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子》百官.改革

提綱


運用強制命令僅得短暫效果,
習於以德行事終將成有德者。


(原23章) 原文/白話

================================

希言,自然。

少用言語命令尋求改變,

依循道理自然而然達成。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

驟起的狂風不會維持一早上,

突來的暴雨不能延續一整天,

這樣的原因為何?

天地尚不能久,又況於人乎?

天地的現象尚且不能長久維持,

又何況是人世間呢?

故從事而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因此行事上以德權衡之人會往有德者的方向同化,

棄德不用之人會往失德者的方向同化。

同於德者,道亦得之;

與有德者站同一邊的人,

也會得到運用道理的能力;

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與失德者站同一邊的人,

也會失去運用道理的能力。

================================

希言:通「稀言」。

飄風:暴風。



詮釋


有謂「聽之而不聞,名之曰希。」故「希言」意味著幾乎沒有說話的聲音,也就是極少用(言語)命令的強制方式尋求改變。自然並非完全任其自然發展,而是順著大勢所趨、民心所向,運用道理來進行更動調整與配套舉措,以使其自然而然地發生轉變。

至於為何要用這種做法,而非大刀闊斧式一次性改革?原因在於所謀求的是長期變革而非一時成果,若相關方缺乏足夠誘因以構成持續性的驅力,則無法造就永續經營的天之道形式。再者,若存在難以調和的利益衝突,必然又將面臨「爭」的問題,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不然等到事過境遷,一切又將恢復原狀、徒勞無功,這便是「天地尚不能久,又況於人乎?」之意。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除了上述解釋之外,尚有「等待時機」的含義在內。當遭遇雷厲風行卻不合道理的政策法規時,其風頭總是會再而衰、三而竭,搞到醜態畢露、天怒人怨之後終將迎來平反回復的時機。

所謂「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若從起步開始就往有德者的方向努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磨練精進德的權衡運用,是以愈來愈能運用道理行事,終將得道而成為有道者。反之,一味地玩弄權謀、威脅利誘、煽動情緒、欺瞞詐騙等速成方式,只會愈來愈依賴不當手段而遠離了道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