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探索生命倫理與宗教的交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籍《基督宗教與儒家對談生命與倫理》探討了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在生命倫理和環境議題上的對話,提供了跨文化、跨宗教的視角。這本書不僅分析了兩種傳統的觀點,更引導讀者反思當代社會面臨的倫理挑戰。以下是從書中摘錄的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一窺哲學與宗教如何應對這些議題。

核心議題: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中心主義

  • 書中探討了人類中心主義 (anthropocentric) 和生態中心主義 (ecocentric) 的辯論 [1]。人類中心主義 認為人類是宇宙的中心,而 生態中心主義 則強調所有生物的平等價值 [1]。
  • 基督教神學中,有三種不同的進路:以人為中心 (humanocentric) 、以上帝為中心 (theocentric) 和以生態為中心 (ecocentric) [1]。
  • 書中指出,許多生態神學學者試圖超越這三種進路,並探討如何將它們整合,以更全面地應對生態倫理問題 [1]。

田立克的生態遺象:人與自然的關係

  • 田立克 (Paul Tillich) 的思想強調,人類的有限性與自然的無限性之間存在著張力 [2]。
  • 他認為,科技的發展 雖然可以滿足人類的需求,但也可能導致對自然的剝削 [2]。
  • 田立克提出, (eros) 可以促使神聖與科技建立關係,以避免科技的濫用 [2]。
  • 他認為 存在的基底是愛,所有存在都是一個整體,具有目的和意義 [2].

儒家思想的倫理資源

  • 本書探討了儒家思想中的倫理資源,如何應用於環境倫理的探索 [3, 4].
  • 儒家 認為萬物具有內在價值,不應僅僅被視為工具 [4].
  • 「天人合一」 的觀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5]. 儒家認為,人應該將自己視為宇宙整體的一部分,而非凌駕於自然之上 [5].
  • 「仁」 是儒家重要的倫理概念,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對萬物的尊重 [6].
  • 書中也提及 朱熹 的思想,他認為「仁」是天地的本源和生命的根基 [6].

動物倫理與生命權

  • 本書探討了 動物倫理 的問題,包括動物是否應享有與人類相同的權利 [7, 8].
  • 書中引用了 效益主義 (utilitarianism) 的觀點,認為行為的道德價值取決於其所產生的結果 [7]. 效益主義認為,如果能透過某種方式減少痛苦並增加快樂,那麼這種行為就是道德的 [7].
  • 但書中也提出了對效益主義的質疑,認為它可能忽略了動物的內在價值 [7].
  • 作者們在書中也對素食主義的觀點提出討論,認為食用肉類是違反動物權利的 [8].

愛與仁:跨越傳統的倫理觀

  • 本書對比了 田立克朱熹 的「愛」與「仁」的概念 [9].
  • 田立克 認為,愛是上帝對人類的關愛,也是人類回應上帝的行動 [6].
  • 朱熹 則認為「仁」是人性的本質,也是道德的根基 [9].
  • 書中指出,「仁」和「愛」都是以行動為導向的倫理觀,都促使人們關懷他人和世界 [10].
  • 兩者都強調人類之間互助互愛的必要性,並且關注人與人之間疏離問題 [10].

