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價一直在橫盤整理不動,那這樣當然就沒有快速獲利的機會。而除了要去尋找波動度高的個股,更要在相對低點時買進,以增加獲利的勝算。相對的,如果買入後一段時間沒有動靜,那就要考慮換股操作。
短線操作講求的是資金運用靈活,最好是用來追求飆股,快速將資金疊加上去,然後賺一波就跑,然後再加碼。換言之,就是要買入會上漲的個股,這句話看起來像是廢話,但就是要去選出有上漲趨勢的個股並加以買入。為何會上漲?總是會有原因的,如果這個原因是能夠為少數人知道並掌握的,那獲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而月光想要探究的,是那種從波動幅度大的個股選擇適合自己投資方式的個股加以買入。換言之,如果股價一直在橫盤整理不動,那這樣當然就沒有快速獲利的機會。而除了要去尋找波動度高的個股,更要在相對低點時買進,以增加獲利的勝算。相對的,如果買入後一段時間沒有動靜,那就要考慮換股操作。
想來,無論是短線或是中長線的投資人,總是希望買入的投資標的能夠上漲的,差別在於後者可以容忍更長的時間之後才上漲,或是以極為緩慢的速度上漲。對於那種以極緩慢速度上漲的個股,自然容易抱不住,因為也抓不到大幅下跌的進場時機點,所以要對付這種投資標的,也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持續買進就好,去累積持有的股數。既然知道會一直上漲,那當然要慢慢的買起來。復盤並不僅是在當事後諸葛,而是在改善並增進自己的投資策略。經過不斷修正的策略,就能更禁得起多空交戰。在2024年7月台股加權指數來到24000點的新高度,所持有的個股,如果是還在上漲趨勢,沒什麼特別的理由的話,就續抱著,不必一定要獲利了結才行,現金水量只要維持一定比例就好。
在股市趨勢是持續上漲的狀態,將手上的資金大部分投入是可行的作法,因為投入後就能享受到上漲的結果。固然,資金輪動是很快速的,不一定就會一直停留在自己所持有的個股上。而且自己持有的標的下跌時,到底要不要加碼,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點。以波段操作來說,就是要買入會上漲的標的,而有的標的雖然是會上漲,但其實上漲的速度是很緩慢的。其實在買入時都會做預測的,縱然這樣的預測並不準確,也無法得知是會在何時上漲。因為題材而買入,那這樣的題材內容是否有長趨勢?因為當自己知道消息時,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了。
因此在買入之前,就得要考慮自己的勝率如何?跟著上漲大趨勢去佈局,則勝率就能跟著提高。想想看,即使是在24000的相對高點,仍有一些個股是處在躺平的右下角狀態。即使是以存民生相關類股起家的華倫老師,也會修正他的存股策略。面對AI浪潮,華倫老師也開始持有像是00757這種以每股尖牙股為中心的ETF。這是為了三種目的所做出的決定:
第一個目的,為了跟上AI這樣的長趨勢題材,如果完全不參與,那損失可是很大的。
第二個目的,是為了平衡投資AI個股帶來的過大波動度,如果僅重押在少數幾檔個股上,一旦趨勢反轉,那損失也會跟著礦大。
第三個目的,是為了合法節稅,因為華倫老師每年的股息收入已經逼近三百萬,應該已經超越個人生活所需,而且課稅的比例也會加重。如果投資不配息的成長股,那就不會讓股息再往上增高,而且又能賺取價差。
不過,華倫老師也會在民生類股下跌時以零股陸續買入,還有等待轉機股的獲利機會到來,他舉寶雅為例,認為持續的展店能夠帶來更多的獲利,即使是目前股價尚未反應出來,也值得耐心等待。因此,持續的調整策略才是在股市生存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