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為什麼我每次只做一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又到了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本文首次發佈為星期日),又是一個提示着我要發佈文章的一日。平常我都會有很多想法,只怕急於發表而思考得不夠客觀又有盲點,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今次的文章是分享我的個人做法,希望表達出來夠公平不會帶有太多說教意味。討論一下為什麼我每次只做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平時吃飯的時候會不會一邊看着手機、一邊把食物送進口中?或者吃飯時總會把電視開着,一隻手拿着手機,一隻手拿着筷子把食物送進口?在我觀察餐廳食客還有家人、朋友的吃飯模式,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至少看着一個螢幕吃飯。在今日大量資訊可以接收的時代,我們的感官都習慣了「有事要做」的模式。例如一個人在吃飯,品嘗着食物送進口中帶來的滿足感,但眼睛無事可做的話,就想要找劇集、影片來看。都是有邏輯可遵從的思維。


不過對於筆者的習慣,我是沒有辦法吃飯同時又看螢幕。


在字面上閱讀起來,可能會令各位讀者感到匪夷所思。心想着會不會正閱讀着某位深山怪人的文章,是多久與資訊脫節才會不能一心二用?


說起這個問題,應該是在手機流行時,我已經在吃飯時把手機收好,吃完飯再看訊息。可能個人習慣使然,我喜歡尋根究柢地思考,就是想專注把事情做好,完成後再接着做另一件事。即是說在吃飯時候我會專注品嘗着食物的味道,想着廚師是用煎、焗、炒還是炸的方法烹調。加入了什麼配料而煮出這個味道。同時作為喜歡口腹之慾的人,我都想盡情享受着每次在我口中的味道。我會專注於進食和咀嚼,以至於不能分心地看其他外界事物,甚至不能在吃飯時回應其他人同桌一同吃飯的人提出的問題。


如果說家人、朋友和我一起吃飯時問問題,我都會說:「現在答不到你,待我吃完再講。」滿口食物的話,開口說話食物殘渣會掉下來,而且食物的阻礙可能令其他人聽不清楚我說的話。所以這個不是裝模作樣,裝作端莊外表而拒絕回應,是實際上做不到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


在個人的經驗總結,一心多用的話,會帶來什麼事都不能發揮得最好的結果。


一次同時處理多件事,就不能專心做好一件事,假如有人同時做多件事目的是希望更有效率,可以節省時間的話。根據個人能力而言,可能並不能雙方都兼顧好。最後得出的結果可能要額外再投入更多時間去處理,倒不如把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專注進行一件事,把自己可以用盡的能力發揮得最好,完成後再做另一件事。

⋯⋯

而在現今社會中,能夠把能力發揮出得最好的人,可以獲得的機會都比其他人多。以下我舉出幾個簡單例子:


1.在香港一天的賽馬日裏,大約會有八至十一場賽事。騎師會有機會在一天出賽多於一次的賽事。這個基於馬主、練馬師、騎師商量之後決定。例如在一個賽馬日中,第一、三、五場都會有同一位騎師出賽,騎的卻是不同的馬匹。


你可能會想,一天重複出賽,騎師的表現會不會因為疲倦而力有不逮?不能安排未出過賽的騎師出賽嗎?他們因為未出過賽而有更好的體力。


會這樣操作是因為騎馬技術最好的騎師都會被安排出賽即使騎師已經出過賽,他也是長期保持身體狀況良好可以繼續應付接下來的賽事。這樣的機會就不輪到沒有人相識,技術未到最頂尖的人。這個例子說明:專注成為最好,得到的機會也是最多的。


2.上市股票有很多,在版塊輪動下只有幾隻是優於大盤,言而就算是最近大勢做好的版塊中,人們只把錢放在版塊的中獲得盈利最多的龍頭。例如投資者看好汽水是一種長期都有需求的飲品,而如果他認為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更受人歡迎的話,就會買可口可樂的股票而不會買競爭對手百事可樂的股票。而因為投資者只買最他認為最好的股票,因此資金都集中在龍頭公司。繼而令股價上升,做成資金愈多就愈做愈大循環。


3.資金雄厚的大公司壟斷情況也有相似原因,因為人們只會光顧自己知曉的商店,因此商店會愈做愈大。


而一般大眾如我們,在沒有大資源可以帶來更多機會的情況下。想要突圍而出更應該專注用心做好自己專業,令人認識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只要用心做這個獨特性,默默耕耘,一步一步做好、累積好的經驗。因為自己的專注努力而成為自己的專長時,外在環境會給予我們更多的機會,自然在做自己專長中又能令形勢更加如自己所期待更得心應手。


總結一下,出於個人習慣,我認為專注做一件事可以帶來最高的效率,而且把專注的事成為專長後將會得到更多的機會令自己處於有利的趨勢。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專注只做一件事中,一步一步建立的專注力和習慣令我感到踏實和穩定有安全感。之後成功也會隨着這些小小處事方法而到來。


今篇完!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訂閱、心、likecoin!

