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序|真相與記憶的迷思

書評書序|真相與記憶的迷思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靜思筆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真相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謊言─一個故意製造的不誠實;而是虛構─一個不真實,卻有說服力,緊纏著不放的虛構故事。

這是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名言,我是在E. Loftus和K. Ketcham合著的《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洪蘭教授譯名為《記憶與創憶》)一書,首次讀到這句話,心裡真的很震撼。

這本書是由兩位在「記憶研究」領域成果傑出的學者所撰寫,他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看到心理分析師在挖掘患者的「壓抑記憶」時,往往引發一系列悲劇。他們注意到,這些虛假的「壓抑記憶」導致許多無辜家庭分裂與破碎,於是寫下這一本探索記憶真相的傑作,提醒我們重新審視記憶的本質。

記憶:重建的脆弱結構

Loftus的研究顯示,記憶並非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是一份穩定保存的大腦紀錄,類似電腦磁片或整齊排列的檔案櫃。相反,記憶是一個極其容易受影響、而且會隨時間改變的「動態過程」。她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記憶的本質:「把你的心靈想像成一盆水,每一個記憶就好像一匙牛奶攪入這一盆清水之中。每個人的心,包含了幾千幾萬個這種模糊不清的記憶。我們之中,有誰敢說,他能將清水中的牛奶完整分離出來?」這段話非常引人深思:我們視為真實的記憶,實際上可能只是事實與虛構交織的產物。

記憶具有延展性,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形。新事件不斷發生,我們的心靈也會在無意識間將這些新事實與細節融入舊記憶之中,最終導致記憶扭曲、走樣。而這種變化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隨時間悄然發生。或許我們自認為已找回「被壓抑」的過往真相,實際上那些記憶可能早已被我們的心靈重新建構,夾雜著主觀意識與情感投射。

「創憶」的影響與危機

在這樣的基礎上面,我們很容易理解「選擇」和「避免」在形成記憶的關鍵作用。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根據自己的需求或情感,選擇性地保存或忽略某些記憶。這種選擇,無形中塑造了我們對過去的認知,使我們以為看到的是全貌,殊不知那只是片段拼湊的結果。而「創憶」則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虛構的元素混入我們的記憶之中,使其看似真實,甚至堅不可摧。

因此,當你身邊有人「突然想起」一段荒謬突兀卻言之鑿鑿的往事時,或許不要急於爭辯或全盤接受。因為這其中很可能已摻雜他未必自覺的「創憶」成分。這種「記憶」不僅誤導人,也可能在無意中殃及無辜。

回歸謙卑與警醒

這一本記憶研究的傑作,嚴正提醒我們,要以謙卑的態度面對過去與自我。記憶並非絕對可靠,我們的心靈既能保存事實,也會創造虛構。在真相與虛構之間,人類常徘徊於迷霧中,分不清哪一部分是「歷史的實景」,哪一部分是「內心的幻影」。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避免記憶的偏差與重構,但至少能對它保持警醒,避免被自己或他人的虛構記憶牽著走,從而對真相保有更多的謙卑與尊重。

正如甘迺迪所說,虛構比謊言更可怕,因為它潛移默化地操控了我們對真相的認知。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記憶雖然重要,但它絶不是通往真相的唯一途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唯有理性與謙遜,才能幫助我們在真相與虛構的邊界上,不至迷失方向。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5K會員
82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歲不過是時光的刻痕,真正決定一個人光采的,是他面對歲月的姿態。當人生走到成熟之境,我們不必畏懼改變。相反地,若能以智慧與溫柔華麗轉身,便能成為人群中一盞安然的燈火,為世界添上一抹溫暖的光。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自從美中関稅大戰開啟之後,陸續看到不少中共小粉紅在世界各地宣示國威或鬧事的視頻,使人對於中國人性格之兩極化表現,印象深刻。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早年就曾在其名著《吾國與吾民》中,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筆觸,對中國人性格作出入木三分的剖析。他以文化批評家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質。
年歲不過是時光的刻痕,真正決定一個人光采的,是他面對歲月的姿態。當人生走到成熟之境,我們不必畏懼改變。相反地,若能以智慧與溫柔華麗轉身,便能成為人群中一盞安然的燈火,為世界添上一抹溫暖的光。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自從美中関稅大戰開啟之後,陸續看到不少中共小粉紅在世界各地宣示國威或鬧事的視頻,使人對於中國人性格之兩極化表現,印象深刻。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早年就曾在其名著《吾國與吾民》中,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筆觸,對中國人性格作出入木三分的剖析。他以文化批評家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