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快速重點摘要
- 人工智慧(AI)應用正顯著推升美國的電力需求與電價,預計到 2028 年,資料中心的全國用電量將大幅成長,並可能將電網升級成本轉嫁給一般消費者。
- 大型科技公司為應對需求,已開始自建發電設施,甚至考慮核能,並將多餘電力售入批發市場,影響區域電力供需。
- 為了平衡成本負擔,俄亥俄州已批准一項費率計畫,要求資料中心支付其請求容量 85% 的費用,無論實際使用量為何。
- Google 在其 2025 年 Made by Google 活動中發布了一系列深度整合 AI 功能的新產品,包括 Pixel 10 系列手機、Pixel Watch 4 與 Pixel Buds 2A。
- Pixel 10 系列搭載 Tensor G5 晶片,顯著提升 AI 處理能力,並首次為可摺疊手機 Pixel 10 Pro Fold 帶來 IP68 防塵防水等級。
- Pixel 10 手機內建 C2PA 內容憑證,可標示 AI 編輯過的影像,提高數位內容的透明度。
- Google 助理將由 Gemini AI 取代,擴大其在智慧家庭與個人健康領域的應用,例如 Fitbit 的 AI 健康教練。
- 科技界正見證 AI 錄音裝置與應用的快速普及,引發了對個人隱私和法律責任的廣泛擔憂。
- 這些裝置可自動記錄與會話內容,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未經同意的錄音行為上,文化接受度與法律規範之間存在明顯衝突。
- 儘管產品製造商將同意責任歸給使用者,但在訴訟情境下,這些錄音可能成為重要的法律證據。
- 全球經濟與政治因素持續影響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價格與供應鏈,尤其美國對進口產品的關稅,導致主要遊戲主機的價格上漲。
- Sony 的 PlayStation 5 系列與 Microsoft 的 Xbox 主機均已調漲價格,但 Nintendo Switch 2 則選擇只調整配件價格。
- 美國川普政府考慮要求 Intel 提供股權以換取 CHIPS 法案資金,此舉可能為企業界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 AI 技術在各行各業展現出創新的應用與潛力,同時伴隨著其自身的技術挑戰與市場泡沫疑慮。
- Microsoft Excel 推出 Copilot AI 功能,提升試算表自動化與資料整理效率,但對其數值計算的準確性仍持謹慎態度。
- IBM 與 NASA 合作開發的開源 AI 模型 Surya,大幅提升太陽天氣預測的準確度,對於基礎設施應對地磁風暴具有重大價值。
- Meta 的 AI 部門重組與考慮封閉原始碼的策略轉變,以及產業對生成式 AI 投資回報率的質疑,反映了 AI 發展中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AI 對美國電力需求的衝擊與挑戰
- AI 應用導致資料中心用電量激增,預計將對美國電網構成巨大壓力。
- 資料中心對運算能力的需求加速成長,使人工智慧成為美國能源辯論的核心議題。
- 聯邦預測顯示,資料中心佔全國用電量的比例可能從 2023 年的 4% 提升至 2028 年的 12%。
- 運行 AI 寫作工具或託管大型語言模型(LLM)比一般的網路活動更耗能,導致其用電量呈陡峭成長曲線。
- 全球範圍內對 ChatGPT 的使用,由於其系統運行在美國的伺服器、資料中心及電網上,直接增加了美國電網的整體需求。
- 電價上漲與成本轉嫁問題凸顯,公用事業公司與科技巨頭面臨費用分攤的挑戰。
- 自 2020 年以來,美國電價已上漲超過 30%。
- 卡內基美隆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警告,到 2030 年,美國全國電價可能再上漲 8%,維吉尼亞州等地區的漲幅甚至可能高達 25%。
- 公用事業公司聲稱電網升級是必要的,但誰來支付這些費用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 若科技公司大量預訂電網容量卻延遲計畫,家庭和小型企業可能被迫支付閒置基礎設施的費用。
- 維吉尼亞州 Unicorn Interests 公司的案例即為一例,其延遲的設施導致附近客戶承擔了數百萬美元的升級費用。
- 為解決此問題,俄亥俄州的美國電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提出一項費率計畫,要求資料中心支付其請求容量 85% 的費用,無論實際使用量為何,此舉已獲得州監管機構的批准,儘管雲端服務供應商曾提出 75% 的最低支付比例。
- 大型科技公司轉型為能源供應商,改變了科技與公用事業的關係並影響市場競爭。
- 部分公司已嘗試透過自建發電設施來規避傳統公用事業的限制。
- Amazon、Microsoft、Google 和 Meta 等公司已營運再生能源設施、燃氣渦輪機和柴油備用發電機,甚至有規劃核設施的意圖。
