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時吃飯的時候會不會一邊看着手機、一邊把食物送進口中?或者吃飯時總會把電視開着,一隻手拿着手機,一隻手拿着筷子把食物送進口?在我觀察餐廳食客還有家人、朋友的吃飯模式,應該大部分人都會至少看着一個螢幕吃飯。在今日大量資訊可以接收的時代,我們的感官都習慣了「有事要做」的模式。例如一個人在吃飯,品嘗着食物送進口中帶來的滿足感,但眼睛無事可做的話,就想要找劇集、影片來看。都是有邏輯可遵從的思維。
在字面上閱讀起來,可能會令各位讀者感到匪夷所思。心想着會不會正閱讀着某位深山怪人的文章,是多久與資訊脫節才會不能一心二用?
說起這個問題,應該是在手機流行時,我已經在吃飯時把手機收好,吃完飯再看訊息。可能個人習慣使然,我喜歡尋根究柢地思考,就是想專注把事情做好,完成後再接着做另一件事。即是說在吃飯時候我會專注品嘗着食物的味道,想着廚師是用煎、焗、炒還是炸的方法烹調。加入了什麼配料而煮出這個味道。同時作為喜歡口腹之慾的人,我都想盡情享受着每次在我口中的味道。我會專注於進食和咀嚼,以至於不能分心地看其他外界事物,甚至不能在吃飯時回應其他人同桌一同吃飯的人提出的問題。
如果說家人、朋友和我一起吃飯時問問題,我都會說:「現在答不到你,待我吃完再講。」滿口食物的話,開口說話食物殘渣會掉下來,而且食物的阻礙可能令其他人聽不清楚我說的話。所以這個不是裝模作樣,裝作端莊外表而拒絕回應,是實際上做不到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
一次同時處理多件事,就不能專心做好一件事,假如有人同時做多件事目的是希望更有效率,可以節省時間的話。根據個人能力而言,可能並不能雙方都兼顧好。最後得出的結果可能要額外再投入更多時間去處理,倒不如把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專注進行一件事,把自己可以用盡的能力發揮得最好,完成後再做另一件事。
⋯⋯
而在現今社會中,能夠把能力發揮出得最好的人,可以獲得的機會都比其他人多。以下我舉出幾個簡單例子:
1.在香港一天的賽馬日裏,大約會有八至十一場賽事。騎師會有機會在一天出賽多於一次的賽事。這個基於馬主、練馬師、騎師商量之後決定。例如在一個賽馬日中,第一、三、五場都會有同一位騎師出賽,騎的卻是不同的馬匹。
你可能會想,一天重複出賽,騎師的表現會不會因為疲倦而力有不逮?不能安排未出過賽的騎師出賽嗎?他們因為未出過賽而有更好的體力。
會這樣操作是因為騎馬技術最好的騎師都會被安排出賽,即使騎師已經出過賽,他也是長期保持身體狀況良好可以繼續應付接下來的賽事。這樣的機會就不輪到沒有人相識,技術未到最頂尖的人。這個例子說明:專注成為最好,得到的機會也是最多的。
2.上市股票有很多,在版塊輪動下只有幾隻是優於大盤,言而就算是最近大勢做好的版塊中,人們只把錢放在版塊的中獲得盈利最多的龍頭。例如投資者看好汽水是一種長期都有需求的飲品,而如果他認為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更受人歡迎的話,就會買可口可樂的股票而不會買競爭對手百事可樂的股票。而因為投資者只買最他認為最好的股票,因此資金都集中在龍頭公司。繼而令股價上升,做成資金愈多就愈做愈大循環。
3.資金雄厚的大公司壟斷情況也有相似原因,因為人們只會光顧自己知曉的商店,因此商店會愈做愈大。
而一般大眾如我們,在沒有大資源可以帶來更多機會的情況下。想要突圍而出更應該專注用心做好自己專業,令人認識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只要用心做這個獨特性,默默耕耘,一步一步做好、累積好的經驗。因為自己的專注努力而成為自己的專長時,外在環境會給予我們更多的機會,自然在做自己專長中又能令形勢更加如自己所期待更得心應手。
總結一下,出於個人習慣,我認為專注做一件事可以帶來最高的效率,而且把專注的事成為專長後將會得到更多的機會令自己處於有利的趨勢。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專注只做一件事中,一步一步建立的專注力和習慣令我感到踏實和穩定有安全感。之後成功也會隨着這些小小處事方法而到來。
今篇完!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訂閱、心、likecoin!
https://www.buymeacoffee.com/fionkwank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