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腦海的一句話(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除了我的無知,我什麼都不知道。「I know nothing but my ignorance.」-Socrates
Why Socrates says 「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 」, he recognized the limits of his own knowledge and that there was much more to learn and discover.

我第一次看到這話是第一行這樣寫的。我覺得這句話很震撼我當時的心情。就像第一段英文描述的那樣。即使是在我們專業的領域裡,我們要窮盡一切都還是太難的事情。更別說要在宇宙中得到更多、探索更多。但我們總有那樣的慾望,想要知道更多。所以不停問「為什麼」,就是因為感到「好奇」。

但承認自己的「無知」,並非真的無知,而是一種謙遜的表現。

我會四種語言,當我身邊的朋友叫我去兼差家教。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格去教任何一個語言。雖然中文是我的母語。但要把中文的文法、句型這些講清楚,依舊不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其他語言我也不覺得我有那麼高的水準可以去教別人。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持續在學這四種語言。中文就不用說了,有更多辭藻是我根本沒接觸過也根本不知道的。英文、日文、法文的聽說讀寫。我都沒有很高的水平。雖然我對語言非常有興趣,但在學習語言的路上,真的很坎坷。但那些辛酸血淚都很值得。

我對許多東西總是非常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有時候腦子裡冒出的一個想法就會讓我想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比如說:為什麼鰻魚無法進行人工養殖。大家都知道「鰻魚」是種很貴的食材。但為什麼那麼貴,無非是因為量少,沒有辦法提高產量自然價格就是飆升。從以前到現在,鰻魚的價格就是一直升高,沒有降低的趨勢。原因是它是個非常神秘的動物,鮭魚與鱒魚會在產卵時從海洋回溯到溪中(溯河洄游),然後死在那裡。但鰻魚卻是相反,他們在淡水中成長,然後在五、六月的晚上在鹹水與淡水的交界處產卵(降海洄游)。產卵完後即死亡。而日本人曾經試圖將採收到的鰻苗養殖。但發現只要長到一個程度他們就會夭折。它們非常無法適應人類創造的環境是因為他們最後的產卵地被發現是位於「馬里亞納海溝」深海。因為人類對這個最深的海溝有太多不解。所以無法模擬出鰻魚的生活環境。所以這種魚類一直都像個謎一樣。

這只不過是一個冷知識而已。可是在生活中我常常都會有許多這樣的困惑。連走在路上觀察身處的環境,抑或是人。我都有很多疑惑。其中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就是廁所的指標跟設計。如果你也常常走在外面,或是出國,倒是可以看看各個場域中,對於廁所的安排,男女性指標的設計,稍作觀察,挺有趣的。因為我學過設計,所以對這種事物會特別敏感。有時候我會覺得怎麼會有這麼貼心的想法,當然時常是怎麼不多用一點腦袋~。

有機會大家也可以去翻翻日本的書(或文庫本)你們會發現封面裡面有一個奇妙的設計。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巧妙且貼心的舉動。這還是我在其他國家完全沒見過的東西。總之日本的設計總是可以帶給人很多驚奇。會讓你在問自己「為什麼」之前,就發現他們做這件事的用心。

回到我的「無知」。

因為我不是一個肚子裡唸了很多書的人。所以我不能說我是個什麼知識份子或是什麼文人雅士。所以我很羨慕很有知識的人。那至於連常識都沒有的大多數人我實在感到悲傷。人家說「知識就是力量。」雖然我不知道這股力量要用在哪,或什麼時候會發生作用。但知識讓我感到滿足,甚至讓我覺得我真的比較像一個「人」。我很願意承認我是個無知的人,但這個「無知」就像是蘇格拉底說的,他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他領悟出宇宙有太龐大的知識,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窮盡的事。所以他謙卑地覺得自己是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這句話影響我很深,我也常常在腦海中播放這句話。試圖告訴自己必須當個謙卑的人。我們都有要走的那天,但至少在那天以前,我可以一直對我好奇的事情不停累積我想知道的「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ABI
0會員
20內容數
GABI的日常生活隨筆
GABI的其他內容
2025/07/22
那一幕,那個場景我真的永遠都忘不掉。那是我小學畢業典禮的事情。 一位女性年長教務主任,她穿著紅黑色的連身裙,梳著那個年代端重的髮型,在演講台上發表給畢業生的致詞。而我蹲坐在地板上。其中有一句話我到現在,或著說,在我的一生中,我會反覆在各種時刻想起這個場景跟這一句話。 「手心向下多救人、何必向上苦求
2025/07/22
那一幕,那個場景我真的永遠都忘不掉。那是我小學畢業典禮的事情。 一位女性年長教務主任,她穿著紅黑色的連身裙,梳著那個年代端重的髮型,在演講台上發表給畢業生的致詞。而我蹲坐在地板上。其中有一句話我到現在,或著說,在我的一生中,我會反覆在各種時刻想起這個場景跟這一句話。 「手心向下多救人、何必向上苦求
2025/07/21
曾經有一個整年。我到洛杉磯去。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國,就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待上一整年。我是去唸書的,拿了教育部對藝術與設計的學生出外深造的獎學金。若不是如此,我不可能有機會去看看大家傳說中的美國,洛杉磯究竟長得什麼樣。 在一整年中。每天早上漂亮鮮明清透的陽光叫我起床。在清晨與晚上時,總是微冷。
2025/07/21
曾經有一個整年。我到洛杉磯去。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國,就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待上一整年。我是去唸書的,拿了教育部對藝術與設計的學生出外深造的獎學金。若不是如此,我不可能有機會去看看大家傳說中的美國,洛杉磯究竟長得什麼樣。 在一整年中。每天早上漂亮鮮明清透的陽光叫我起床。在清晨與晚上時,總是微冷。
2025/07/11
它去了哪裡? 當我發現它不在我耳朵上的時候。我心中有些微的遺憾,但我卻還是告訴它,謝謝那麼多年的陪伴。 高中開始就穿耳環。當下很是前衛叛逆。到了大一沒有停止,前後一共穿了九個耳洞。而最後剩下八個。一個完全癒合,硬是拿耳針插過去,勢必要流一點血。二十幾年過去,隨年紀增長,也不是那麼在乎耳朵上有沒有
2025/07/11
它去了哪裡? 當我發現它不在我耳朵上的時候。我心中有些微的遺憾,但我卻還是告訴它,謝謝那麼多年的陪伴。 高中開始就穿耳環。當下很是前衛叛逆。到了大一沒有停止,前後一共穿了九個耳洞。而最後剩下八個。一個完全癒合,硬是拿耳針插過去,勢必要流一點血。二十幾年過去,隨年紀增長,也不是那麼在乎耳朵上有沒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當我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零極限的四句話,內心仍會浮現許多疑問。我需要念的很有感覺嗎?如果我念的很有感覺,會不會加速清理的效果?於是我不只是單純的實踐,也開始實驗看看,如果我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當我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零極限的四句話,內心仍會浮現許多疑問。我需要念的很有感覺嗎?如果我念的很有感覺,會不會加速清理的效果?於是我不只是單純的實踐,也開始實驗看看,如果我這麼做會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他不會說話  而我讀不懂空氣 恐懼中的我  只在乎我自己 也許  我錯了
Thumbnail
他不會說話  而我讀不懂空氣 恐懼中的我  只在乎我自己 也許  我錯了
Thumbnail
聰明是知道,愚蠢是不知道。但你兩個都不是,你是那個智慧的——你不知道自己知道,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
Thumbnail
聰明是知道,愚蠢是不知道。但你兩個都不是,你是那個智慧的——你不知道自己知道,同時知道自己不知道。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