- 這些公司不僅為自身運營生產電力,還將多餘的能源出售到批發市場,與傳統供應商展開競爭。
- 近年來,這些銷售已產生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使主要雲端供應商在某些地區對電力供應和價格產生影響力。
- AI 訓練的用電模式波動劇烈,需求在尖峰和低谷之間急劇變化,對電網穩定性構成挑戰;即使 10% 的需求變化也可能導致網路不穩,迫使公用事業公司介入。
- 隨著部分地區家庭電費每月增加,消費者擔憂最終會承擔維持大型語言模型託管和 AI 寫作系統運營的成本。
Google 新產品與 AI 技術的深度整合
- Google 在 2025 年 Made by Google 活動中推出 Pixel 10 系列手機、Pixel Watch 4 與 Pixel Buds 2A,全面整合 AI 功能。
- Pixel 10 系列手機:
- 包含 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 及 Pixel 10 Pro Fold 等四款機型。
- 全系列均搭載最新 Tensor G5 晶片,Google 宣稱其 CPU 速度比 Tensor G4 快 34%,專門處理機器學習任務的 TPU 效能提升 60%,帶來更流暢的效能、更快的 AI 處理速度和更佳的電池效率。
- 引入 Pixelsnap 磁吸式 Qi2 無線充電技術,可與現有 MagSafe 配件相容。
- Google 承諾為 Pixel 10 系列提供七年的作業系統更新。
- Pixel 10 Pro Fold 是首款具備 IP68 防塵防水等級的可摺疊手機,採用全新無齒輪鉸鏈設計,提升了耐用性。
- Pro 系列機型具備 ProRes Zoom,這項基於 AI 擴散模型的技術,能在 30 倍至 100 倍數位變焦下顯著提升照片品質,解決了以往高倍變焦照片模糊的問題。
- Pixel 10 是基本款首次搭載專屬長焦鏡頭,具備 10.8MP 解析度和 5 倍光學變焦。
- 價格方面,Pixel 10 售價 799 美元,Pixel 10 Pro 999 美元,Pixel 10 Pro XL 1,199 美元,Pixel 10 Pro Fold 1,799 美元。
- 預購已啟動,Pixel 10、Pixel 10 Pro 和 Pixel 10 Pro XL 將於 8 月 28 日出貨,Pixel 10 Pro Fold 則於 10 月 9 日上市。
- Pixel Watch 4 智慧手錶:
- 起價 349 美元,預計 10 月 9 日上市。
- 採用全新圓頂式 360 度顯示螢幕,提供更大的顯示面積(增加 10%)和更小的邊框(縮小 16%),並在陽光下效能提升 50%。
- 搭載 Snapdragon W5 第二代晶片和機器學習協處理器。
- 最大亮點在於螢幕與電池均可更換,大幅提升產品的可修復性與永續性。
- LTE 版本支援緊急衛星服務,即使無 Wi-Fi 或行動網路也能求助。
- 內建由 Gemini AI 驅動的個人 AI 健康教練,提供主動式健身與睡眠指導。
- Pixel Buds 2A 真無線耳機:
- 售價 129.99 美元,預計 10 月 9 日上市。
- 首度支援主動式降噪(ANC)功能。
- 支援 Gemini AI 助理。
- 耳機電池可更換,提升使用壽命。
- AI 技術不僅深入硬體,更透過 Google Photos 與 Gemini For Home 拓展軟體服務領域。
- Google Photos AI 編輯與 C2PA 內容憑證:
- Pixel 10 系列手機是首批在原生相機應用程式中內建 C2PA 內容憑證的裝置。
- C2PA(內容來源與真實性聯盟)設計了一項開放技術標準,可作為數位浮水印,提供影像的製作方式及任何修改資訊,以辨識影像是否經 AI 編輯,進而確認其真實性。
- Google Photos 支援「Edit by asking」(提問編輯)功能,使用者可透過自然語言(語音或文字)指令,由 Gemini AI 協助對照片進行編輯,例如移除背景物件、調整光線或添加 AI 生成內容。
- C2PA 支援功能將逐步推廣至 iOS 和 Android 裝置上的 Google Photos。
- Gemini for Home 智慧家庭助理:
- Gemini 將於 10 月以搶先體驗(early access)形式登陸 Google Home 的智慧顯示器與喇叭,取代現有的 Google 助理。
- 提供免費與付費版本,付費版本可能整合到現有的 Nest Aware 訂閱服務中,或作為獨立附加服務推出。
- Gemini for Home 旨在透過生成式 AI 使智慧裝置的對話更加自然,無需僵硬的語音指令,並能結合 Nest 裝置(如安全攝影機的視訊)的多模態輸入來回答複雜問題。
- Gemini AI 在健康與運動領域的應用:
- NBA 球星 Stephen Curry 正式成為 Google 的「效能顧問」,將為 Fitbit 的 Gemini 驅動健康教練等 Google 健康、Pixel 和雲端產品提供測試和回饋。
