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遍地綠意、明明是三面環湖,怎麼會是滿滿的沙漠感?真是一個酷熱難當。
這次夏日之旅,選擇曼托瓦(Mantova),坦承是個錯誤的決定。然而,對於曼托瓦而言,實在是非戰之罪,恐怕是因為地勢的影響,烈日當空,空氣卻紋風不動,大面積的湖泊,沒有帶來絲毫清涼意,卻將整個城市變成了十足的蒸汽爐。我想,初春應該是個較為適合的季節。
既來之,則安之。事實上,就旅遊地點來說,曼托瓦也算是可圈可點。這個屬於義大利北部倫巴第(Lombadia)大區的一個城市,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ergil)的出生地。維吉爾的義大利名是普布利烏斯.維吉利烏斯.馬羅(Publius Vergilius Maro),而維吉爾則是英語化的名字,但也是眾所知曉的名字。維吉爾的詩作,素有預言詩之稱。他曾以神諭式的筆調,預言了將有一位孩童降臨,為世界帶來和平。在耶穌降世後,基督教將其解讀為預言耶穌誕生的預言詩,並將維吉爾奉為先知。人們更使用他的羅馬史詩著作《艾尼亞斯紀》(Aeneis)作為占卜「維吉卦」的典籍,也就是說,人若遇事想詢問神明的旨意,只要打開這本書,第一眼看到的那句話,便是神的旨意。
那麼維吉爾的故鄉,究竟是甚麼樣貌?
走出火車站後,朝向市鎮的中心前進,大約十幾分鐘的步行,遠遠地就能看見一座高聳的磚紅色塔樓,彷彿正矗立地在迎賓。

在欣賞任何歷史性或宗教建築之前,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一家外觀看來相當宜人的花園餐廳,這家餐廳懸掛了一個小牌子,牌子上寫著餐廳會準備一小盤、一小盤的食物,只要支付六至八歐元,就可以參加品嚐大會。只可惜,時間不對,沒能湊熱鬧、嚐美食。

優雅的花園餐廳
朝著市中心漫步而行,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小河,盎然的綠意,讓人不禁駐足逗留。閱讀一旁的標示說明,這才發現,原來此地過去是個漁貨集散地,河岸邊的小小平台,正是漁穫上岸處。想想也沒錯,這是個三面環湖的城市,湖裡的漁產,想必豐盛,靠「湖」吃飯,自然是天經地義。

漁穫上岸處
來到曼托瓦,一定會造訪聖安德肋聖殿(Basilica di Sant’Andrea)。這是此地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氣派恢弘可想而知,教堂的圓頂高達八十公尺、直徑為二十五公尺,是義大利最大的圓頂之一。十五世紀建造的教堂,屬於文藝復興風格,並擁有巴洛克風格的圓頂,以及哥德式的鐘樓。然而,這座教堂地下室的祭壇中,由於保有基督的寶血,更是引來朝聖的風潮。

此處下方的地下室,收藏著基督的寶血
附近的聖老楞佐圓形堂(Rotonda di San Lorenzo)則是曼托瓦最古老的教堂,是一座磚造、樸拙的古老建築,據說是古羅馬愛神維納斯神廟的原址。
其實,在曼托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壯麗的教堂,也不是古老的鐘樓,而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比別納劇院(Teatro Bibiena)。
印象中的劇院,理應都是豪華大器。然而,這座興建於十八世紀的的比別納劇院,舞台寬度約十二公尺、深度僅五公尺左右,只能容納三百多位觀眾。基於好奇,花了三歐元買張參觀門票,走進劇院,果然「袖珍感」十足,小小的舞台、少少的座位,卻絲毫不失華麗氛圍。

比別納劇院
有趣的是,儘管當時並沒有任何表演,只是播放著音樂,然而,前來參觀的遊客,一邊環顧劇場四周,一邊壓低聲量交談,或是端坐聆聽音樂,暫時將酷熱的炎夏杜絕在外,讓想像力自由奔馳,享受片刻的寧靜。
要知道,音樂神童莫札特曾在這裡演奏過。當時,莫札特的父親大為讚嘆:「在我一生中,我從未看過這麼美的地方……它不是一個劇院,而是一個大廳。」

正欣賞著劇院之美時,突然看見有人出現在二樓的包廂,這才「循線」找到上樓的階梯。沿著超小的階梯往上,果然發現一個小巧的包廂,空間大約僅容二人,開心入座,滿足一下成為小巧劇場觀眾的想像,甚是有趣!
當然,在曼托瓦還有著名的宮殿,包括擁有五百多個房間的公爵宮(Palazzo Ducale di Mantova)和得特宮(Palazzo del Te),尤其是得特宮,內部廳堂應該是有些看點的。只不過,這趟旅行在酷暑的「烤」驗下,對於走進偌大的宮殿走看,變得興趣缺缺。

擁有五百多個房間的公爵宮

很氣派的得特宮入口處
最後,我們只選擇在宮殿外圍的廣場綠地納涼休憩,隨後便前往附近的Bar喝杯咖啡,作為這趟旅行的終結。
此行並未「登堂入室」去參觀,只能算是留點遺憾,作為下次再訪的理由。旅行,不就是隨興所至,開心便好。
◇◇◇義生活.陳國瑛◆◆◆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按讚或是追蹤
由於創作不易,若須引用、分享或轉載圖文,
請註明作者、出處或附上原始連結,感謝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