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週半馬拉松完賽訓練計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下是一份專為跑步新手設計的「16週半馬拉松完賽訓練計劃」。此計劃以「安全完賽」為核心目標,強調循序漸進的體能建立與避免受傷,同時融入跑步技巧指導,幫助你從零開始建構耐力。


訓練計劃基本架構

每週訓練頻率:4天跑步 + 1天交叉訓練 + 2天休息

關鍵原則:

1️⃣ 新手優先建立「有氧耐力」而非速度


2️⃣ 每週跑量增加不超過10%


3️⃣ 長距離跑前後48小時安排休息或輕鬆活動


4️⃣ 強制加入「步行間歇」降低關節壓力


週期化訓練階段


階段1:基礎體能建設(第1-4週)


目標:適應連續跑步30分鐘,學習正確跑姿與呼吸

關鍵訓練:

步行/跑步交替(例:跑1分鐘→快走2分鐘,重複8組)

技術練習:高抬腿、小步跑、後踢腿(每週1次,10分鐘)

長距離日:從3公里開始,每週增加0.5公里


階段2:耐力強化(第5-8週)


目標:連續跑步45分鐘,建立肌肉耐力

關鍵訓練:

節奏跑:以「能說短句」的速度跑20分鐘(心率區間Zone 2)

階梯式長跑:5km→6km→7km→8km(每週增加1km)

下肢力量:深蹲、單腿硬舉、保加利亞分腿蹲(每週2次)


階段3:半馬專項準備(第9-12週)


目標:完成12-15公里長跑,模擬比賽補給策略

關鍵訓練:

長跑補給實戰:每5公里補充能量膠+電解質水

坡道訓練:找緩坡進行8×30秒衝刺(強化臀腿力量)

模擬配速跑:用目標配速完成8公里(建議初學者配速6:30-7:00/km)


階段4:賽前調整(第13-16週)


目標:逐步減量,保留體力迎接比賽

關鍵訓練:

長跑減量:16km→12km→8km→比賽日

賽道勘查:至少1次在類似賽道地形的練習

裝備測試:比賽當天穿著的衣服/鞋子需提前磨合

一週範例課表(第6週)

週一:休息

週二:輕鬆跑35分鐘<br>(跑3分鐘/走1分鐘)

週三:核心訓練<br>(平板支撐+鳥狗式)

週四:節奏跑25分鐘<br>(心率Z2)

週五:瑜伽/動態伸展

週六:長跑9公里<br>(配速7:30/km)

週日:交叉訓練<br>(游泳/騎車30分鐘)


給新手的3大實戰建議

  1. 跑姿重點:

- 保持「身體微微前傾」,用重力帶動步伐

- 落地時腳掌位於臀部正下方,避免跨大步

- 手臂彎曲90度,前後擺動而非左右搖晃


  1. 傷痛預防:

- 每4週做「功能性動作篩查」(FMS)檢測動作模式

- 出現輕微疼痛立即執行「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抬高

- 必做「動態熱身」:高抬腿、開合跳、側向跨步(至少10分鐘)


  1. 心理建設:


- 使用「分段目標法」:將21公里拆解為5個4公里段落

- 建立「正念跑步」習慣:專注呼吸節奏與腳步聲

- 準備「應急方案」:賽前模擬抽筋/補給不足的處理流程


裝備與營養指南

  • 跑鞋選擇:到專業門店做「步態分析」,新手建議緩衝型(如Nike Pegasus、Asics Gel-Cumulus)
  • 服裝原則:避免棉質衣物,選擇聚酯纖維材質防止摩擦
  • 補給策略:

- 長跑前2小時:補充易消化碳水化合物(香蕉/燕麥粥)

- 每45分鐘:補充30-60克碳水化合物(能量膠/果泥)

- 賽後30分鐘內:攝取蛋白質+碳水(比例1:3)加速恢復


常見問題QA

Q:跑完膝蓋外側疼痛怎麼辦?

➔ 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ITBS),立即減少跑量,用泡沫軸放鬆臀中肌與大腿外側,並加強臀部穩定訓練。

Q:如何克服「撞牆期」?

➔ 確保碳水攝取足夠(每公斤體重6-8克),長跑時配速比輕鬆跑慢30秒/km,避免前半段過快。

Q:生理期如何調整訓練?