- Fitbit 的 Gemini 驅動 AI 健康教練能根據個人資料建立客製化的每週計畫,並針對睡眠、疾病、旅行或受傷等情況進行調整,以對話方式解釋健康趨勢。
遊戲主機價格調整與市場競爭
- Sony 因應關稅與經濟環境調漲 PlayStation 5 系列主機在美國的售價。
- Sony 宣布自 8 月 21 日起,所有 PlayStation 5 機型在美國的價格將上漲約 50 美元。
- 漲價主要原因是「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特別是針對日本的 15% 關稅。
- 新的美國價格分別為:PlayStation 5 售價 549.99 美元,PlayStation 5 數位版售價 499.99 美元,以及 PlayStation 5 Pro 售價 749.99 美元。
- Sony 在 2022 年時曾因通膨已在歐洲、澳洲和紐西蘭調高過 PlayStation 主機價格,但當時美國市場未受影響。
- 其他遊戲公司亦採取價格策略應對市場變動,Microsoft 與 Nintendo 做出不同調整。
- Microsoft 曾表示將把其遊戲主機價格上調 80 至 100 美元,同時也將提高部分遊戲、控制器和配件的價格。
- Nintendo 選擇提高新 Nintendo Switch 2 主機的部分配件價格,但主機本身價格不變。
- Microsoft 和 Asus 將於 10 月 16 日在全球 40 多個市場推出 Xbox Ally 和 Xbox Ally X 掌上型裝置。
- Xbox Ally 的預估售價約為 699 美元,Xbox Ally X 則可能為 1,049 美元。
- 這兩款掌上型裝置將配備 7 吋 1080p 螢幕,支援 120 Hz 更新率和可變更新率(VRR)。
- Microsoft 正在開發一項名為「高級著色器傳輸」(advanced shader delivery)的功能,旨在預先載入遊戲著色器,使遊戲啟動速度加快 10 倍,執行更流暢,並減少首次遊玩時的電池消耗。
智慧財產與政府政策對科技產業的影響
- 美國邊境電子裝置搜查數量創歷史新高,引發公民隱私與合憲性爭議。
- 根據最新政府數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在 4 月至 6 月期間搜查了 14,899 台國際旅客的電子裝置,創下歷史新高,比 2022 年初的紀錄高出 17%。
- 大多數搜查屬於「基本」搜查,即邊境人員要求旅客提供裝置密碼並手動檢查內容,而無需使用額外設備。
- 美國公民不能被拒絕入境,但如果拒絕裝置搜查,其裝置可能被無限期扣押;國際訪客則可能面臨被拒絕入境的風險。
- 邊境搜查的合憲性在全美範圍內仍是激烈爭論的話題,法院意見分歧,但美國最高法院尚未審理此議題。
- 美國政府考慮要求 Intel 提供股權以換取 CHIPS 法案資金,此政策轉變帶來市場不確定性。
- 川普總統正考慮要求 Intel 提供股權以換取 CHIPS 法案的資金補助,這將把原先的政府補助金轉化為美國納稅人的股權。
- 部分報導指出,白宮可能尋求 Intel 10% 的股權,使其成為 Intel 的最大股東。
- 這種「極不尋常」的交易可能幫助 Intel 提升其與 Nvidia、Samsung 和 TSMC 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
- 然而,經濟學家擔憂此舉可能為已參與或考慮申請聯邦補助的公司帶來不確定性,並可能使 Intel 更難有效營運。
- Meta AI 部門重組與考慮封閉原始碼的策略,以及 AI 市場泡沫化的擔憂。
- Meta 正在重組其人工智慧部門「Meta 超級智慧實驗室」,並將其拆分為四個獨立小組,分別專注於 AI 研究、超級智慧、產品開發和基礎設施。
- 此次重組背景是 Meta 在 AI 領域的開支增加、人才挖角成本高昂以及股東對此的擔憂。
- 有知情人士透露,Meta 正在考慮將其下一個 AI 模型設為封閉原始碼,這將是該公司長期以來堅持開源哲學的重大轉變。
- 市場對於 AI 領域可能存在「非理性繁榮」的擔憂,部分與 AI 相關的科技股在麻省理工學院報告發布後出現下跌。
-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份報告指出,高達 95% 的組織在生成式 AI 投資中獲得零回報,僅有 5% 的整合 AI 專案產生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
-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也承認投資者可能過度興奮,部分人可能蒙受損失,但強調從整體社會角度來看,AI 的價值仍然巨大。
AI 在特定產業的創新應用與倫理挑戰
- Anthropic 將其指令行程式設計工具 Claude Code 整合至企業方案,強化其在企業級 AI 服務市場的競爭力。
- 先前僅限個人帳戶使用的 Claude Code 現已可作為更廣泛企業套件的一部分進行購買,實現了更複雜的整合和更強大的管理工具。
