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建議先服用上一篇:〈今晚我想來點醜:我們得承認,審醜文化是勢不可擋〉
Balenciaga 現任創意總監 Demna Gvasalia 無疑是當今審醜文化的「美學製造機」,1981 年出生於蘇聯時代的喬治亞,成長在共產體制下的文化風氣中,目光所及的「美」處處是經過算計的,大街小巷上穿的一模一樣的人多的是,這樣的成長經歷或許為他的美學思維奠定了難以撼動的基底——反叛。
成長後出走西方,原先想深造經濟學的他最終卻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時裝設計碩士學位,曾任職於 Maison Margiela ,2013 年在 Marc Jacobs 領導下的 Louis Vuitton 擔任女裝系列設計師,接著攜手弟弟 Guram Gvasalia 與一群來自不同領域卻熱愛時尚的人創立 Vetements,法語中為「服裝」之意。
Demna 創立 Vetements 第一年即得到 Balenciaga 高層關注,2015 年被任命為創意總監,首個系列於 2016 年初亮相,另一頭,Vetements 在發表三個系列後旋即獲得 LVMH 青年時裝設計師獎提名,即便 2019 年 Demna 退出 Vetements,但不得不說,他已經透過這個品牌成功打響名號:
「我創立 Vetements 是因為覺得時尚變得越來越乏味了,但 Vetements 誕生後,時尚確實永遠被改變了。」
帥氣有勁的分手底氣,自然也反映在 Balenciaga 財報上,上任兩年後品牌業績狂飆,Demna 為這個老字號時裝屋帶來跳脫傳統意義的美,與同樣成長於蘇聯造型師 Lotta Volkova 的合作更可稱得上天作之合,2018 春夏系列廣告透過一系列「狗仔偷拍」視角成功讓 Balenciaga by Demna Gvasalia 深入人心,同樣來自蘇聯的經歷讓兩人合作的化學反應充滿濃濃反資本、反消費主義、反政府的氣息,Lotta Volkova 曾經談及雙方合作時是這樣說:
「我們是同一代人,我們相互理解,其中共產主義的垮台、東正教、俄羅斯,都是我們的美學養分,我們以自己作為基準點,重新出發,尋找這些歷史背景的美麗之處。」
共產體制下成長的經歷並沒有讓兩人成為默背課本正確答案的書呆子,反倒加強了他們內心對「審美為何」的探討,遊走在全球與本土、主流與次文化、真實與虛假、美麗與醜陋當中,審美之於兩人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並非人云亦云,Lotta Volkova 更曾說出:
「對我來說,衣服是一種制服,它代表你所浸染的文化,不過在如今的西方世界中,已經不再有什麼『次文化』可供挖掘,資訊的傳播使得現代的孩子甚至不明白什麼叫『次文化』,他們今天如果想穿上龐克襯衫,並不意味著他們喜歡聽龐克音樂或有任何政治觀點,他們沒有這樣的心態。但在我們這一代,當我們穿上什麼,就足以代表我們的立場,這是一種心態,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在當今社會中,以『制服』去創造不同『代碼』,如此感興趣。」
毫不諱言,在 Lotta Volkova 眼中,時尚即是政治。
當然,對 Demna 來說也是如此,2018 秋冬系列大秀中一件印有「+33 156528799」襯衫上的電話號碼並非空穴來風,而是 Balenciaga 的市調專線,撥打過去後,會先聽到一連串機械語音「Hi and welcome to the new Balenciaga hotline. We would like to ask you a few questions.」
接著一個死氣沈沈的女聲拋出 20 個問題,詢問你的年齡、性別、是否有養寵物、有無兄弟姐妹,而所有通話內容都會在你掛上電話的那一刻後被刪除,保證保密,如此富含共產主義調性的調查,若不是成長於蘇聯的經歷,恐怕是難以「重現」。
Demna 興起的老爹行頭風潮更是曾經紅極一時,無數人學父親掛上尼龍腰包、穿上復古球鞋、將車鑰匙繫於褲頭上,傳統美國老爹的穿搭,還帶著濃濃炸雞油耗味,曾經在七零、八零年代為人所恥笑, Demna 卻讓這樣的風格重新流行於「全世界」,如此驚人的操作充滿濃厚反資本意味,但大家仍笑著買單,甚至到了求之不得的地步,我時常幻想 Demna 回家會不會躺在沙發上覺得那些照著他範本穿衣服的人其實都是白癡,想一想會邊大笑邊滑手機,看到什麼迷因就收藏,準備明天開會時提出來、做成商品,繼續賺爛跟風仔的錢。
Balenciaga 如今已然成為顛覆服裝價值思想的佼佼者,一如曾經被品牌炒紅的 IKEA 藍色購物袋, Balenciaga 就再次「設計」出價差 2268 倍的同款購物袋(看起來真的超像。)為時尚圈扔下一枚震撼彈,再次復興如同杜象《噴泉》般叩問「何謂是藝術?」的精神,當然,這樣荒謬的設計仍有一堆人買單,我常常不明白大家能吃下 Balenciaga 的美學意涵,卻對義大利藝術家 Maurizio Cattelan 的膠帶香蕉 -〈喜劇演員〉(Comedian)罵聲連連,究竟是為何?
