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圖
沈渦(Shen Wo),年約38,前警局犯罪心理分析師。喜歡在夜裡喝咖啡、聽古典樂,素有「神探」的美譽。辦案理性,能輕易洞察案情。
黎安度,自稱黎盜(Leto),每次犯案後都留下一句詩的神秘竊賊,有「詩賊」雅號。也是沈渦探案生涯中遭遇到的最大對手。
詩賊初現
《月亮藏起了珠寶》
登場人物:
韓子熙
28歲,老李的徒弟,也是周一偉警大時期的學長。
臺北信義區的雲頂大廈——頂樓私人典藏室
失竊的是一對藍鑽和粉紅鑽耳環,分別為14.54克拉的「阿波羅藍鑽」和16克拉的「阿特米斯粉紅鑽」。
這對耳環在日前瑞士日內瓦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5,740萬美元(約4.4億港元,約台幣17億2900萬元)的價格成交。據報導,是由一位匿名亞洲買家購入。
蘇富比(Sotheby's):
成立於1744年,總部位於倫敦和紐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知名藝術拍賣行。蘇富比拍賣的品項廣泛,包括藝術品、珠寶、名錶、葡萄酒等,並且提供私人藝術買賣及藝術貸款服務。
佳士得(Christie's):
成立於1766年,與蘇富比並列為全球兩大頂級拍賣行。佳士得總部位於倫敦,業務範圍與蘇富比相似,以拍賣高價藝術品聞名。
這對耳環不僅在拍賣史上創下了最高成交價,因其稀有的彩鑽品質而備受矚目。
無監視器畫面、無入侵痕跡,保全人員也都沒有察覺任何異樣。現場唯一線索,是桌上一張白卡片。卡片上留有一句詩:
「今夜不見月亮,卻有人從月光裡取走沉默。」
警方錯愕,唯有沈渦看著那句詩:「這不僅是留言,還是聲明。」
詩賊檔案:「黎盜(Leto)」。
代號由來:Leto,希臘神話中的月神之母。
犯案風格:每起案件都會留下手寫的詩句。
犯罪時間:多在滿月或新月期間。
傳聞身份:有人猜測他是前文化部修辭專家、也有人認為是退役情報員。
第一章:沉默之光
沈渦站在雲頂大廈的頂樓典藏室,雙手插在灰色風衣口袋中,目光停在那張白卡片上良久。
「今夜不見月亮,卻有人從月光裡取走沉默。」
沈渦輕聲唸了一遍,口氣像是與自己辯論,也像在與某個熟識的對手隔空對話。他轉頭望向窗外的夜空——果然,今晚滿是烏雲,不見月亮。
「不見月亮,代表現實中看不見的東西;從月光裡取走沉默……」
「說的是,從不可見的東西中奪走了一樣更抽象的東西——沉默。」
韓子熙翻著記錄板,有些不耐:「沈Sir,您覺得這竊賊到底想幹嘛?」
「留下的詩,像是戰帖,這對耳環不只貴重,還是一種權勢的象徵。」
他走向展示台。玻璃完好無損,電子鎖未遭破壞,紅外線防護毫無異常。彷彿那對耳環不曾存在過。
「黎盜(Leto),應該不是單純為了這對名貴的耳環。」
韓子熙皺眉:「那他是為了什麼?」
沈渦凝視玻璃台底部一角:「名聲…… 還有,他把這當成遊戲。」
第二章:第一條線索
清晨,警方調閱了整棟雲頂大廈三日內的出入紀錄,無可疑人員;所有監視畫面皆無異狀。唯獨,在案發當晚凌晨1:42分,頂樓後梯的光感電燈微微閃爍了0.6秒。
「這是唯一的異常?」沈渦問。
「是的,而且那處後梯直通天台,不在主要監控範圍內。」韓子熙道。
沈渦站在那處樓梯口,眯起眼睛:「僅0.6秒,不像是燈泡故障。倒像受到外物的干擾。」
他轉身回到頂樓,從自己的隨身袋中拿出一個小型光譜分析儀,朝展示台四周一掃。
數據讀數微微一跳。
韓子熙:「這是?」
「某種特製石墨粉末的殘留。」
「粉末殘留?」
