題圍繞著如何建立 「富裕人生」(rich life),Sethi 挑戰傳統的理財觀念,例如 房地產非最佳投資,並強調 建立正確的金錢思維與心態 比單純追求高收入更重要。訪談中,Sethi 分享了他的「10條理財法則」,包括建立緊急預備金、積極投資、現金支付大額支出、控制成本等實務方法,並深入探討 個人財務規劃與生活方式的連結,鼓勵聽眾仔細思考自身對金錢的態度和 理想生活樣貌,並透過 目標日期基金 (Target date fund) 等工具進行 長期穩健投資,而非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投機行為。最後,Sethi 也談到 伴侶關係中財務溝通的重要性,以及預立婚前協議的必要性。總體而言,訪談旨在幫助聽眾 建立健康的財務習慣,並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富足人生


一、重新定義「富裕生活」

許多人對「富裕生活」的理解往往模糊不清。他們可能會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卻沒有進一步思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真正的富裕生活並非僅僅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而是一種 深刻了解金錢對自己的意義,並將其用於實現個人價值觀的生活方式

  • 跳脫傳統框架: 不要盲目追求社會認定的成功,例如擁有房子或名車。
  • 明確個人願景: 具體描述你理想中的生活,包括旅行目的地、住宿方式,以及想與誰分享。
  • 體現個人價值: 你的消費應反映你真正重視的事物,例如旅行、健康、教育等。
  • 避免盲目比較: 不要因為別人的消費習慣而影響自己的決定。


二、打破常見的理財迷思

許多人抱持著錯誤的金錢觀,導致無法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迷思,以及應該如何重新思考:

  • 買房是最好的投資? 來源 強調,買房不一定是好的財務決策。 應考量維護成本、房貸利息、通貨膨脹和機會成本。 租房有時反而是更好的選擇,可以將多餘的錢用於投資。
  • 只要賺更多錢就好? 許多人認為只要提高收入,就能解決財務問題。 然而,即使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仍有許多人是月光族。 重點在於如何管理和運用現有的資源。
  • 投資很複雜? 來源 指出,投資可以很簡單。選擇目標日期基金,設定自動轉帳,長期持有即可。 無需成為投資專家,也能透過時間複利來累積財富。


三、實用的理財策略

建立富裕生活需要有明確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實用的理財建議:

  • 了解你的數字: 追蹤你的固定支出、儲蓄、投資以及無罪惡感的消費。 固定支出:佔收入的 50-60% 儲蓄:佔收入的 5-10% 投資:佔收入的 5-10% 無罪惡感的消費:佔收入的 20-35%
  • 自動化你的財務: 設定自動轉帳,將錢定期轉入儲蓄和投資帳戶。
  • 長期投資,而非投機: 將投資視為長期目標,不要輕易提取。
  • 控制投資費用: 注意投資費用,即使是 1% 的費用,長期下來也會侵蝕投資回報。
  • 多元化投資: 購買基金是分散風險的有效方法,不需要自己挑選股票。
  • 不需過度關注投資: 定期查看投資即可,無需每天盯盤。
  • 提高收入的策略: 增加客戶價值: 例如,個人教練可以提供額外的服務,如餐飲規劃。 擴大服務範圍: 舉辦團體課程,或尋找新的市場。 提升技能價值: 將技能應用在更高回報的市場。


四、更深層次的思考與行動

除了實際的理財策略外,以下是一些更深入的思考方向:

  • 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 至少儲蓄一年的生活費,以應對突發狀況。
  • 重視伴侶關係: 和伴侶討論金錢觀,確保雙方有共同的價值觀。 及早討論金錢,了解彼此的看法。 如果財產較多,考慮婚前協議。
  • 健康與教育的投資: 無限制地投入健康和教育,是實現富裕生活的基礎。
  • 時間與金錢的關係: 將時間花在自己真正重視的事物上,並利用金錢豐富這些經驗。
  • 擺脫金錢焦慮: 不要因為金錢而感到焦慮或恐懼,應學習以更健康的態度面對金錢。
  • 長期思維: 不要只關注眼前的利益,應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金錢。


