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ETO

說服ET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職場上你想說服客戶或上司採用你的提議,生活中你想要說服朋友認同你的主張,如何讓對方接受你的提議,展現成功的說服力呢?不妨參考以下ETO的三個步驟:


一、Empathy同理心:

我們若不能先理解對方為何要這樣做,就很難讓對方願意接受你的提議,所以不管你認為對方原先作法有多麼愚蠢或不可思議,要說服他人之前都需先理解對方的想法,我們可以用傾聽提問或是複述對方重點的方式,來理解對方的動機與目標需求。

例如:請問您做這決定的目的或原因?請問您想要達成的效益或目標?


二、Together同在:

當你清楚對方的動機或目標後,首先回應對他想法的理解,也表明與他朝著同一目標共同努力的誠意,爭取與他合作一起解決問題。

例如:我瞭解你這樣做的原因是要促進部門團結,對嗎?那如果有其他替代方案,您願意參考嗎?我可以和你一起思考這個問題嗎?


三、Option選擇方案:根據對方的風格與背景,選擇以下較適合的說服方案。

1.強調好處:跟對方說明你的替代方案可以為他帶來的效益。

例如:若是我們把原本假日戶外團建改成週五室內茶會,一些不方便假日外出的同事也可以參加,參加人數更多也更有助於同仁交流,您覺得如何?


2.列舉壞處:說出原本方案的風險,請對方考量取消方案。

例如:團隊裡怕曬怕熱的同事不少,我擔心戶外團建反會激起他們的不滿,反倒傷害部門團結,達不到原本期待。


3.提供選擇:給對方兩種以上方案作選擇,讓對方不是被說服而是做選擇,但因為兩種方案都是你先思考過的,所以是說服對方的好方法。

例如:老闆,您上次說要辦理促進部門凝聚力的活動,我這邊設計了兩種方案,一種是部門旅遊,一種是室內茶會,請您裁示。


4.肯定認可:藉由肯定對方能力,來達到說服的目的。

例如:這件事我想了許久,也只有您有這能力幫忙,才冒昧前來請託。


5.得寸進尺:又叫做「登門檻效應」,如果一隻腳先踏上門檻,就比較容易走進門了,所以剛開始提出一個很小的請求,然後過一陣子再提出較大的請求,這時對方比較會同意,這是源於人們喜歡做事有一致性,也不想他人評價自己善變。

例如:請問可以請您參加這場活動開幕?太感謝您同意出席了,想請您出席時上台分享對這活動的支持與期待,您覺得方便嗎?


6.以退為進:和得寸進尺相反的,是先提出一個對方可能會拒絕的大請求,被拒絕後再提出一個真實目的的小請求。

例如:你週六週日這兩天可以來參與部門活動嗎?那可以就來週六半天嗎?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給人提議的前提是確認對方此時正需要你給他一些建議,否則強扭的瓜不甜、強求的事不順。不能理解對方的說服常是危言聳聽,不能同在的說服那是強人所難,沒有因時制宜的選擇方案常會徒勞無功,善用說服ETO才能將道理說得通。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5會員
167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同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員工離職究竟是損失還是轉機?本篇回應一位主管的提問,深入探討資深員工價值、離職責任歸屬與管理者該承擔的角色。離職損失不只看年資,更關乎貢獻與管理策略。學會辨析真因,才是真正的領導力修煉。
馬斯克點出領導最大挑戰:「建立能說真話的反饋系統」。本篇從他的一句話出發,探討領導者如何打造真正開放、坦誠與長久運作的組織反饋文化。不是靠英明決策長久,而是靠制度防錯、集體進化。
三十歲的職涯焦慮,該堅守穩定現狀,還是勇敢跳槽挑戰?一位畢業生的諮詢,引出對職業倦怠、自我成長與長期目標的深刻思辨。本篇分享實用評估法,幫助你在人生關卡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員工離職究竟是損失還是轉機?本篇回應一位主管的提問,深入探討資深員工價值、離職責任歸屬與管理者該承擔的角色。離職損失不只看年資,更關乎貢獻與管理策略。學會辨析真因,才是真正的領導力修煉。
馬斯克點出領導最大挑戰:「建立能說真話的反饋系統」。本篇從他的一句話出發,探討領導者如何打造真正開放、坦誠與長久運作的組織反饋文化。不是靠英明決策長久,而是靠制度防錯、集體進化。
三十歲的職涯焦慮,該堅守穩定現狀,還是勇敢跳槽挑戰?一位畢業生的諮詢,引出對職業倦怠、自我成長與長期目標的深刻思辨。本篇分享實用評估法,幫助你在人生關卡做出不後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