曾有策展人說:「香蕉代表全球貿易、帶有性暗示的雙關語。」我倒覺得比 Balenciaga 版本的 IKEA 藍色購物袋有誠意許多,雖然兩者都頗有「智商稅」的意味,但,「膠原蛋白」難道不是同樣的東西嗎?
惡趣味當然只是反消費主義的一環,當 Demna 要談政治時其實還挺嚴肅。
Balenciaga 2020 春夏系列就完全展現了 Demna 對政治的野心。
一如末日寓言般,Balenciaga 2020 春夏系列提純了 Demna 過往的東正教基督家庭信仰、目睹蘇聯解體經歷、逃亡德國的童年背景及國際經濟的學歷,在他詮釋下的 Balenciaga,充斥濃濃反宗教、反戰爭、反資本意味。
先反過來從 2020 春夏系列廣告 “We Vote For Tomorrow” 看起, Demna 讓一群嘴巴異常蠕動著的模特兒化身為主播與記者,播報各類詭異現象,搞得煞有其事般,看一看實在「難以辨別這些新聞的真實性」。
欸?
欸?
其中下方字幕不斷重複跑著「Where is the water going?」、「no more traffic jam」完全呈現了 Demna 對當今資源濫用程度的反諷。
回到秀場,2020 春夏系列主題透過 “Reimagine Dressing for Work” 來呈現當代社會一如大觀園般的花花世界,藉由「辦公室」這個社會權力階級中最「親民」的單位來影射國際政經局勢。
帶著反資本與反社群的論調為核心,秀場上了無生機的辦公室白色燈光灑在穿著 Power Shoulder 與巨大拱形裙襬、死氣沈沈又面如槁灰走向前的模特兒身上,一如權威者緩緩朝著自己走過來的畫面,然而這樣的設計與 Demna 本人的東正教背景也脫不開關係,因為在民族主義崛起前,人類文明最高階層的代表一直是宗教領袖,如今換成美國總統,講白點,美國總統在某種層面來說確實有著宗教領袖的魅力,甚至更迷人。
此外,以各類娛樂版面、時尚雜誌作為印花的拼接大衣、酷有千禧世代最愛頭銜「Top Model 超級名模生死鬥」為靈感的設計,在在凸顯這場秀反社群的觀點。
一場好的時裝秀,處處細節都是精華,包含模特兒,這場秀的模特兒在現實生活中多為律師、教師、醫生、工人、運動員,十足體現何謂 “Reimagine Dressing for Work”,令人彷彿走入異次元世界的辦公室中,體會職場戰爭在槍林彈雨後浮現的海市蜃樓,扭曲如鱷魚的眼淚,痛歸痛,你能說它不美嗎?
《芭比的盛宴》中道道料理都是汲取其他動物痛苦所烹飪而成,但一群禁慾了一輩子的教徒卻吃得津津有味、吃得面色紅潤,我們必須承認,為了美,有時候痛苦是在所難免,這不是一個觀點,而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個事實。
為了美,人類是願意製造痛苦的,這造就文藝復興的誕生,也造就 α 世代下審醜文化的誕生。
秀場佈景與歐盟演講廳是一模一樣的藍色調,呼應當時英國準備脫歐造成的政經混亂,而模特兒面無表情地走台步,不僅像極上班族趕捷運的厭世神情,更像 AI,喔,但上班族其實一直就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我說的太偏激嗎?可是全世界的職場文化不都在罵 Gen Z 爛草莓嗎?
Gen Z 之所以是爛草莓,就是因為他們帶感情去上班了。
當中 Hello Kitty 包的出現象徵著社群媒體下偶像崇拜的風潮;Master Card 被設計成模特兒們的「工作證」更是有趣;無法顯示時間的手錶嘲笑資本主義的時間觀念、高顴骨妝容嘲諷過度整形的容貌焦慮。
在 Demna 的設計中,未來主義一直是主要論調,未來主義包含對陳舊思想的憎恨、對傳統的叩問,也正正是審醜美學的根源。
審醜美學就是端上血淋淋的人肉,同時手捧好幾克拉的鑽戒跪下來「Will you marry me?」
「Yes,I do.」
說 Yes 的都是消費者,並且隔天會把婚戒照發上 Instagram 配上一段美得令人心醉的文字,為什麼要隔天?因為要把鑽戒修得更亮、發光。
我太偏激嗎?各位,這就是審醜美學。
Balenciaga 往後的每場大秀幾乎都繞不開審醜美學的因子(高訂除外),2025 早春系列大玩支付寶聯名、2024 秋冬系列透過專門容納傷殘老軍人的巴黎榮軍院對 AI 發出質疑、2024 早秋系列反諷好萊塢名人、2023 春夏系列透過髒兮兮的泥巴 T 台直接告訴你名牌衣就是垃圾、2023 早春系列特別選址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拉開帷幕,還與 adidas 全面聯名、2022 春夏系列透過辛普森家庭與紅毯 T 台反諷「時尚社群化」......,如果你感覺不到 Demna 的言下之意,或許是你太不敏感。
我再度引用胡晴舫《第三人》書中所言:
「胖瘦時尚不只是時裝美學,也是社會經濟學。如果有天醫學發現脂肪有助長壽,所有富人會開始拼命增胖。」
圖片出自:Balenciaga, Vetements, NSS G CLUB, Sothebys, yenjuche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