五、實踐富裕生活

富裕生活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它需要:

  • 明確個人目標: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具體描述你的理想生活,並將其融入你的理財計劃.
  • 持續學習: 閱讀相關書籍,或參加課程,提升自己的理財知識。
  • 付諸行動: 不要只是紙上談兵,要實際執行你的理財策略。
  • 保持耐心: 真正的財富需要時間累積,不要急於求成。
  • 回顧與調整: 定期檢視你的理財計劃,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總結

建立富裕生活是一個需要個人投入和持續努力的過程。它不只是擁有多少錢,更關乎你如何運用金錢來實現個人價值觀,並過著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透過理解金錢的本質、破除理財迷思、學習實用的理財策略,每個人都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富裕生活。


參考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萊茲的投資筆記
87會員
71內容數
分享 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因子投資/退休規劃 等等心得...
2025/04/25
本文探討透過多元資產配置(433及422配置)投資QQQ,相較於單獨持有QQQ的優勢。研究指出,多元配置能提升年化報酬、Sharpe Ratio及Upside Capture,同時降低最大回撤與縮短復甦時間,並從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產角色、風險調整後績效及回撤表現等面向進行分析比較。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透過多元資產配置(433及422配置)投資QQQ,相較於單獨持有QQQ的優勢。研究指出,多元配置能提升年化報酬、Sharpe Ratio及Upside Capture,同時降低最大回撤與縮短復甦時間,並從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產角色、風險調整後績效及回撤表現等面向進行分析比較。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投資指數而非個股的理由,比較納指100(QQQ)、VT指數與槓桿ETF的優缺點,並闡述作者選擇投資納指100的思維與策略。作者認為投資指數比挑選個股更務實,納指100代表全球高效率企業,並以多元組合降低風險。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投資指數而非個股的理由,比較納指100(QQQ)、VT指數與槓桿ETF的優缺點,並闡述作者選擇投資納指100的思維與策略。作者認為投資指數比挑選個股更務實,納指100代表全球高效率企業,並以多元組合降低風險。
Thumbnail
2025/03/17
本篇文章探討利用DeepSeek模擬投資策略,並針對不同市場狀況(00670L下跌60%、100%及反彈)進行分析,評估資金耗竭風險及策略獲利潛力。文章詳細計算初始資金配置、觸發策略、質押風控機制,並逐步模擬市場變動下的資產變化,最終得出結論:策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效放大反彈收益。
Thumbnail
2025/03/17
本篇文章探討利用DeepSeek模擬投資策略,並針對不同市場狀況(00670L下跌60%、100%及反彈)進行分析,評估資金耗竭風險及策略獲利潛力。文章詳細計算初始資金配置、觸發策略、質押風控機制,並逐步模擬市場變動下的資產變化,最終得出結論:策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效放大反彈收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鄰家的百萬富翁並非靠運氣或遺產累積財富,而是透過理智的生活決策、自律與長期的財務規劃達到財務自由。我們將探討這些百萬富翁如何量入為出,合理消費,並進行明智的長期投資。此外,也會了解他們如何以有效的「防守」策略來控制支出,避免奢華生活的陷阱。
Thumbnail
鄰家的百萬富翁並非靠運氣或遺產累積財富,而是透過理智的生活決策、自律與長期的財務規劃達到財務自由。我們將探討這些百萬富翁如何量入為出,合理消費,並進行明智的長期投資。此外,也會了解他們如何以有效的「防守」策略來控制支出,避免奢華生活的陷阱。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致富攻略》(How to get rich)由理財專家 Ramit Sethi 主持,他在節目中幫助不同背景的人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並提供建議,協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金錢觀。 與你們分享看完這個紀錄片以後,我的三個收穫與心得。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致富攻略》(How to get rich)由理財專家 Ramit Sethi 主持,他在節目中幫助不同背景的人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並提供建議,協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金錢觀。 與你們分享看完這個紀錄片以後,我的三個收穫與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建立富裕生活,打破常見理財迷思,並提供實用理財策略。文章參考訪談節目內容,分享理財專家Ramit Sethi的10條理財法則,包括建立緊急預備金、積極投資、現金支付等。文章也強調建立正確的金錢思維、規劃理想生活樣貌、長期穩健投資及伴侶間財務溝通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建立富裕生活,打破常見理財迷思,並提供實用理財策略。文章參考訪談節目內容,分享理財專家Ramit Sethi的10條理財法則,包括建立緊急預備金、積極投資、現金支付等。文章也強調建立正確的金錢思維、規劃理想生活樣貌、長期穩健投資及伴侶間財務溝通的重要性。
