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在彰化員林市的最高學府,理應來說要是位在山腳路的中州科技大學,不過由於日前外籍生的風波,後來中州科技大學被令停招,員林就沒有了高等教育資源。不過說起員林地理上的最高學府,應該就是位在湖水巷海拔約150米的明湖國小。
明湖國小之所以會座落在八卦山脈(員林百果山)半山腰,主要是因為在過去這邊校區是在山腳下的青山國小(過去叫湖水國小)對於湖水里的居民來說需要跋山涉水兩個小時才能到青山國小就讀,再加上過去湖水巷容易因下雨發生土石流,於是產生了在這建立國小的硬性需求。哪怕用今天的標準來看,這邊的山路也非常陡峭,對於可能需要自行下上學的小孩來說,往返青山國小確實很耗體力以及下雨時具一定的危險性。
民國四十年代臺灣實施地方自治後的首任彰化縣長陳錫卿,來到湖水里聽到里民有著在這建國小的迫切需求,於是就派人在這尋找適合的校地。而位在湖水里的開林寺聽到有這方面的需求,就將自己的土地無條件捐贈作為校地使用。所以在明湖國小能看到這樣校中有廟、廟中有校的有趣景象。
fu編來明湖國小拍攝素材的時候剛好碰上他們的放學時間,明湖國小校區也不大,也能看的出來隨著少子化學生數量並不多。當fu編小心翼翼不要將鏡頭對向小孩正面儘量去採集畫面時,看到他們在開林寺前跑跑跳跳、校長也親自在校門口跟家長打招呼,一旁有高鐵呼嘯而過的聲音,以及能稍微遠眺到員林的風景,此時想想在這裡上學應該是會感到蠻快樂的!
有家長跟我們提到說他們一家三代都是在明湖國小就讀,甚至遠從田尾鄉將小孩學區遷回到湖水里,就是為了明湖國小的教學環境與品質。明湖國小除了有很好的週邊環境外,小班的教學環境也能讓小孩擁有非常好的受教品質,以及學校會向外積極爭取資源,讓在明湖國小就讀的學生能擁有非常好的福利。
fu編最一開始會知道明湖國小是因為學生時期看到許多騎自行車的車友及前輩,每當要攻上位在139縣道的鳳山寺,都會將明湖國小作為中途休息的打卡點,看到地理位置特別,再加上校中有廟的有趣景象,開始對這裡產生了好奇。而在了解明湖國小從過去是為了解決附近居民小孩求學的硬性需求,到現在過了幾個世代,家長為了能讓小孩擁有更好及快樂的求學過程,將小孩送回到自己的母校後。明湖國小有著自己特別的地方,在這個少子化的時代,能替下一代帶來獨特意義及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