➔ 黃體期(經前)降低強度,生理期第2-3天可進行低強度有氧,使用衛生棉條+緊身短褲防止摩擦。


這份計劃已考慮新手的身體適應週期,執行時務必搭配「訓練日誌」記錄疲勞程度與睡眠質量。如果有任何異常疼痛或持續倦怠感,請立即暫停訓練並諮詢物理治療師。堅持完成16週後,你將擁有遠超「完賽」的體能與信心! 🏃♀️💨

(附:需要Excel版課表或配速計算工具,可留言索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nning to the Sky的沙龍
8會員
53內容數
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越野跑界小跑手,究竟有甚麼動力能讓他對大自然、跑步有一股熱愛呢?
2025/03/27
結合運動科學與營養學最新研究,針對此階段增加的訓練量與代謝壓力,提供精準恢復策略: 一、階段2訓練特徵與恢復需求 訓練類型 -節奏跑: 生理壓力源-糖原耗竭/氧化壓力 關鍵恢復重點-快速回補肌糖原+抗氧化 -階梯式長跑: 生理壓力源-肌肉微損傷/肌腱疲勞 關鍵恢復重點-
2025/03/27
結合運動科學與營養學最新研究,針對此階段增加的訓練量與代謝壓力,提供精準恢復策略: 一、階段2訓練特徵與恢復需求 訓練類型 -節奏跑: 生理壓力源-糖原耗竭/氧化壓力 關鍵恢復重點-快速回補肌糖原+抗氧化 -階梯式長跑: 生理壓力源-肌肉微損傷/肌腱疲勞 關鍵恢復重點-
2025/03/22
以下是針對「階段1:基礎體能建設(第1-4週)」的 **科學化恢復增強方案** ,結合運動生理學原理與實證研究,幫助新手最大化訓練效益並降低受傷風險: 一、冷熱交替療法(Contrast Therapy) 適用時機:長距離跑/技術練習後24小時內 操作方案: 1. 準備兩個水桶(10
2025/03/22
以下是針對「階段1:基礎體能建設(第1-4週)」的 **科學化恢復增強方案** ,結合運動生理學原理與實證研究,幫助新手最大化訓練效益並降低受傷風險: 一、冷熱交替療法(Contrast Therapy) 適用時機:長距離跑/技術練習後24小時內 操作方案: 1. 準備兩個水桶(10
2025/03/15
進入越野跑的世界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樂趣的旅程,需要循序漸進的準備與知識。以下是我為初學者規劃的系統性指南,涵蓋從基礎準備到進階技巧的全方位建議: 一、建立基礎認知 1. 理解越野跑本質 - 區別於路跑:面對多變地形(泥土路、碎石、樹根、陡坡)、氣候適應與自主導航能力。 - 核心
Thumbnail
2025/03/15
進入越野跑的世界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樂趣的旅程,需要循序漸進的準備與知識。以下是我為初學者規劃的系統性指南,涵蓋從基礎準備到進階技巧的全方位建議: 一、建立基礎認知 1. 理解越野跑本質 - 區別於路跑:面對多變地形(泥土路、碎石、樹根、陡坡)、氣候適應與自主導航能力。 - 核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看到參加路跑的朋友,是否也不自覺羨慕她們的青春活力與好身材呢?沒關係,只需要具備幾個簡單的基本條件,一樣可以在路上輕鬆跑5~10公里,如果想挑戰自己,跑一次半/全馬來也可以,此篇文章將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分享如何訓練。
Thumbnail
看到參加路跑的朋友,是否也不自覺羨慕她們的青春活力與好身材呢?沒關係,只需要具備幾個簡單的基本條件,一樣可以在路上輕鬆跑5~10公里,如果想挑戰自己,跑一次半/全馬來也可以,此篇文章將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分享如何訓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七個月來跑步的心得與經驗,包括目標設定、熱身和收操的重要性、尋找跑步教練、與他人一起跑步的動力、減重與跑步的關係,以及冬天跑步的困難。文中也表達了對於持續跑步以維護健康的意願。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七個月來跑步的心得與經驗,包括目標設定、熱身和收操的重要性、尋找跑步教練、與他人一起跑步的動力、減重與跑步的關係,以及冬天跑步的困難。文中也表達了對於持續跑步以維護健康的意願。
Thumbnail
馬拉松倒數196天,本周的運動紀錄 周一:太極拳3小時 周三:4公里(跑步機) 周四:6公里 週五:羽球1.5小時 周日:10公里 以前感到內耗的時候就會去跑步,久而習慣成自然,感謝當下的步伐和身體的疲憊總把我拉回平靜的狀態,成為我情緒的部分救贖,直到現在都是。 這是我這禮拜
Thumbnail
馬拉松倒數196天,本周的運動紀錄 周一:太極拳3小時 周三:4公里(跑步機) 周四:6公里 週五:羽球1.5小時 周日:10公里 以前感到內耗的時候就會去跑步,久而習慣成自然,感謝當下的步伐和身體的疲憊總把我拉回平靜的狀態,成為我情緒的部分救贖,直到現在都是。 這是我這禮拜
Thumbnail
練跑迎來第二周,這周的紀錄: 4/1周一 輕鬆跑2k with 跑步機 4/2週二 輕鬆跑4k 共花時間:34:26;平均配速:8'36''/1 km 4/5週四 輕鬆跑5k 共花時間:38:48;平均配速:7'45''/1km 4/7週日 輕鬆跑8k 共花時間:01:02:55;平均配速:
Thumbnail
練跑迎來第二周,這周的紀錄: 4/1周一 輕鬆跑2k with 跑步機 4/2週二 輕鬆跑4k 共花時間:34:26;平均配速:8'36''/1 km 4/5週四 輕鬆跑5k 共花時間:38:48;平均配速:7'45''/1km 4/7週日 輕鬆跑8k 共花時間:01:02:55;平均配速:
Thumbnail
進入第一周練習,過得還算輕鬆,沒有給自己設太難的目標,重點是要出門跑就是! 我參考的是ASICS設計的新手半馬訓練菜單,這禮拜的目標是輕鬆跑3K、4K、7K。雖然說是輕鬆跑,不過對我這個新手來說,是也不怎麼輕鬆🤣不但呼吸會亂掉,腳還超痠! 第一天選了住家附近的湖跑步,可以一邊看漂亮的風景一邊跑
Thumbnail
進入第一周練習,過得還算輕鬆,沒有給自己設太難的目標,重點是要出門跑就是! 我參考的是ASICS設計的新手半馬訓練菜單,這禮拜的目標是輕鬆跑3K、4K、7K。雖然說是輕鬆跑,不過對我這個新手來說,是也不怎麼輕鬆🤣不但呼吸會亂掉,腳還超痠! 第一天選了住家附近的湖跑步,可以一邊看漂亮的風景一邊跑
Thumbnail
{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者方得自由}- 康德 訓練數據-第5週 訓練時程:03/04~03/10 03/05>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4.83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前一天的下午有多增加了爬山,滿多的階梯,對於大腿的肌肉刺激很有感,今天在跑步的時候,雙腳出來
Thumbnail
{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者方得自由}- 康德 訓練數據-第5週 訓練時程:03/04~03/10 03/05>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4.83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前一天的下午有多增加了爬山,滿多的階梯,對於大腿的肌肉刺激很有感,今天在跑步的時候,雙腳出來
Thumbnail
{我學會了二件事,第一,你不應該放棄;第二,你不必要向任何人解釋你的堅持!} 訓練數據-第3週 訓練時程:02/19~02/25 02/20>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6.44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Thumbnail
{我學會了二件事,第一,你不應該放棄;第二,你不必要向任何人解釋你的堅持!} 訓練數據-第3週 訓練時程:02/19~02/25 02/20>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6.44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Thumbnail
{跑步不難,難在你穿起鞋子走出門的那一刻} 訓練數據-第2週 訓練時程:02/12~02/18 02/13>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4.83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今天跑的狀態很不錯,沒有太多的疲勞,雖然距離不長,在心率狀態效果是提升的。 強度>4強(1非常弱~5非常強);自覺努
Thumbnail
{跑步不難,難在你穿起鞋子走出門的那一刻} 訓練數據-第2週 訓練時程:02/12~02/18 02/13>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4.83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今天跑的狀態很不錯,沒有太多的疲勞,雖然距離不長,在心率狀態效果是提升的。 強度>4強(1非常弱~5非常強);自覺努
Thumbnail
{你不會很厲害才開始,而你會開始才有可能很厲害} 訓練數據 訓練時程:02/05~02/11 02/09>指標跑(熱身2分鐘+隨便跑5分鐘+緩和2分鐘) 當天的天氣冷,訓練的內容沒有給指定的目標,所以就隨意的亂跑,結束後也沒有達成率的問題,也許是第一週的第1天正在收集所有數據的基礎。
Thumbnail
{你不會很厲害才開始,而你會開始才有可能很厲害} 訓練數據 訓練時程:02/05~02/11 02/09>指標跑(熱身2分鐘+隨便跑5分鐘+緩和2分鐘) 當天的天氣冷,訓練的內容沒有給指定的目標,所以就隨意的亂跑,結束後也沒有達成率的問題,也許是第一週的第1天正在收集所有數據的基礎。
Thumbnail
我為甚麼跑步?為何參加跑步訓練營? 大破 PB 的關鍵,除了日常練習的累積,你還需要一個定心丸,它是日常訓練的環境。
Thumbnail
我為甚麼跑步?為何參加跑步訓練營? 大破 PB 的關鍵,除了日常練習的累積,你還需要一個定心丸,它是日常訓練的環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