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7.趺陽脈浮而滑,滑則谷氣實,浮則汗自出。太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摶,即疼痛如掣。盛人脈澀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7.趺陽脈浮而滑,滑則谷氣實,浮則汗自出。太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摶,即疼痛如掣。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趺陽脈浮而滑」,蚨陽脈指的是胃脈,脈浮代表胃氣往外走,會容易流汗,「滑則谷氣實」,谷氣實代表胃中有實,有宿食停在胃裡面沒有消化,日久則生濕熱,所以脈滑,「浮則汗自出」,吃完東西就容易流大汗,「太陰脈浮而弱」,太陰脈指的是脾臟,「弱則血不足」,脾胃是臟腑氣血的源頭,脾胃功能不好,造血的功能就弱,「浮則為風」,此時表風進入體內,「風血相摶,即疼痛如掣」,血虛又受到表風的侵襲,津液更加不足,肌肉疼痛伴隨著牽扯感,通常肝血不足,筋脈欠缺濡養造成。「盛人脈澀小」,盛人指的是家境很好,每天酒肉飽食,妻妾成群,平常不愛運動,養尊處優,脾陽不伸,外表肥胖,內而中乾,因為這些都是吃很厚膩的食物產生出來的肥脂,沒有固表能力,都是肥油在裡面,這個時候脈就比較短小,「短氣,自汗出」,短氣的原因是裡濕太盛,表虛容易流大汗,「歷節疼,不可屈伸」,運動量少,脾臟運化濕的能力弱,濕慢慢累積滲入骨節,就會造成關節疼痛無法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酒是真寒假熱的東西,喝多了會傷肝,近女色過多又傷腎,肝腎兩傷,這也是造成歷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3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寸口脈沉而弱」,寸脈指的是上焦、胸陽,「沉即主骨」,脈沉病在裡,在下焦,也就是腎臟的問題,腎主骨,骨頭出現病徵,「弱即主筋」,脈弱代表陽不足,腸胃沒有得到足夠的血熱就無法消化吸收,臟腑的津液不夠,肝臟就無法儲存足夠的津液,肝主筋,筋骨活動就不順暢,「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肝、腎是人體主要的代謝器官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4、芍藥3、甘草2、麻黃2、炮附子2、白朮4、知母4、防風4、生薑六片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麻黃、炮附子各二兩、白朮、知母、防風各四兩、生薑五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諸肢節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痛的原因是因為裡虛掉了,脾統血,久虛掉的脾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鹽等分 上二味,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藥力行。 倪氏曰:頭風摩散,這個藥專門是治療偏頭痛,頭痛欲裂,然而一定要有熱症在頭上面出現時才用,像眼赤紅,同時頭痛又痛的很厲害。這種狀況之下我們用炮附子做粉跟鹽合用,比如說你拿一茶匙的炮附子粉劑,然後拿一茶匙的鹽巴,兩個等量
防己地黃湯方 防己1、甘草1、桂枝3、防風3、生地黃汁20~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防己、甘草各一分,桂枝、防風各三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呚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藥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侯氏黑散方 菊花四十分、白朮、防風各十分、桔梗八分、黃芩五分、細辛、乾薑、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牡蠣、礬石、桂枝各三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倪氏曰:侯氏黑散「治大風
1.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中風前的預兆:腳趾前三趾、足陽明胃經脛骨麻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正常人「氣」「血」很足的時候,中風了會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等表證,如果氣血兩虛的人得到中風,就會出現肌膚表面麻木不仁沒有感覺,皮膚
「寸口脈沉而弱」,寸脈指的是上焦、胸陽,「沉即主骨」,脈沉病在裡,在下焦,也就是腎臟的問題,腎主骨,骨頭出現病徵,「弱即主筋」,脈弱代表陽不足,腸胃沒有得到足夠的血熱就無法消化吸收,臟腑的津液不夠,肝臟就無法儲存足夠的津液,肝主筋,筋骨活動就不順暢,「沉即為腎,弱即為肝」,肝、腎是人體主要的代謝器官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4、芍藥3、甘草2、麻黃2、炮附子2、白朮4、知母4、防風4、生薑六片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麻黃、炮附子各二兩、白朮、知母、防風各四兩、生薑五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諸肢節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痛的原因是因為裡虛掉了,脾統血,久虛掉的脾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鹽等分 上二味,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藥力行。 倪氏曰:頭風摩散,這個藥專門是治療偏頭痛,頭痛欲裂,然而一定要有熱症在頭上面出現時才用,像眼赤紅,同時頭痛又痛的很厲害。這種狀況之下我們用炮附子做粉跟鹽合用,比如說你拿一茶匙的炮附子粉劑,然後拿一茶匙的鹽巴,兩個等量