- 這項功能是 Anthropic 業務團隊和企業客戶最常要求的功能,有助於其更好地與 Google 和 GitHub 等公司的指令行工具競爭。
- 透過新的企業方案,企業可以為高強度使用情境設定更細緻的支出控制。
- Anthropic 特別看好 Claude Code 與 Claude.ai 聊天機器人的整合,企業可在企業環境中更靈活地管理,並將指令行工具更深度整合到內部資料來源。
- 產品主管 Scott White 提到,結合客戶回饋工具的企業整合具有變革性,能利用 Claude 總結大量客戶回饋並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改進。
- Microsoft Excel 推出 Copilot AI 功能,提升試算表自動化能力,但其應用範圍仍受限制。
- Microsoft Excel 正在測試一項由 OpenAI 的 gpt-4.1-mini 模型驅動的 AI 功能「COPILOT」,可自動填寫試算表儲存格,類似 Google Sheets 已推出的功能。
- 使用者可透過自然語言提示(例如:「Classify this feedback」)來分類資訊、生成摘要或建立表格。
- 微軟強調,透過 COPILOT 功能傳送的資訊「絕不」用於 AI 訓練,且輸入內容會保密,僅用於生成使用者請求的輸出。
- 此功能有數項限制,包括無法存取試算表外部資訊,每 10 分鐘只能計算 100 個函數。
- 微軟警告不建議將 COPILOT 功能用於數值計算或涉及法律、法規和合規性的「高風險情境」,因為它可能提供不正確的回應。
- 此功能已在 Windows 和 Mac 的 Beta 通道向擁有 Microsoft 365 Copilot 授權的使用者推出,未來計畫升級底層模型並可能新增網路存取支援。
- IBM 與 NASA 共同開發開源 AI 模型 Surya,大幅提升太陽天氣預測的準確度,對關鍵基礎設施具有重要意義。
- 在 2024 年,地球遭受了 20 年來最強烈的地磁風暴,凸顯了預防準備的重要性。
- NASA 和 IBM 共同開發了開源基礎模型 Surya,以更有效地預測太陽天氣。
- Surya 在預測未來 24 小時內是否會發生太陽閃焰方面,比過去系統的準確度高 16%。
- 該模型可以提前兩小時準確預測太陽的外觀,對於基礎設施提供商而言,這兩小時的預警時間可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
- Surya 是一個 3.66 億參數的模型,輕巧到可以在效能較低的硬體上運行。
- 儘管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但川普政府提議將 NASA 科學預算削減近一半,可能影響相關任務(如太陽動力學觀測站)並導致近 4,000 名員工流失。
數位安全與個人隱私挑戰
- Apple 已發布緊急更新,修補一個被「極其複雜的攻擊」利用的零日漏洞,再次突顯資安威脅的持續性。
- Apple 針對一個被追蹤為 CVE-2025-43300 的零日漏洞發布了緊急修補更新。
- 此漏洞是 Image I/O 框架中的越界寫入弱點,可能導致記憶體損壞或在最壞情況下允許遠端程式碼執行。
- 據報導,此漏洞已被用於針對特定目標個人的「極其複雜的攻擊」。
- 受影響的裝置範圍廣泛,包括 iPhone XS 及更高版本、多款 iPad Pro、iPad Air、iPad 和 iPad mini,以及運行 macOS Sequoia、Sonoma 和 Ventura 的 Mac。
- 此漏洞是 Apple 自 2025 年初以來修復的第六個被證實已遭利用的零日漏洞,顯示高階攻擊持續存在。
- 矽谷 AI 錄音裝置和應用程式的普及,引發對個人隱私、文化規範與法律責任的嚴峻挑戰。
- 矽谷出現了一批新的 AI 錄音穿戴式裝置(如 Limitless Lapel Pin、Plaude Pendants、Bee Bracelets)和應用程式(如 Granola),承諾透過轉錄對話內容來幫助使用者組織生活。
- 這些裝置被許多使用者視為「思想夥伴」,能夠代為記錄會議筆記,從而讓使用者更專注於當下,提高效率。
- Granola 等軟體應用程式在矽谷的會議中尤為普遍,甚至有笑話稱 AI 錄音機器人比人類還多。
- 使用者難以辨別裝置是否正在錄音,因為有些設備的指示燈行為不一致或根本沒有指示,這使得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錄音成為可能。
- 有投資人透露,有人會在咖啡聊天時透過 Apple Watch 錄音而不告知對方。
- 儘管存在隱私擔憂,但這種錄音行為在矽谷科技界已普遍被接受,尤其是在創始人與投資人的初次會面中,幾乎可預設雙方都在使用 Granola。
- 法律專家對此表示擔憂,指出這些 AI 錄音內容在訴訟過程中可能成為證據,且根據各州關於錄音同意的法律,可能涉及刑事處罰。
- 例如,加州竊聽法要求在有合理隱私預期的機密對話中,所有參與者都必須明確同意才能錄音。
