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作者洪愛珠,遠流出版。
是一本朋友們覺得我100%看過但其實我真的沒有的一本絕世好書。
我在18-35這個年齡段很軟爛只看閒書,所以現在才需要這樣找補,希望好孩子們不要學,文字或許不如影音刺激那樣直接,但真正是個好東西,挑對、挑適合的書是真有其必要性。
以這本書刷了又刷提了又提的境界來說其實好像不需要我多說什麼,所以簡單聊聊我看這本書時的有趣體驗。
一開始是驚訝於文字的婉約與情感的真摯,讓人思考是否袁枚再世,或者是未逢劫難的李清照才能寫出這種神書。
提到袁枚當然是要劇透祭妹文,這本雖然力道已經極其收斂,但我自己在看書的時候其實哭了不少次,甚至有次共鳴程度過深,直接想起我阿嬤,差點半夜升天。
然後是作者對生活的「細」,精細、細緻、細心,但凡是曾經寫過食記遊記的人必然在閱讀過程中大聲呼喊「天啊這根本是夢想中的我」。
對,我是那個在心底偷偷吶喊的人之一。
雖然覺得自己的京都散步系列也寫得還可以,但這種才能上的差距有時候實在讓人絕望。
這本書好吃、好看、好哭。
在很久以前我曾經見過類似的文字——姐姐的同學,對方也是家世良好飽讀詩書卻不會以此自慢自傲之人。
我不知道該不該稱這種風格的文字是大小姐文學,就是……字裡行間透出的草根味甚至可能都是淡淡清甜的青草香那種淡雅別緻的味道。
用眼睛紀錄,用腦袋消化,用文字書寫;這樣的才能落在最會過生活的人頭上似乎就會自然而然誕生出這麼秀麗美好的生活觀察。
不知是謫仙偶然下凡,還是於塵世修行。
一邊思索著這段到底有沒有用字不當的部分一邊寫下這些東西,心裡有點矛盾。雖然知道自己是真的在稱讚,但希望旁人解讀的時候也可以這麼理解。
最後想認真推一本網路小說,《生活系遊戲》,作者是噸頓噸噸噸,在起點連載,已完結。
這本書也寫做菜吃飯,也寫日常生活;儘管是中國的網路小說,但作者筆力不俗之外,那個對日常一切的細心與細膩我認為是相當接近的。
作者的新書《非正常美食文》也在同樣的世界觀保持了同樣的水準,只是新書的主角是走白案做麵點,一樣好看且推薦。
最後之後總是才有一句最後的最後。
看老派少女前面段落的時候就想我的愛店「醉紅樓」應該會是作者喜歡的類型,看到中後段時如期出現讓人覺得開心。
會過生活是一種本事,我想洪愛珠是世界上最懂得描寫歲月靜好只是偶有波瀾的人。
於此結束。
臨時想到要寫忘記寫稍微死者甦生一下。
我覺得整本書如果用台語念應該會很有趣,尤其是寫台灣的段落。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在我寫完這篇文章後覺得其實可以稍微面對一下。
我家的幼年狀態其實跟洪愛珠描述的老家有點相似,家裡一樣總是有送往迎來的叔叔阿姨,一樓客廳跟廚房還有餐桌用來做菜接客,地下一樓逢年過節必開上兩桌,導致我現在對洗麻將的聲音依舊很敏感,二樓算是奇妙的淨土,我小時候都在那邊打金庸群俠傳。
地下一樓除了煙霧瀰漫麻將聲聲不絕之外,還有個卡拉OK,我跟我姐從小就是被當作點歌機器在那邊討生活(誤)的。
我想我阿嬤,但想起來的內容又都很淡泊,只記得放學的時候她常常從黃昏市場帶上一袋台式炸雞雞翅、總是不會念我在吃飯前還要跑去巷口的麵包店買麵包——阿嬤和我一樣,都很喜歡麵包。
但畢竟年紀到了,該面對的東西終究還是要面對,阿嬤生病了,還是阿茲海默,這樣的病痛與折磨讓當時的我選擇了徹底逃避,至今仍然不敢去想。
如果要具體談談哪裡不同,首先當然是家裡生意沒人家大,送往迎來程度等級不同;其次則是所有南港人的共同回憶……啊對,就是沒有回憶。
即使現在已經在這邊三十幾年了,要說到南港的吃食店家,我能夠想到的唯有老張一間、市場的鍋貼一間、漫畫店前面的蛋餅攤一間,沒ㄌ。
我印象更深刻的,反而是小時候過年的時候我家總是會往西門町跑,萬年大樓乘載了我所有的兒時回憶,在樓上買BB戰士,在地下一樓吃天婦羅。
雖然不知道當年一隻一隻組起來的BB戰士最後都去哪了,但地下一樓那間魚酥羹天婦羅倒仍然屹立不搖。長大之後我帶過不少任女友前去,也是在這時候才發現小時候那間轉角過去的冰淇淋店倒了,才發現地下一樓其實不只一間天婦羅魚酥羹。
(我很難用言語形容我高中第一次去吃金園排骨的震驚,在這之前的十幾年我都不知道有這東西。)
家裡吃的是萬聯甜不辣,轉角那間。
點天婦羅、魚酥羹;因為這邊也賣甜不辣,所以小時候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長大之後反而覺得混亂,到底是以魚漿比例作為差異還是以形狀作為差異呢?魚酥微微浸下去是種吃法,魚酥泡到軟再吃又是一個吃法,幾十年雖然價格難免調漲,但味道卻一直保持得很好。
以前有個壞習慣,和某任女友約會過的地方會盡量避免下一任或者下下一任再去,但只有萬聯甜不辣和西門町的一間理髮店不同,儘管風馬牛不相及,這個奇妙的組合到現在依舊是我的私人特製套餐行程。
甚是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