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漫畫: 用AI學習的生命科學語言

raw-image

2025年1月30日, 美國著名科學家Eric Jeffrey Topol在《科學》的一篇題為「用AI學習的生命科學語言」(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life with AI)的文章簡述了AI在生命科學領域大型語言模型(LLLM)的進展與願景。

就讓我們用 #與AI協作的漫畫,帶領讀者一窺生命科學AI多模態語言發展的起源、蛋白質建模的新時代、不斷擴大的RNA和DNA模型成效、協作AI系統在推進科學研究方面的潛力、以及生物學與工程學的融合趨勢。

1. 生命科學AI多模態語言發展起源與蛋白質建模新時代

2. 不斷擴展的RNA和DNA模型成效

3 AI 虛擬細胞願景與協作AI系統在推進科學研究的潛力

邁向生物學與工程學的融合趨勢:

LLLM 建立的趨勢也導致了使用多模型構建 AI 虛擬細胞(AIVC) 的願望,以類比分子、細胞和組織的作用,並能夠理解它們的動態行為。構建 AIVC 的時程表尚不清楚,但最近得到 40 多位領先科學家的認可,對其潛在用途的樂觀情緒是顯而易見的, 正如文中指出:

“AIVC 有可能徹底改變科學過程,從而在生物醫學研究、個人化醫學、藥物發現、細胞工程和可程式化設計生物學方面取得突破。

Nvidia 首席執行官 Jensen Huang 認為:

在人類歷史上,生物學第一次有機會成為工程學,而不是(純自然)科學。

此刻是2025年2月1日,就讓我們懷著好奇與興奮的心情,持續跟隨A.H.科普,觀察AI生命科學在今年的起飛與超乎想像的突破、以及改寫科學的新發現~

~旅程才剛剛開始,未來蘊藏著無限的可能~


Eric J. Topol ,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life with AI. Science387, eadv4414(2025). DOI:10.1126/science.adv4414

Bunne, C., Roohani, Y., Rosen, Y., Gupta, A., Zhang, X., Roed, M., ... & Quake, S. R. (2024). How to build the virtual cell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iorities and opportunities. Cell, 187(25), 7045-706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A.H. 在《科學月刊》、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寫作網路平台、PanSci 泛科學等均有科普文章刊登。我愛科學「無聊的魅力」,你愛科普「誘發的創例」,就讓我們一齊協力每日給右腦一點小激勵: https://vocus.cc/user/@AH_pScience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