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藍煙從泥製的炭爐頂飄出,這道煙是用來判斷製炭到達什麼程度,隨著兩小時、四小時過去,煙也變得更清、更淡!從洞口看進去爐內,要從原本300度燒灼的藍色火焰,直立的木頭全都成了「黃金之色」,撒入灰讓木炭降溫成形,並將一塊塊木炭挖出埋在土壤裡,這份工作的難處正是得忍受高溫,但是花屋浩先生說到他站在一旁聞著這股悶燒的味道特別好聞,「反正人都要工作,每天燒炭對他來說很快樂。」花屋先生的職人精神確實讓我感到敬佩。「燒炭」是這座「古屋敷村」中多年來的傳統技藝,當地男人未經歷現代化之前就一直在做這份工作,白天到山上砍樹花了超過一天的時間製炭而後回家,《日本國古屋敷村》就此紀錄下這我從未想像的過程,也是這部作品值得用16mm膠卷觀看的理由,在國影中心的大銀幕上看「燒炭」實在太美了。

這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紀錄片,展現出小川紳介導演與整個攝影團隊融入當地農民生活多麼徹底。電影上半部分風格如同學生在教室裡觀看的科普影片,呈現出他對當地的農業進行的科學研究,要揭開這座山村的稻穗無法受精結穀之謎。原來是受到南方來的冷空氣「白南」影響,事實上「白南」早有歷史記載,卻在這時期頻繁從山上降下,片中導演透過實作手作來清楚講解他們的發現,製作山地的模型並用乾冰來替代薄霧,這一幕成了讓人難忘的場景。他也用顯微鏡來觀察玻片之下的稻穗,並用ABCD來進行區分,藉此看出特定區域會有多少成順利結成稻米。他更是把手伸到地下,觀察稻米下土壤中的紅色帶,使用教學道具來講述鐵變成氧化鐵的過程。


《日本國古屋敷村》彷彿就是村民們在高山上採集到的海底貝殼化石,紀錄下這座無人知曉的山村,這是何等珍貴,或許在數百年千年前,我們也都沉在海底。「因為沒有人能活那麼久。」我們無從得知真相,但透過拍攝紀錄片的方式,觀眾得以一窺五十年前的日本村民們如何生活,片中穿著插著「現代化」對當地人造成的影響,明明建了一條公路帶來便捷,卻讓古屋敷村的村民變得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隨著那條公路搬去大都市,老者感嘆道「看來人心哪!也都被現代化了!」自己並沒有土裡土氣過得像原始人,他要證明就算在山裡也有活著的權利。我由衷感謝小川紳介拍出了《日本國古屋敷村》這部作品,太喜歡片中穿插的手繪畫作,以及片尾收攏所有故事的詩句,就像奶奶哼唱的歌曲中提到的,他們都不只是山上不起眼的木炭,他們過去也是美麗的櫻花樹。而另一名奶奶則講述村子裡節慶施放煙火時的回憶片段,我也跟著能夠想像那樣子的戰後年代,人們如何從悲傷的氛圍中重建人生,山下的人們也會再度上山來看你們的。

🎶延伸聽歌: #李竺芯 《#足芳足芳》

====================================
國影中心 場次
05.17 〈六〉 17:00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影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