總結

《基督宗教與儒家對談生命與倫理》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在生命倫理和環境議題上的交匯,並提出跨宗教的對話。這本書鼓勵讀者從不同角度思考這些複雜的議題,並在當代社會中尋找倫理的基礎。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人類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 的觀點,如何影響我們對待自然的方式?
  • 科技的發展 如何影響人與自然的關係?
  • 儒家「仁」基督教「愛」,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體現?
  • 動物倫理 的議題,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啟示?
avatar-img
7會員
74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兼任下流》似乎探討了大學環境中一些不為人知的面向,特別關注兼任教師的處境以及大學教育中潛藏的問題。 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點出了高等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反思大學的本質與價值。 大學的運作與考核 大學的評量標準: 大學應該重視知識的內涵,而不
《內向者空間》是一本幫助內曏者瞭解自我、接納不完美並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實用指南。書中探討了內向者的多重面向(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保留型),並提供應對生活中挑戰(個人空間、社交壓力、表達困難)的策略,以及一套獨特的情緒抒發空間練習,引導內曏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本書《不怕平庸 教育》的核心觀點是鼓勵我們打破傳統教育框架,注重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動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僅追求表面分數和成就。內容涵蓋激發好奇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良好習慣,以及重視人際關係和情商等面向,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思考、勇於挑戰、熱愛學習的人。
這本書籍《一句說重點》旨在教導讀者如何將複雜的想法或概念,濃縮成一句精闢的句子。書中提供了一套 循序漸進的方法,並列舉了多種 表達技巧,協助讀者在不同情境下都能準確傳達訊息。 核心方法:四個步驟 書中將提煉重點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1]: Step 1: 鎖定:首先要具體浮現想要表達的對象[
介紹 《飲食陷阱2》這本書深入探討了現代飲食中常見的陷阱與誤區。本書作者Mandy Wong以營養學家的角度,提供了30個關於食物營養的重要知識,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做出更健康的選擇。本書不僅適合關注健康飲食的人士,也適合所有希望了解食物真相,改善飲食習慣的讀者。本書強調了均衡飲食、選擇全
各位老師、教育工作者,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教學策略與活動,這些策略來自一份教學資源,旨在幫助老師們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這些技巧能為各位帶來教學上的新靈感! 一、課堂活動多樣化 這份教學資源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課堂活動,涵蓋了各種教學目標和學生群體,以下是一些精選的
這本書《兼任下流》似乎探討了大學環境中一些不為人知的面向,特別關注兼任教師的處境以及大學教育中潛藏的問題。 從提供的摘錄來看,本書點出了高等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反思大學的本質與價值。 大學的運作與考核 大學的評量標準: 大學應該重視知識的內涵,而不
《內向者空間》是一本幫助內曏者瞭解自我、接納不完美並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實用指南。書中探討了內向者的多重面向(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保留型),並提供應對生活中挑戰(個人空間、社交壓力、表達困難)的策略,以及一套獨特的情緒抒發空間練習,引導內曏者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本書《不怕平庸 教育》的核心觀點是鼓勵我們打破傳統教育框架,注重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動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僅追求表面分數和成就。內容涵蓋激發好奇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建立良好習慣,以及重視人際關係和情商等面向,幫助孩子成為獨立思考、勇於挑戰、熱愛學習的人。
這本書籍《一句說重點》旨在教導讀者如何將複雜的想法或概念,濃縮成一句精闢的句子。書中提供了一套 循序漸進的方法,並列舉了多種 表達技巧,協助讀者在不同情境下都能準確傳達訊息。 核心方法:四個步驟 書中將提煉重點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1]: Step 1: 鎖定:首先要具體浮現想要表達的對象[
介紹 《飲食陷阱2》這本書深入探討了現代飲食中常見的陷阱與誤區。本書作者Mandy Wong以營養學家的角度,提供了30個關於食物營養的重要知識,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做出更健康的選擇。本書不僅適合關注健康飲食的人士,也適合所有希望了解食物真相,改善飲食習慣的讀者。本書強調了均衡飲食、選擇全
各位老師、教育工作者,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教學策略與活動,這些策略來自一份教學資源,旨在幫助老師們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這些技巧能為各位帶來教學上的新靈感! 一、課堂活動多樣化 這份教學資源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課堂活動,涵蓋了各種教學目標和學生群體,以下是一些精選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你說的話,可能正悄悄阻礙你的人生!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人信服,而有些人卻頻頻碰壁?其實,問題可能藏在你每天的言語中。這些無意間的行為正在損害你的關係與信任感。本篇文章將揭露6種最致命的溝通禁忌,並教你如何扭轉說話方式,提升你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中招,學習改變的秘訣!
嗨大家好!這裡是對錢斤斤計較又貪生怕死的Aurora😂 最近去了人生第一趟東南亞(峇里島), 基於個人對東南亞的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可說是焦頭爛額, 在此分享一些經驗給有同樣困擾的大家🫶   旅行時間:2025.1.1-2025.1.10,時值峇里島雨季,每天都在下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你說的話,可能正悄悄阻礙你的人生!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人信服,而有些人卻頻頻碰壁?其實,問題可能藏在你每天的言語中。這些無意間的行為正在損害你的關係與信任感。本篇文章將揭露6種最致命的溝通禁忌,並教你如何扭轉說話方式,提升你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快來檢視自己有沒有中招,學習改變的秘訣!
嗨大家好!這裡是對錢斤斤計較又貪生怕死的Aurora😂 最近去了人生第一趟東南亞(峇里島), 基於個人對東南亞的一些刻板印象, 所以我在準備行李的時候可說是焦頭爛額, 在此分享一些經驗給有同樣困擾的大家🫶   旅行時間:2025.1.1-2025.1.10,時值峇里島雨季,每天都在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00:03 ➠主觀實相:解析人生的哲學困境 04:28 ➠超越科學與宗教:尋找人生的意義之旅 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9/07/55.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qm7SwfEtQ
Thumbnail
前言   《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於1957年出版(法文版),作者為宗教史學家、哲學家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伊利亞德認為神聖與世俗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兩種基
Thumbnail
在分析罪惡問題前,一些概念必須加以明確定義,這是由於宗教信仰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最近看了一些哲學史的書,有一些感想: 最早的哲學是試圖以理性的態度來探索神的問題(科學則是以理性的態度來探索自然)。 哲學在這裡是希望能取代宗教,不靠信仰來解釋神與人的關係。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00:03 ➠主觀實相:解析人生的哲學困境 04:28 ➠超越科學與宗教:尋找人生的意義之旅 詳細內容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9/07/55.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qm7SwfEtQ
Thumbnail
前言   《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於1957年出版(法文版),作者為宗教史學家、哲學家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伊利亞德認為神聖與世俗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兩種基
Thumbnail
在分析罪惡問題前,一些概念必須加以明確定義,這是由於宗教信仰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最近看了一些哲學史的書,有一些感想: 最早的哲學是試圖以理性的態度來探索神的問題(科學則是以理性的態度來探索自然)。 哲學在這裡是希望能取代宗教,不靠信仰來解釋神與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