防己地黃湯方 防己1、甘草1、桂枝3、防風3、生地黃汁20~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防己、甘草各一分,桂枝、防風各三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呚咀蒸之,如鬥米飯久,以銅器盛藥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侯氏黑散方 菊花四十分、白朮、防風各十分、桔梗八分、黃芩五分、細辛、乾薑、人參、茯苓、當歸、川芎、牡蠣、礬石、桂枝各三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倪氏曰:侯氏黑散「治大風
1.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中風前的預兆:腳趾前三趾、足陽明胃經脛骨麻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正常人「氣」「血」很足的時候,中風了會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等表證,如果氣血兩虛的人得到中風,就會出現肌膚表面麻木不仁沒有感覺,皮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下利清穀代表腸胃是虛寒的,津液是不夠的,因為攻表是靠裡面的陽,腸胃的津液來的,發汗會把陽氣給發散掉了,津液也流失掉了,「汗出,必脹滿」,造成陰陽兩虛,裡寒更盛,腸胃沒有蠕動而造成腹部脹滿。 這條辨本應出現在太陰篇中,此為太陽寒水不能作汗出,下陷太陰脾濕,致腸胃虛寒下利清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病人手足厥冷」,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這是陽氣無法通達到四肢,脈應該是微的細的,「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現在脈象除了微細之外,還有時會突然緊一下,緊脈代表有實,有東西堵到了,虛煩的脈就不會緊,所以是寒實(濕痰)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心中指的是膈上的地方脹滿,情緒不安,肚子餓卻無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大汗出,熱不去」,如果有發熱,熱應該會隨著汗而解掉,現在流大汗卻仍舊身熱,看起來像是陽明證但卻不是,此熱為浮陽,因為陰寒內據陽脱了,「內拘急四肢疼」,肝主筋津液傷到後,血液循環供給四肢肌肉的營養就不夠,四肢肌肉就會疼痛,甚至有抽筋的情況,但是拘急在表不在內,而內拘急指的是內臟太冷(溫則舒、寒則縮)
「少陰中風」,少陰證脈本來是沉且微細,得到外感時,病邪會直接入裡,脈會沉細而數,可參照條辨二九九,不能夠用發汗來治療,只能微發其汗,主要讓病邪隨著膀胱經以尿解的方式排出體外,「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尺脈代表下焦陰的狀況,一般都是略沉的,脈的「浮」或「沉」,可以知道氣血聚集在哪個部位,脈浮病在表,脈
「少陰病,脈緊」,脈緊為寒,少陰病患者裡寒濕很盛,「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到了七八日後,拉出很多水狀黏黏的東西,脈突然從緊變成微,手腳的溫度從冰冷變成溫熱,代表胃氣回頭,「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原本的緊脈消失了,代表寒濕從大便排出去了,這是要變好的現象,「雖煩,下利,必自愈」,雖然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下利清穀代表腸胃是虛寒的,津液是不夠的,因為攻表是靠裡面的陽,腸胃的津液來的,發汗會把陽氣給發散掉了,津液也流失掉了,「汗出,必脹滿」,造成陰陽兩虛,裡寒更盛,腸胃沒有蠕動而造成腹部脹滿。 這條辨本應出現在太陰篇中,此為太陽寒水不能作汗出,下陷太陰脾濕,致腸胃虛寒下利清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病人手足厥冷」,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這是陽氣無法通達到四肢,脈應該是微的細的,「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現在脈象除了微細之外,還有時會突然緊一下,緊脈代表有實,有東西堵到了,虛煩的脈就不會緊,所以是寒實(濕痰)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心中指的是膈上的地方脹滿,情緒不安,肚子餓卻無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大汗出,熱不去」,如果有發熱,熱應該會隨著汗而解掉,現在流大汗卻仍舊身熱,看起來像是陽明證但卻不是,此熱為浮陽,因為陰寒內據陽脱了,「內拘急四肢疼」,肝主筋津液傷到後,血液循環供給四肢肌肉的營養就不夠,四肢肌肉就會疼痛,甚至有抽筋的情況,但是拘急在表不在內,而內拘急指的是內臟太冷(溫則舒、寒則縮)
「少陰中風」,少陰證脈本來是沉且微細,得到外感時,病邪會直接入裡,脈會沉細而數,可參照條辨二九九,不能夠用發汗來治療,只能微發其汗,主要讓病邪隨著膀胱經以尿解的方式排出體外,「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尺脈代表下焦陰的狀況,一般都是略沉的,脈的「浮」或「沉」,可以知道氣血聚集在哪個部位,脈浮病在表,脈
「少陰病,脈緊」,脈緊為寒,少陰病患者裡寒濕很盛,「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到了七八日後,拉出很多水狀黏黏的東西,脈突然從緊變成微,手腳的溫度從冰冷變成溫熱,代表胃氣回頭,「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原本的緊脈消失了,代表寒濕從大便排出去了,這是要變好的現象,「雖煩,下利,必自愈」,雖然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