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週馬拉松完賽訓練計劃 - 階段2:耐力強化(第5-8週)肌肉恢復增強大法

16週馬拉松完賽訓練計劃 - 階段2:耐力強化(第5-8週)肌肉恢復增強大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結合運動科學與營養學最新研究,針對此階段增加的訓練量與代謝壓力,提供精準恢復策略:

一、階段2訓練特徵與恢復需求

訓練類型

-節奏跑:

生理壓力源-糖原耗竭/氧化壓力

關鍵恢復重點-快速回補肌糖原+抗氧化

-階梯式長跑:

生理壓力源-肌肉微損傷/肌腱疲勞

關鍵恢復重點-蛋白質合成+結締組織修復

下肢力量訓練:

生理壓力源-延遲性肌肉痠痛

關鍵恢復重點-抗炎處理+離心肌群強化

二、分項恢復策略

1. 節奏跑後恢復(提升肝醣回補效率)

  • 黃金30分鐘:攝取 1.2g/kg 碳水 + 0.4g/kg 蛋白質(例:60kg者需72g碳水+24g蛋白)
  • 分子級補充:

- 添加 α-硫辛酸(300mg)提升葡萄糖轉運體GLUT4活性

- 搭配 支鏈胺基酸(BCAA 5g)降低肌肉分解


2. 長跑後恢復(修復肌肉微損傷)

  • 冷凍療法進階版:

- 跑後立即穿戴腿部加壓冰敷套(10-12°C,20分鐘)

- 結合 局部震動療法(50Hz頻率放鬆股四頭肌)

  • 睡眠期修復:睡前2小時補充 膠原蛋白肽(15g)+ 維生素C(1000mg)刺激肌腱蛋白合成


3. 力量訓練後恢復(預防DOMS)

  • 離心收縮專項處理:

- 深蹲後進行反向滑輪訓練(Eccentric Leg Press,負重120%1RM慢速下放)

- 使用 肌內效貼布(Kinesio Tape)貼扎股直肌降低腫脹

  • 酸鹼平衡:補充 **β-丙氨酸**(3.2g/日)緩衝乳酸堆積


三、營養強化矩陣(耐力期關鍵營養素)


| 營養素 | 攝取時機 | 作用機制 | 食物/補充品來源 |

|--------------|-------------------|--------------------------|-------------------------|

| 蝦紅素 | 晨起空腹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發炎 | 磷蝦油/雨生紅球藻 |

| 薑黃素 | 訓練後隨餐 | 調節COX-2酶減輕關節壓力 | 黑胡椒複合配方 |

| 鎂 | 睡前1小時 | 放鬆筋膜張力/改善抽筋 | 甘胺酸鎂+蘇糖酸鎂複合 |

| 水解乳清蛋白 | 力量訓練後15分鐘 | 快速刺激mTOR磷酸化 | 分離式乳清+酵素預消化 |


四、主動恢復升級方案

「動態筋膜重塑」流程(每週2次):

  1. 血流限制訓練(BFR):用加壓帶在50%動脈閉塞壓力下進行20%1RM負重深蹲
  2. 振動滾筒:用30Hz振動滾筒放鬆膕繩肌,每肌群2分鐘
  3. PNF伸展: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針對髖屈肌群做收縮-放鬆循環


  1. 五、神經肌肉疲勞監測


每日晨間檢測3指標:

  1. 垂直跳躍高度:下降>5%需調整當日強度
  2. 握力測試:非優勢手下降>10%提示中樞疲勞
  3. HRV心率變異度:使用Elite HRV App,若「準備度」<7分取消間歇訓練


