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來自Jeff老師的教學心得,Jeff老師是一位旅美多年的爵士薩克斯風老師,在美國的中學任教,他對於學習爵士薩克斯風的意見就是用對方法多聽、多看、多練習才能更上層樓,盲目追求器材只是緣木求魚。
==========正文開始==========
長期觀察覺得,其實大部份的人(包括初學者)使用的吹嘴,樂器,竹片...都已經有一定的水準,只是使用者還沒有達到完全駕馭的能力,無法把器材的極致表現出來。就像我看一些跟我使用同樣器材的大師們淋漓盡致的演出時,我都會覺得:唉,我真是糟蹋這些器材啊。 所以與其傷身傷心傷荷包的尋找器材,也許尋找正確的練習方式會比較實際一點。
關於在快歌或慢歌的音色表現上,我以前也會有『快歌的音色要亮,慢歌的音色要暗或是音量要小』的錯覺。後來有次聽到alto sax大師Phil Woods現場詮釋一首慢歌,我才發現他在演奏慢歌時,不但沒有吹的比較小聲,反而是使用更多的氣量與更快的氣速。之所以會讓人有『慢=小聲/暗』這樣的錯覺,原因大概有幾個:
1.歌曲的速度:速度一慢,自然就會讓人有柔和的感覺。
2.節奏組:以爵士來說,節奏組在演奏慢歌時,會比較溫柔一點,當節奏組一溫柔起來,整個氣氛就柔和了起來。但是通常演奏旋律的管樂,反而會更企圖突顯自己的主角地位。
3.音色真的不是音樂的一切:經常在這裡看到許多人在討論音色,可是其實大家討論的音色,是一個涵括很大,接近籠統的名詞,大家常把所有的『表情與詮釋』全部都當成音色在討論或想像。其實點音,抖音,大小聲,音的結尾,音的開始...都會讓人有輕快/暗沈/激烈/溫柔的感覺,音色只是純粹聲音的顏色罷了,真的在主宰情感的,是這些抖音,點音,音量這些表情啊!舉個簡單的例子,天生說話聲音低沈的人,難道就一輩子無法說出讓人感覺輕快的話語嗎?相對的,天生說話聲音柔和的人,就說不出讓人不寒而慄的話嗎?所以這些情感的表達,不是只能由音色來決定啊!大家在聽音樂時,也可以多嘗試著聽聽演奏者的點音,抖音,哪些音要點,哪些音不點,什麼時候抖音,什麼時候不抖...這會幫助大家自己演奏時,有更多能夠使用的元素。
Jeff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