- 錄音公司聲稱僅提供轉錄,並在筆記完成後刪除錄音檔,但法律專家認為這在法庭上可能站不住腳。
- 產品製造商將徵求同意的責任歸咎於使用者,例如 Granola 提供頁面供使用者查詢當地法律,並正在測試自動通知工具。
- 這些錄音產品在科技圈之外的接受度可能較低,因為其侵入性遠高於一般的網路數據收集行為,可能觸及社會大眾對隱私的底線。
資料來源
- AI-powered wearables raise privacy concerns
- The Pixel 10 Smartphone Unveiling
- Google Launches Pixel 10 Lineup - DTH
- Google unveils Pixel 10 series with improved Tensor G5 chip and a boatload of AI, including a "Pixelsnap" magneti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similar to Apple's MagSafe.
- At the Made by Google 2025 event, Google announced a slew of new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ixel 10 series, Pixel Watch 4, and Pixel Buds 2a, with an emphasis on AI features across the lineup.
- Sony announced a price increase for the PlayStation 5 in the US, citing new tariffs and a "challenging economic environment" as contributing factors.
- Google is launching a new smart home voice assistant called "Gemini for Home" to replace Google Assistant, with both free and paid versions available.
- Apple released iOS 18.6.2 and macOS Sequoia 15.6.1 security updates to fix a zero-day vulnerability that is being actively exploited.
- The US government confirmed it is seeking a 10% stake in Intel in return for CHIPS Act funding.
- Google is introducing a feature on its Pixel 10 phones that will flag AI-edited images to help users identify manipulated content.
- Google's Pixel Watch 4 features emergenc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 first for a Google wearable device.
- Device searches at the US border hit a record high, according to new data.
- Google Photos will introduce a new feature that lets users edit images using text or voice prompts.
- Microsoft Excel adds Copilot AI to help fill in spreadsheet cells
- Microsoft is working on a fix for PC shader stutter in games.
- A survey suggests that a surge in AI usage globally could cause US electricity prices to increase by 18% within years.
- Anthropic announced that it is bundling "Claude Code" into its Enterprise and Team plans as a subscription offering.
- NASA and IBM released an open-source AI model named Surya, trained to predict solar flares and solar winds.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