六、分日恢復執行表

| 訓練日 | 立即恢復措施(0-2hr) | 延遲恢復措施(24-48hr) | 禁忌行為 |

|--------------|-----------------------|-------------------------|------------------------|

| **節奏跑日** | 1. 攝取高GI碳水+電解質飲<br>2. 冷水浴(12°C 10分鐘) | 1. 紅光療法(630nm 20分鐘)<br>2. 低強度單車45分鐘 | 避免長時間靜坐 |

| **長跑日** | 1. 震動泡沫軸放鬆<br>2. 靜態懸吊(TRX全身牽引) | 1. 漂浮艙鹽水療法<br>2. 肌筋膜刀處理足底筋膜 | 禁食超過4小時 |

| **力量日** | 1. 局部加壓冰敷<br>2. 補充HMB(3g)抗分解 | 1. 超音波深層熱療<br>2. 離心收縮訓練 | 避免高衝擊活動 |


七、恢復科技工具應用

1. **WHOOP 4.0手環**:監測「肌肉負荷」與「恢復需求」比例

2. **Hyperice Venom 2**:熱震動針對下背部與臀肌放鬆

3. **Therabody RecoveryAir**:氣壓壓縮靴促進下肢靜脈回流


八、階段2恢復禁忌警告

⚠️ **三不原則**:

1. 長跑後48小時內禁做靜態拉伸(加劇微損傷)

2. 下肢力量訓練後72小時禁穿緊身褲(影響血液回流)

3. 高強度日避免使用NSAIDs止痛藥(抑制肌肉修復)


此階段需特別注意 **肌筋膜滑動功能** ,建議每週進行1次「超聲波影像檢查」監測股外側肌與髂脛束的黏滯度。透過系統化恢復策略,可提升 **IIa型肌纖維比例** ,為後續配速跑階段建立能量代謝基礎。

avatar-img
Running to the Sky的沙龍
8會員
53內容數
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越野跑界小跑手,究竟有甚麼動力能讓他對大自然、跑步有一股熱愛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以下是針對「階段1:基礎體能建設(第1-4週)」的 **科學化恢復增強方案** ,結合運動生理學原理與實證研究,幫助新手最大化訓練效益並降低受傷風險: 一、冷熱交替療法(Contrast Therapy) 適用時機:長距離跑/技術練習後24小時內 操作方案: 1. 準備兩個水桶(10
以下是一份專為跑步新手設計的「16週半馬拉松完賽訓練計劃」。此計劃以「安全完賽」為核心目標,強調循序漸進的體能建立與避免受傷,同時融入跑步技巧指導,幫助你從零開始建構耐力。 訓練計劃基本架構 每週訓練頻率:4天跑步 + 1天交叉訓練 + 2天休息 關鍵原則: 1️⃣ 新手優先建立
進入越野跑的世界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樂趣的旅程,需要循序漸進的準備與知識。以下是我為初學者規劃的系統性指南,涵蓋從基礎準備到進階技巧的全方位建議: 一、建立基礎認知 1. 理解越野跑本質 - 區別於路跑:面對多變地形(泥土路、碎石、樹根、陡坡)、氣候適應與自主導航能力。 - 核心
以下是針對「階段1:基礎體能建設(第1-4週)」的 **科學化恢復增強方案** ,結合運動生理學原理與實證研究,幫助新手最大化訓練效益並降低受傷風險: 一、冷熱交替療法(Contrast Therapy) 適用時機:長距離跑/技術練習後24小時內 操作方案: 1. 準備兩個水桶(10
以下是一份專為跑步新手設計的「16週半馬拉松完賽訓練計劃」。此計劃以「安全完賽」為核心目標,強調循序漸進的體能建立與避免受傷,同時融入跑步技巧指導,幫助你從零開始建構耐力。 訓練計劃基本架構 每週訓練頻率:4天跑步 + 1天交叉訓練 + 2天休息 關鍵原則: 1️⃣ 新手優先建立
進入越野跑的世界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樂趣的旅程,需要循序漸進的準備與知識。以下是我為初學者規劃的系統性指南,涵蓋從基礎準備到進階技巧的全方位建議: 一、建立基礎認知 1. 理解越野跑本質 - 區別於路跑:面對多變地形(泥土路、碎石、樹根、陡坡)、氣候適應與自主導航能力。 -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