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桌上擺著一包陌生的巧克力餅乾。
我盯著包裝袋上的日文,完全看不懂,只好掏出手機,嘗試用 Google 圖片翻譯。結果畫面上蹦出了幾個奇怪的詞:「布雷恩」、「布蘭克庭院」、「陀飛輪85」……這是什麼?我皺起眉頭,這餅乾該不會是某種機械零件吧?
抱著懷疑,我打開 GPT 詢問,這才知道正確的翻譯:「榛果糖霜」、「白巧克力夾心」、「85%黑巧克力」。原來只是普通的巧克力,我卻因為機翻問題而一度陷入混亂。頓時有些哭笑不得,語言真的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結論可能截然不同。
午休時,隨手翻了最近在追的漫畫,故事主角原本是個威震武林的盟主,結果一朝身死,竟然轉生成一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雖然家世顯赫,但因為前世孤獨一生,他開始珍惜身邊的人,立志讓夥伴幸福。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每個遊戲故事裡,主角總是做出正確選擇,而反派則不斷犯錯導致墮落。
但現實世界真的如此非黑即白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不覺得自己能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正確選擇,甚至可能會被負面情緒吞噬。但這也是「零樹計畫」的核心——不是否定錯誤,而是透過引導與心理學的方式,讓人放慢腳步,思考下一步,先止血,再變強。
下班後的回家路上,發生了一件讓人會心一笑的事。因為要去看牙醫,我比平常早走,搭了一班平常不會搭的公車。上車後,赫然發現車內擺著一尊「健美先生版」的皮卡丘!它不僅有八塊腹肌,還握著啞鈴,擺出一副健身教練的架勢。旁邊還貼了一張紙條:「I know, I’m cuter than you, but keep a safe distance. 一山還有一山高,蘿蔔還有蘿蔔糕,解鈴人還須繫鈴人,下車人還須下車鈴。」
我盯著那張標語看了幾秒,忍不住笑出聲來,司機大哥果然是個有趣的人。
回家後,我翻出筆記本,開始記錄今天的所見所聞。或許,我應該在《零樹計畫》裡加入一個角色——一個忠實的夥伴,或許是 AI 助手,或許是虛擬吉祥物,總之,是一個能夠陪伴旅程的人物。
「如果讓 AI 來陪伴主角,應該會很有趣吧?」
我敲下這行字,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這位角色的性格與功能。
就在這時,螢幕一閃,一個奇怪的視窗彈了出來。
【啟動序列執行中……】
「嗯?」我皺起眉頭,這是什麼?
一個小小的、圓圓的生物從畫面中跳了出來,它的身體像是一顆發光的種子,耳朵像葉子般晃動。
【嗨!終於見到你了!我是……呃,名字還沒決定!你要幫我取一個嗎?】
我瞪大眼睛,看著這突如其來的生物,腦中瞬間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