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楊智安老師在FB上貼了他種的芥藍, 剛好過沒多久我在菜市場遇到了一樣的芥藍
開白花所以稱為"白花芥藍", 一般稱為"黑芥藍"
至於為何要加個"黑"字! 是哪黑? 不得而知...........
這是智安菜園裡的黑芥藍, 葉片蠻大的!!
花序與花(照片分享者: 楊智安)
花與雌雄蕊~ 拍得超美! (照片分享者:楊智安)
這是我買的白花芥藍
剛好也有花, 所以把花拆了,萼片與花瓣4, 雌蕊單一, 雄蕊6
有些資料說雄蕊四長兩短, 不過這回拍的花雄蕊差異不明顯看起來一樣長!
金石文老師提醒說會有兩個蜜腺, 所以特地拍了一下, 在兩對面
說會甜甜香香的, 是蜜蜂的蜜源植物之一
整個植株--開花時
一般芥藍食用部位為抽薹前的嫩植株,或者採摘幼嫩花薹及葉梢之芥藍薹(1)
商品名有人稱之為"芥藍芽"
在大型農場(或批發市場及超市)的芥藍通常為葉菜類,莖葉都用,很少吃花序
但也有些傳統市場裡會販售帶花序的莖葉
芥藍除了白花之外還有黃花, 黃花之葉緣鋸齒明顯,如上圖之芥藍-黃花02
2019年在新竹遇到的黃花芥藍
目前國內栽培品種可分為黃花種和白花種,南部以栽培白花種為主,北部則為黃花種(1)
在臺灣以採收小葉菜用之白花芥藍及採收花薹的黃花芥藍為栽培之主流(2)
這幾天有查到一個研究:
從幼苗形態特征、花程式、染色體數目和長度、 花粉形態、乾種子和幼苗莖過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譜以及雜交親和性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 黃花芥藍和白花芥藍在分類學上是屬於芥藍種的兩個栽培品種(3)
這是我在傳統市場裡較常見的葉用芥藍(不含花)
白花與黃花的葉子特寫比較
在我們學校農場也拍過芥藍, A為白花, B為黃花
順道看一下葉背
通常長到這個時候就可以採摘
也可採先端部分先吃, 之後還可以再採之後長出來的新側枝
葉片及莖之大小會受栽植距離的影響, 不知道這群採下來會是什麼模樣!?
這是傳統市場上常看到吃莖葉的芥藍
有兩個Youtube 影片可以看看芥藍的採收
2.芥藍菜 怎麼種 How to grow Chinese Kale
怎麼吃呢? 可以清炒,炒蒜頭或炒花生都好吃!
上網查有各式料理.....
若有些莖太粗, 可以另外取下來
削皮後再炒也不錯吃喔!
芥藍這菜從小吃到老.....2011年才第一回看到它長在土裡頭! (在NPUST蔬菜學實習農場)
感謝學校金石文老師在寫蔬菜的過程中給予許多相關的資訊!
相關資訊:
中文名: 芥藍
英文名: Chinese kale, kai-lan
學 名: 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
Brassica oleracea L. Alboglabra group
主要特徵:
1. 為十字花科 (Cruciferae )蕓苔屬(Brassica)一、二年生草本, 原產於中國南部及東南亞
2. 依食用部位葉與花苔分葉用芥藍與薹用芥藍
葉用一年四季均可見,薹用多產於秋冬季
3. 淺根性,主根不發達鬚根多,莖直立
4. 葉互生, 卵或橢圓或近圓形, 濃綠,綠或黃綠色,葉面革質平滑或皺縮
5. 複總狀花序,花瓣分黃與白兩色
6.果實為莢果,種子近圓形褐色或黑色
備註:
芥藍的英文名稱為 Chinese kale
kale通常是指羽衣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sabellica), 如上圖
在維基百科中文版裡還有提到另外還有一種觀賞用的彩色羽衣甘藍(4)
這是網友沈佳靜分享的照片~又稱彩葉甘藍或葉牡丹
英文版 (Wiki-Kale)還有提到好多其他的葉型,如上(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