「是一種能干擾攝影機與紅外警報的微粒塗料。這塗料,目前只有兩家國際軍工研究機構在試驗性販售。」
「所以,我們追不到?」
「不,他留下了座標。」
「座標?」韓子熙一愣。
沈渦拿出那張白卡,在紫外燈下慢慢轉動,卡片背後浮現出一行隱字——座標數字與時間碼:25.0330 N, 121.5624 E,今晚11:47。
第三章:午夜之約
11:40,沈渦抵達座標上的地點——是國父紀念館前的一片水池廣場,夜色濃如墨。他站在池邊,四周人煙寥落,只有遠方的燈光映出他與倒影的身影。
11:47,一道風掠過。
一人影緩步走來,黑色帽簷遮住大半臉龐,修長的身形、從容的步伐,手中拿著一把銀製折扇。那人站在十步之外,未再前行。
「你是黎盜(Leto)?」沈渦問。
那人輕笑一聲。
「能找到詩的出口,也算是有本事的人。」
「耳環在哪?」
「不急,看完詩再說。」
黎盜(Leto)說完,將折扇打開,丟向空中,出現了幾個字:
「誰在深夜敲響你心中的門?」
風過之後,人影不見,地上只留下那把折扇。
沈渦撿起扇子,低聲自語:「黎盜(Leto),我接受你的挑戰。」
《鋼琴之夜》
登場人物:
韓子熙
28歲,老李的徒弟,也是周一偉警大時期的學長。
梁原真
曾是北藝大的客座教授,三年前離職。
第一章:失蹤的三枚琴鍵
臺北藝術大學(TNUA)音樂廳,在昨晚舉行完一場封閉的鋼琴獨奏會後,警鈴於凌晨3:17分響起。現場無破壞痕跡,可蕭邦曾用的百年古董鋼琴上的三枚原始琴鍵卻悄然失蹤。這架鋼琴是鎮校之寶,未公開展示,平時也僅供師生內部觀賞。
琴蓋內側,一張卡片上寫的:
「誰在深夜敲響你心中的門?」
沈渦抵達現場,皺著眉將卡片捻起。現場除被取走琴鍵外無其他痕跡,連警報似乎都是刻意觸發的。
「又是他…… 」
「嗯,他在等我們解開這句詩。」
第二章:詩的隱喻
「誰在深夜敲響你心中的門?」
「黎賊留下這句詩,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深夜”、“敲門”、是否有著怎麼樣的關聯?」
警方調查近年在北藝大任教過的人員名單,發現一名客座教授梁原真三年前突然辭職,當時與校方鬧翻,原因未公開。
同時,黎盜留下的詩句背後,留有一行字:
「A-112,時間23:00。」
這是校內老舊教學樓的一間鋼琴練習室,已多年未啟用。
第三章:深夜琴房
深夜十一點,沈渦孤身一人前往A-112。門未上鎖,裡頭空無一人,唯有一架破舊直立鋼琴,書桌上有五張樂譜,以及牆上的掛鐘——指著11:47,但顯然壞了。
他翻開樂譜,每一頁都有不同的「音階符號變體(升、降與還原記號)」,實為摩斯密碼組成;轉換後,為英文五個字母——G-U-I-L-T。
「誰在深夜敲響你心中的門?」
「是Guilt,罪惡感。」
經查證,梁原真當年曾向校方檢舉一起性騷擾醜聞,卻被封口處理。事件女學生離校後失聯至今。而受保護的教授,正是本案鋼琴保管負責人之一。
「消失的三枚琴鍵,是三聲敲門的象徵,也或許是求救訊號。」
第四章:門後的人
在校園的舊錄音室裡,黎盜(Leto)再次與沈渦對話,透過喇叭播放出聲音:
「沈渦,你追到了這裡,代表你聽見了那三聲敲門聲嗎?」
聲音靜止後,一道燈照向角落,展示一只玻璃箱,裡面擺著三枚失竊琴鍵。
失竊的鑽石耳環,也完好無損地置於典藏室的玻璃台上。
第五章:下一句詩
案件落幕,黎盜依舊未被逮捕,卻讓全臺知道了這件想被極力掩蓋的醜聞。
就在案件報告封存前,一張新詩卡悄悄放在沈渦辦公室的桌上:
「聲音消失前,是誰還在傾聽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