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宮牆

含有「學院宮牆」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鄭愁予1954年創作的《偈》,以短短七行凝鍊出時間與空間、永恆與流浪的辯證張力。詩中對比「空間的歌者」與「時間的石人」,並以「宇宙的遊子」拓展視野,將個體置於浩瀚星海之中,映照生命的渺小與孤旅。本文結合詩作賞析,及學界詮釋現代詩常用框架,探討作品如何在東西詩學與思想交會中,呈現超脫而清醒的精神境界。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8/15
這‘’偈‘’在民歌時期曾作曲傳唱。 https://youtu.be/dJ_cj9FjNUs?si=eE0Sz6epeRLEFg3I 偈:王海鈴 複製連結自:youtu.be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6
彼得潘 沒錯,這是目前唱得最好的版本~😀👍
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作為人類心智中最為核心而深奧的現象之一,長期以來是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綜合各學科觀點,探討自我意識的定義、形成機制、物種分布、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其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深層影響,並對其未解難題與未來發展進行延伸反思。
Thumbnail
林1喧-avatar-img
2025/07/20
最近我從神學、心理學看到量子力學,再看到考古學,這方面感觸很深。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0
林1喧 歡迎光臨~
何清漣的《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是深入分析中國政府透過媒體擴張全球影響力的學術性著作,於2019年3月由台灣八旗文化出版。本書以嚴謹的研究與豐富的案例,揭示中國自2009年啟動的「大外宣計畫」,如何透過資金、收購、滲透等手段控制全球華文與部分西方媒體,進而塑造有利於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7/09
好一個把地球管起來,夠霸氣。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9
普普文創 XI大大要為全人類‘’指明方向‘’~🤓
對台灣而言應怎樣看待雅克.德希達的著作?《馬克斯的幽靈》不僅是一部哲學文本,更是深刻的思想叩問。當我們對民主化與科技發展感到自豪,是否仍記得,那些尚未獲得回應的歷史債務?那些來自白色恐怖的創傷、原住民族的土地正義、外籍移工的勞動處境、或世代貧富差距的加劇,是否正以無聲的幽靈之姿,在我們社會邊緣盤旋?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7/07
嗨,晨安!謝謝您推介本書與解説!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7
林漢清 不客氣,歡迎漢清及所有好友,都來思惟德希達「幽靈」一辭的象徵意涵。😀🤓
最近在加拿大博客文昭先生的談話節目〔文昭談古論今〕,獲悉茅海健著《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這本震動史學界的歷史著作;我搜集很多資料,也在圖書館找出原書,本文是一篇簡單的讀書報告。茅海建教授以冷峻而深刻的史家之筆,對這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關鍵戰爭進行全方位解構。
Thumbnail
David Tai-avatar-img
2025/05/03
我也喜歡看文昭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3
David Tai 他學問很廣博,談話節目言之有物。
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成書於光緒十五年(1889),是中國書法理論史上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著作。這部書的誕生,有著豐富的時代背景與個人思想根源。康氏早在光緒五年(1879)便開始構思,歷經十年增訂,最終定稿於變法挫敗後。
Thumbnail
我的美學因緣始於一本薄薄的《談美》。當時尚不知「美學」為何物的我,却被書中那清通雅潔、娓娓道來的行文風格深深吸引,如同在精神荒原偶遇一泓清泉。朱光潛先生以他特有的親切筆調,將「美」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可以感知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4/21
美學一直是我的疑惑。朱教授美學書很久以前看過,不懂!現在學習巴爾塔薩神學美學,也沒懂!美啊,何其難!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1
向日葵大叔 先師趙滋蕃教授(筆名文壽)嘗謂:「美學,是絶頂聰明的人幹的儍事。」😅🤣
我出身寒門,的家世背景並不高。家父生前是個炸藥工人,從事製造雷管、導火索這類引爆物,供築路、開礦之用。父母都沒受到很好的教育。感謝他倆辛勤付出,養育了五個孩子。唯獨我一生有幸在學術界服務,接觸到很多幫助我,應該感謝的人。他們都在高等教育界,都是我的師長輩。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4/02/09
嗨,萬福!知遇難尋耶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09
林漢清 感恩。🙏
src
src
src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1/07
大學需要T型人才,社會需要X型人才,因為什麼都要會。碰到問題就必須去解決,想辦法無所不用其極,把任務完成。這種人目前在學校還還很少,因為學校都是假設環境,跟真實環境有落差。大多都在社會上才會有所成長,成為18般武藝皆通的X型人才。跟你分享。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7
普普文創 非常認同。這個社會需要‘’十八般武藝‘’都行,才能出衆。
src
src
src
大哥這些文字已經不少了,怎麼不乾脆發文章呢?這些可以讓更多格友看到喔!照片很美,感謝分享!我喜歡陽光灑下迴廊的樣子。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7
林燃(創作小說家) 好建議。我改成在沙龍中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