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明道.相對

2024/01/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提綱


兩兩比較相互襯托性質差異,
萬物在相對競爭下生存演化。


(原02章) 原文/白話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矣;

天底下人們之所以都知道什麼是美好的,

是因為有壞的事物之故;

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之所以都知道誰做得好,

就是因為有人做不好的關係。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

相態變化的有無形,

成事的困難與容易,

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物體形狀的長與短,

容器盛裝的高與低,

音聲之相和也,前後之相隨也;

韻律的音階與聲調,

隊伍排列的前與後。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理想的為政者以無為的觀念領導,

不用公開言語(命令)引導下屬行事。

萬物作而不始,為而不恃,成而不居。

萬物的樣態並不同於一開始的樣子,

歷經發展演變不單是倚恃既存優勢,

成就了現今樣貌卻依然在不停變化。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也唯有保持不停地變化,

所以不會被世界所離棄淘汰。

================================

善:擅長。

作:發生、出現。

居:處於、停留。

教(ㄐㄧㄠˋ):訓誨、誘導。

去:離去。



詮釋


相對性概念必須在兩兩相互比較的情況下方能確立。舉例來說,當我們認為甲物體是「大」的,那麼必然存在另一個「小」的乙物體做為比較。所謂的大是指甲比乙大,而小則指乙比甲小;同理,若有個丙物體比甲大,那麼相對而言甲就是小了。因此並不存在絕對的大或小,並且當失去用來比較大小的事物時,甲是大是小就無從判斷了。

科學研究裏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設計,藉由比較對照實驗的結果,便容易分析實驗所依據的假設是否正確無誤。世間的善惡好壞亦然,失去了惡與壞的同時善與好也將不復存在,乃因人們無法以相對關係分辨孰為善好、孰為惡壞。而當有人做出了惡壞結果的同時,亦伴隨著善好方式的確立,故兩者為相互襯托、同生同亡的關係。

在施政與經營方面,「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的「不為」,而是一種領導者如何做事的觀念,故曰「無為之事」。與無為相對的便是「有為」,有為就是要在眾人面前表現得一副很厲害的樣子,因此會強調行事上親力親為以及著重不同以往的新概念,不這樣就難以突顯自己有所作為。跟有為相反的是,做事並不是以表現自我為目的,而著重於把該做的事做好,這便是無為的觀念。根據每一件事的特性而有其個別思路,定好策略準則後授權負責人員主導處置,如此團隊在面對各類事務上才能做到無所偏倚、恰如其份的「無不為」境界。

    「不言之教」是無為的一個子概念。上述提到讓負責人員主導處置,故照理說發號司令的便是該負責人,但由於領導者所說的話往往會被視為最高命令,此時若領導者說出不同於負責人的意見,這樣一來主導權就回到領導者身上且再也不會有人聽從負責人的了。因此授權出去之後便要「不言」,私下討論後的更動調整也是由該負責人來發布,如此才會有人相信授權的存在而不會發生負責人叫不動的情況。

相對性概念並不限於同一時間的相互比較,亦可有時序上的前後對比,如萬物的演變進化屬之。若是後來出現的物種相對於先前的物種更有優勢,將能取而代之並淘汰先前的物種,如此一次次地更迭演進,造就了世間萬物樣態的持續變化。可別以為現今的優勢能維持千秋萬世直到永遠,要警惕自己唯有依靠持續的進步才能維持優勢長保生存。



1會員
22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