https://www.buymeacoffee.com/fionkwankwan

https://medium.com/@fionkwankwan/subscribe

https://button.like.co/fionkwankw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很喜歡魯凱族長輩的思維 好好做好一件事 不要搞其他奇奇怪怪的~跟這個主張特別切合
bye-avatar-img
2024/06/27
我跟你說啊~台灣還有人過斑馬線都要看手機,這是要罰錢的(大約港幣70元),也有的人坐在電單車(摩托車)後面也要看手機,都是年輕人為多..
心寶-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28
二宮 太危險了吧!心臟也太大顆了!
avatar-img
心寶的沙龍
29會員
84內容數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承擔着不同的角色,過着合乎別人期望的人生。但其實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才是正視自己需求的時刻。關於離群、合群我們要如何取捨?
心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到今日為止,認識你只有五天時間,在四個晚上入面,有兩個晚上也是哭着睡的。作為一個熱衷自我暴露的作者,如此大的情感,實在很好發揮。既然每個星期也要寫一篇文,倒不如趁機寫下來。
2025/05/01
到今日為止,認識你只有五天時間,在四個晚上入面,有兩個晚上也是哭着睡的。作為一個熱衷自我暴露的作者,如此大的情感,實在很好發揮。既然每個星期也要寫一篇文,倒不如趁機寫下來。
2025/04/28
這個題目在草稿欄內保存了三個星期,沒有寫成文章的原因是自覺是經驗不足的小散戶還教人投資,會不會太過不自量力?但其實以往我出過的文章,都沒有自覺完美的認識,就已經寫文章抒發。所以同樣地,我用和大家交流想法的心態寫出文章。如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教。
Thumbnail
2025/04/28
這個題目在草稿欄內保存了三個星期,沒有寫成文章的原因是自覺是經驗不足的小散戶還教人投資,會不會太過不自量力?但其實以往我出過的文章,都沒有自覺完美的認識,就已經寫文章抒發。所以同樣地,我用和大家交流想法的心態寫出文章。如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教。
Thumbnail
2025/04/21
近日和家人到放題任食餐廳吃飯,有感而發想到自律的話題,想講一講經。有感而發。
Thumbnail
2025/04/21
近日和家人到放題任食餐廳吃飯,有感而發想到自律的話題,想講一講經。有感而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收藏從未停止,實踐從未開始。」根本直戳我的弱點,生活中有太多以為自己會做,但實際從未開始或是一曝十寒,因為可以先收藏起來反而失去立即實現的急迫性,生活中有千百個理由偷懶,沒時間根本就不是什麼藉口,就像是這兩天多了兩天的颱風假,卻好像也沒有有效的運用。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句話「收藏從未停止,實踐從未開始。」根本直戳我的弱點,生活中有太多以為自己會做,但實際從未開始或是一曝十寒,因為可以先收藏起來反而失去立即實現的急迫性,生活中有千百個理由偷懶,沒時間根本就不是什麼藉口,就像是這兩天多了兩天的颱風假,卻好像也沒有有效的運用。
Thumbnail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一個日更仔。我每天會固定在 IG 上發一則圖文創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給自己一個作業,練習流程化,把例行公事優化到最好。很多事都已經流程化了,像是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這些都是流程化。 我們喜歡流程化,是因為大腦需要減少思考。思考會讓大腦消耗大量資源,流程化能減少時間上的消耗。
Thumbnail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一個日更仔。我每天會固定在 IG 上發一則圖文創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給自己一個作業,練習流程化,把例行公事優化到最好。很多事都已經流程化了,像是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這些都是流程化。 我們喜歡流程化,是因為大腦需要減少思考。思考會讓大腦消耗大量資源,流程化能減少時間上的消耗。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又到了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本文首次發佈為星期日),又是一個提示着我要發佈文章的一日。平常我都會有很多想法,只怕急於發表而思考得不夠客觀又有盲點,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今次的文章是分享我的個人做法,希望表達出來夠公平不會帶有太多說教意味。討論一下為什麼我每次只做一件事。
Thumbnail
又到了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本文首次發佈為星期日),又是一個提示着我要發佈文章的一日。平常我都會有很多想法,只怕急於發表而思考得不夠客觀又有盲點,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今次的文章是分享我的個人做法,希望表達出來夠公平不會帶有太多說教意味。討論一下為什麼我每次只做一件事。
Thumbnail
剛剛跳脫的原因為何
Thumbnail
剛剛跳脫的原因為何
Thumbnail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Thumbnail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Thumbnail
每天想著要發文,有時候光是想著要寫什麼,就很傷腦筋。特別是在那些剛好沒有「前幾天多寫了一些東西」而留存下來、可以快速修改之後使用的備用文字。然而這樣的日子,大約是目前日常的八成以上,更不要說,再加上可能某些日子因為下班後還有行程而晚歸,使得可以寫字的時間更短更短了。比如此時此刻。 不過,這麼似乎也
Thumbnail
每天想著要發文,有時候光是想著要寫什麼,就很傷腦筋。特別是在那些剛好沒有「前幾天多寫了一些東西」而留存下來、可以快速修改之後使用的備用文字。然而這樣的日子,大約是目前日常的八成以上,更不要說,再加上可能某些日子因為下班後還有行程而晚歸,使得可以寫字的時間更短更短了。比如此時此刻。 不過,這麼似乎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