Thumbnail
【筆記5】 成為真正富有的人需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閱讀能帶給你知識,持續努力的行為會改變你的生活,並增加財富。作者借鑒華倫.巴菲特等成功人士的智慧,建議讀者尋找熱愛的工作、培養耐心等,以實現長期財務成功。透過持續進步與學習,投資者能在風險管理與價值投資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最終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Thumbnail
【筆記5】 成為真正富有的人需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閱讀能帶給你知識,持續努力的行為會改變你的生活,並增加財富。作者借鑒華倫.巴菲特等成功人士的智慧,建議讀者尋找熱愛的工作、培養耐心等,以實現長期財務成功。透過持續進步與學習,投資者能在風險管理與價值投資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最終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大多數美國百萬富翁的生活方式,揭示了他們如何透過自律、儲蓄和穩健的財務管理來積累財富。我們收集了幾個重要觀念,幫助讀者理解財富與收入之間的關係,並提供了富人給想要擺脫為生存而工作的建議,實現財務自由。這篇文章強調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財富的擁有者,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觀念。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大多數美國百萬富翁的生活方式,揭示了他們如何透過自律、儲蓄和穩健的財務管理來積累財富。我們收集了幾個重要觀念,幫助讀者理解財富與收入之間的關係,並提供了富人給想要擺脫為生存而工作的建議,實現財務自由。這篇文章強調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財富的擁有者,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觀念。
Thumbnail
1.如何開始有錢? 儲蓄 開始把收入分成3份,7成生活、2成還債、1成儲蓄。 進一步控制我們的花費支出,只花在必要而非想要,開始讓你的錢袋變得更加飽滿。 防禦 提早準備,規劃保險,讓我們建立結實的城牆能絕對的防禦,不會再受到外在的打擊。 2.如何持續有錢? 守護 對已經到手的
Thumbnail
1.如何開始有錢? 儲蓄 開始把收入分成3份,7成生活、2成還債、1成儲蓄。 進一步控制我們的花費支出,只花在必要而非想要,開始讓你的錢袋變得更加飽滿。 防禦 提早準備,規劃保險,讓我們建立結實的城牆能絕對的防禦,不會再受到外在的打擊。 2.如何持續有錢? 守護 對已經到手的
Thumbnail
關於財富自由這件事,究竟如何定義呢? 在我讀完《習慣致富 人生實踐版》這本書後,有了和以前所認知的不一樣想法。 舊觀念-當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整年度支出,那麼你就可以算是財富自由了。 新觀念-富足的心態及思維才是你能致富一輩子的關鍵。
Thumbnail
關於財富自由這件事,究竟如何定義呢? 在我讀完《習慣致富 人生實踐版》這本書後,有了和以前所認知的不一樣想法。 舊觀念-當你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整年度支出,那麼你就可以算是財富自由了。 新觀念-富足的心態及思維才是你能致富一輩子的關鍵。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每月時間領薪水的話,那麼請回想一下,當你拿到薪水後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優先把錢用在「支出」生活開銷,然後每個月底看還剩下多少錢,最後才把它們「存入」銀行戶頭。有些理財書會告訴你必須先把錢支出給給自己後,才把剩下的錢用在生活開銷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obert..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每月時間領薪水的話,那麼請回想一下,當你拿到薪水後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優先把錢用在「支出」生活開銷,然後每個月底看還剩下多少錢,最後才把它們「存入」銀行戶頭。有些理財書會告訴你必須先把錢支出給給自己後,才把剩下的錢用在生活開銷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obert..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