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上起床,你可能要做出這些選擇:
- 今天穿什麼衣服?
- 早餐吃什麼?要外帶還是自己煮?
- 要先回 email,還是先處理報告?
- 午餐要跟誰約?還是自己吃?
- 要不要回那封訊息?還是先放著?
到了下午,你卻突然覺得:
「我怎麼什麼都不想做了?」
「好像很累,但又說不上哪裡累…」
這種說不出的疲憊,很可能來自一種現代文明病: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
💡 什麼是決策疲勞?
心理學家指出:
當我們一整天面對太多需要「做決定」的情境,大腦的意志力資源會逐漸消耗,進而影響判斷力與行動力。
這種狀態就像手機電量越來越低——
到了一定程度,你的大腦會選擇「關閉非必要應用程式」,結果就變成:
- 開始拖延
- 隨便應付
- 做出草率或衝動的選擇
- 一整天什麼都沒做,卻覺得累
📉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陷入決策疲勞?
因為我們的選擇太多了!
- 穿搭要有風格、健康、場合感
- 午餐有 Uber Eats、foodpanda、百貨美食街、健身餐盒……
- 手機有 50 個 App,訊息同時來自 IG、Line、Telegram、Slack…
甚至連休息都要選:
「我要放空看劇,還是來一場深度閱讀?」
我們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大腦太忙了
。
🧠 精力比你想像的珍貴
知名人物如歐巴馬、賈伯斯、祖克柏,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的衣櫃裡幾乎只有同一款衣服。
為什麼?
他們不想浪費大腦能量在「不重要的決定」上。
這不是懶惰,而是節省意志力,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 三個方法,幫助你減少決策疲勞
✅ 1. 制定「預設值」:不想每天想,就一次決定好
- 早餐固定一種
- 每週固定幾套穿搭
- 每天的第一件事永遠是「寫計劃」或「10分鐘閱讀」
✅ 2. 規律化日常:讓大腦進入節奏模式
當一件事變成習慣,就不再需要決策,減少能量損耗。
✅ 3. 把重要決策安排在早上
早晨是意志力最飽滿的時候,適合處理需要判斷與創造力的事情。
🔁 拖延,可能不是因為你懶,而是你「選太多了」
請你不要再責怪自己為什麼提不起勁、做不出選擇、總是在切換模式。
也許你只需要的,是少一點選項,多一點節奏感。
讓生活變簡單,讓注意力更集中,
你就能重新找回「做事的能量
」。
💬 你也常被「選擇太多」搞得疲憊嗎?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最常陷入「決策困境」的時刻!
也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讓生活變簡單、找回掌控感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個手、收藏或分享出去~
讓更多在選擇迷宮裡的人,找到回到「行動狀態
」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