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週末放一天假,最開心就是可以在中午時間吃一頓性價比高的午餐,週末的好午餐通常不便宜,因為顧客人數較多,但平日只要有時間,就可以找到價錢非常經濟卻又豐富的午餐。
這天眼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吃一頓包括有刺身、冷凍海鮮、幾款熱食及生蠔的酒店自助午餐,另一個同樣是由酒店提供,卻只包括一款熱食主菜,但餐湯、沙律和甜品可以任添的半自助午餐,兩個選擇也是相當實惠,但前者比後者貴一倍以上,原本覺得難得在平日有一天假期,不如吃得豐富一點吧,誰知到最後要作決定的時候,還是選擇了後者,不是貪其價錢便宜超過一倍,而是想吃得輕鬆和簡單一點,最後也發現真的沒有選錯。
連同什麼優惠及折扣,最後每個人還花不上一百元港幣,便和太太在酒店足足坐了三小時,期間不時取一些沙律、餐湯、水果或甜品回到座位,一邊享用一邊傾談,儘管選擇是有限,肯定比不上那貴一倍有多的酒店食肆自助餐,但由於本身價錢不貴,我們也用不著要吃更多而令這一餐覺得「值得」,此外我們不需要頻頻走出食物區拿取不同的食物,我和太太倒可以說到比平日更多的話題,而吃完這一頓豐富的午餐之後,我們完全沒有感到飽得令自己反胃,大家輕輕鬆鬆到處逛一會便回家了。席上問太太我們上一次吃自助晚餐是什麼時間,除了去年年尾為支援教會的旅行團而在晚餐吃了一次旅行團安排的酒店自助晚餐之外,我們已經忘記了對上一次吃自助晚餐的場合,恐怕沒有七、八年,也都超過五年了。我們吃自助午餐還是有的,對上一次就是去年年尾和媽媽及妹妹在尖沙咀某酒店吃一次慶祝冬至暨聖誕節的自助午餐。對自助午餐或自助下午茶餐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但可以的話已經謝絕在晚上吃自助餐了,現在最怕晚上吃得太飽,然後要飲大量清水幫助消化,但飲得水多晚上又需要頻頻上廁所,更別說睡覺的時候身體仍發熱而且消化系統還在努力運作而令全身不能休息的感受,既然這感受不太良好,所以近年也不喜歡在晚上吃自助餐了。
記得從媒體看過日本有一個幾有趣的統計,叫「行為壽命」的調查,統整人們不想再做某件事或無法再做某件事的年齡上限,例如「不再參與社交聯誼」、「不再拍大頭照」,甚至連「不再需要食物份量加大」也作了統計,其中最接近吃自助餐的應該是吃到飽的「壽命」,原來在日本人中平均到了四十五歲零兩個月就開始不再吃到飽了,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吃自助晚餐就是由於害怕吃到飽,現在寧願選擇吃半自助午餐也不吃自助午餐的理由大致一樣。另外那個調查也包括「不再熱衷流行歌曲壽命」、「不再冒險旅行壽命」、「不再夜間外出壽命」,看到那個機構得到的結果我也不期然會心微笑,難怪我已經不再希望前往從未踏足的南美洲,而超過晚上十時仍然在街上我已經覺得不正常,似乎我也跟不少日本人的狀況差不多。
人越大越老真的會對某些東西失去興趣,其實不再吃得太飽也是一件好事,但不再參與社交聯誼或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似乎卻局限了一個人的視野和空間,每個人當然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揀選,不過我們都要思考我們是否一定要受制於年齡或主觀的感受和限制,畢竟現在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即使今日已經是六十歲,但還有機會活多另外三分一的年日,若果對新店舖、新歌曲和新地方已經缺乏興趣,人生便會變得很局限和陳舊,就連帶性情及言行舉止都會退化,那就不好了。
再不想承認也得承認自己真的老了,少吃自助餐除了對身體好,也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浪費,但見到身邊不少同輩或年齡比我小的已經沒有社交聯誼的動力,卻只懂花時間和金錢到深圳逛街消費和吃喝玩樂,甚至整日望著手機上的視頻而足不出戶,我都要引以為鑑。
(2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