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青雲——第四卷 青雲之巔

更新 發佈閱讀 37 分鐘
AI生圖

AI生圖

第四卷

青雲之巔

 

小序 

功成名就,卻近帝心之險。

古物出世,宿命再臨。

青雲之巔,是榮光抉擇,亦是生死門檻。

去與留,皆系天下蒼生之重。

 

引詩 

青雲萬里望無邊,名動京華道更艱。

一劍問天抉去留,風雲際會定人間。

 

第四十六回  

凱旋回京 功高震主

 

北境之戰歷時三月,終於以大捷落幕。 

段遠率軍班師,車馬如龍,旌旗蔽日。 

沿途百姓夾道而立,或燃香設案,或揮淚高呼。自北境至京郊,千里風塵竟似被這股凱旋之勢洗刷一空,街巷之中盡是「段大將軍」的呼號。 

當段遠立於戰馬之上,俯視這山呼海嘯般的聲浪,他心中卻並無太多得意。那一場場血戰仍歷歷在目,戰死將士的身影不斷浮現。勝利的榮光,往往伴隨著沉重的犧牲。 

京郊大營,皇帝親率百官迎駕。金輦停於旌旗下,皇帝著明黃龍袍,親自攙扶段遠上前,聲音洪亮而溫和:


「段卿辛苦了!若無你與將士們,北境恐早已失守。」

 

言辭雖滿是嘉獎,然那雙深邃的龍眸卻微微閃爍,似在審視,又似在戒備。滿朝文武亦齊聲賀功,但其間亦有人目光冷沉,眼底暗潮湧動。

 

「段將軍功高,威震四方,若再封侯拜相,豈非大權在握?」
「寒門之子,竟手握兵權多年,倘若心懷異志,誰能制之?」

 

低語與流言,猶如潛伏的毒蛇,在朝堂暗暗滋生。

 

是夜,宮城燈火通明。皇帝於勤政殿設宴,厚賞將士,段遠受封鎮國大將軍,賜金銀寶器無數。表面上是恩寵加身,實則卻是籠絡與牽制的開始。 

段遠退席後,獨立於宮門外,抬眼望天,只見夜空雲層翻湧,朦朧間似有異樣星象閃爍。他心頭微動,想起臨行前最後一封密報: 

敵軍退卻前,於北境邊陲留下奇異石陣。石陣陣心,隱隱刻有與「星圖」相似的符號。 

「戰事方息,風暴卻才剛剛開始…… 」段遠低聲自語,神情沉凝。 

宮中傳來的鐘鼓聲悠遠而森冷,宛若為這場凱旋奏響了另一重序曲——功高震主,青雲之巔,竟也是萬丈懸崖的開始。

 

第四十七回 

權力暗潮 風雲再起

 

凱旋之後,京師表面一派歡騰,街市張燈結綵,詩人歌頌,畫工潑墨,人人皆言:「段大將軍守國有功」。 

在熱鬧的歡呼之下,權力的暗流卻正悄然湧動。 

朝堂之上,百官齊集。皇帝端坐龍椅,神色安然,卻不動聲色地將目光掃過群臣。御史嚴平首先上奏: 

「陛下,段遠將軍凱旋,固然勞苦,但北境軍費龐大,糧餉耗盡,戶部庫藏已現赤字,若不加以檢點,恐百姓難堪其苦。」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亦躬身附議:「邊關用度繁重,將士賞格亦極厚。臣懇請陛下,削減部分獎賞,撥回內庫,以安民心。」 

此言一出,朝堂氣氛頓時微妙。眾人皆知,表面是「憂國理財」,實則是暗指段遠「耗費國庫、居功自傲」。 

段遠正欲出言,卻見文官中另一人緩緩上前,正是和沈如墨齊名的的右御史韓仲廉。他冷聲道: 

「段將軍之功,天下共知,但戰事方止,卻有流言自北境傳回——言將軍自設軍械,私造土炮,違越祖制。此事,是否屬實?」 

滿殿一時鴉雀無聲。眾臣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段遠身上,有人冷笑,有人沉吟,有人幸災樂禍。 

段遠拱手,聲音鏗鏘: 

「邊境告急,倘不創新之法,何以御敵?臣雖造炮,皆為守土安民,絕無私心。若此亦成罪,那便讓戰死沙場的將士們來問一問,何為忠義!」 

此言激昂,滿朝皆震。 

皇帝聽後卻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龍椅上的沉默,比任何言語更令人心驚。 

退朝後,群臣紛紛結伴而去。左丞與戶部尚書在宮門外低聲私語,言辭隱晦卻滿是算計。右丞則故作中立,卻在暗中遣人密探段遠行止。至於韓仲廉,雖貌似直言不諱,卻亦有人懷疑其背後有人指使。 

段遠回府,心中已有隱憂。他深知「功高震主」四字,並非虛言。京城不比邊關,刀劍可見,卻防不住人心暗箭。 

夜深時,蘇婉清靜靜來到書房,為他添上一盞燈。她低聲道: 

「朝堂多險,權臣漸生猜忌。公子須謹言慎行,切莫再逞一時之快。」 

段遠凝視燭火,眼神冷峻,心中暗道:

 

「北境未安,朝廷又起風雲。若真要奪我兵權,恐怕這京城將先於邊關亂起。」

 

屋外風聲呼嘯,吹動簾幕獵獵作響,似在預告著一場更大的風暴,正悄然臨近。

 

第四十八回 

工部風雲 群臣角力

 

段遠凱旋歸京,本以為可以稍作喘息,朝堂風雲卻一日比一日險惡。自「私造土炮」一事被御史提起後,工部大臣更是乘勢進言,聲稱:「兵器製造,乃國家大權,不容武將擅專!」 

數日後,皇帝下旨,召開專為軍械之事的廷議。百官齊集於宣政殿,滿室肅然。 

新上任的工部尚書劉秉乾首先出列,語帶譏誚: 

「段將軍於邊境自設工坊,改造弓弩、鑄炮立威,雖號稱禦敵,然無詔而專,已觸律例。若人人效尤,朝廷威儀何存?臣請收繳其兵器,悉數交付工部監管,以正朝綱!」 

此言一出,左丞與戶部尚書皆點頭附和,群臣低聲竊語,似乎認同其說。 

段遠冷然上前一步,拱手而言: 

「尚書所言雖正,然戰場之上,若拘泥律例,恐早已城破人亡。臣所創土炮弓弩,皆為守國,並未私留一件於己。今日若言臣犯律,敢問尚書,當日若無此炮,北境之城可還安在?」 

此語鏗鏘,滿殿一時噤聲。 

正當爭辯僵持之際,忽有清朗之聲響起,卻是新上任的工部侍郎沈仲堯。他躬身奏道:

「段將軍之舉,雖有越例之嫌,然實屬權宜之計。臣以為,不若趁此良機,將段將軍所創軍械納入工部,設立專司軍器之『軍械司』,由將軍提供圖樣,工部監督製造,方能兼顧律法與實效。」 

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嘩然。有人稱此舉可化干戈為玉帛,有人則認為此舉實則削奪段遠兵權。 

戶部尚書冷笑道: 

「設立新司,需銀需糧,戶部庫藏本就拮据,難道要再增一重耗費?」 

左丞則沉聲補充: 

「更要防段將軍一手握兵,一手掌器,若權重過人,未免動搖國本。」 

段遠心知,這番話乃是借題發揮,欲將自己推向孤立之地。然他仍鎮定答道: 

「若真能立軍械司,由工部監造,臣願將所有改良之法獻出。兵權與兵器,臣絕不貪戀。」 

此言既出,群臣面面相覷,不少人心下暗驚:段遠竟如此爽快? 

皇帝在龍椅上靜聽全程,神色莫測,眼底卻閃過一絲異光。最終只是淡淡言道:

 

「此事容後再議,眾卿退下。」

 

廷議散後,殿外風聲更急。工部尚書與戶部尚書暗暗結伴而去,神色冷然。沈仲堯則留步,低聲對段遠道:

 

「將軍,今後之路,或需更謹慎。有人要奪你兵權,卻也有人欲借你之功。」

 

段遠沉默不語,心中卻已明白:朝堂之爭,比邊關刀兵更險。 

夜歸府中,蘇婉清凝視遠方星空,輕聲對他道:

 

「風雲未散,權謀方始。你守過邊疆,卻還得守這京城。」 

 

屋外的風聲獵獵,如同無形的暗潮,正把整個朝廷推向一場新的對決。

 

第四十九回 

鐵面御史 劍指奸邪

 

自宣政殿廷議後,朝中風聲四起,工部、戶部與左相之黨暗中聯手,矛頭直指段遠。然就在此時,一個被朝臣忽視已久的身影,忽然昂然挺立於風口浪尖——御史中丞韓肅。 

韓肅素以剛直聞名,素來「寧折不彎」,凡有不法,必彈必劾,因而得「鐵面」之名。數年間,他多次彈劾權臣,卻總被壓下,然今番,他終於覓得破局之機。 

這一日早朝,韓肅面色冷峻,朗聲奏道: 

「啟稟陛下!臣查得,工部尚書劉秉乾自上任以來,假借『軍械』為名,巧取豪奪,暗中將工坊耗銀轉入私庫,並與戶部尚書相互勾連,謀削邊將兵權,以遂私欲!段遠將軍血戰北境,功勞卓著,卻遭百般構陷,若此風不止,將寒天下士心!」 

殿中一片譁然。 

劉秉乾大怒,立刻反駁: 

「韓御史,汝憑何言之?我工部為國鑄器,分毫不敢私留,豈容誣陷!」 

韓肅冷笑,振袖而出一卷文牘: 

「此為工部內庫帳冊,銀兩出入與戶部所錄數目對照,明顯不符。若劉尚書謂之誣陷,不妨當堂驗算!」 

此言一出,群臣驚駭,目光齊齊落在劉秉乾身上。戶部尚書臉色亦變,額頭隱有冷汗。 

龍椅上的皇帝眉目微動,卻未立刻開口,反而靜靜觀望。眾人心下明白,皇帝此刻是在看一場「權臣與清流」的角力。 

左丞沉聲道: 

「御史此舉,若真查實,自當秉公辦理。然軍國大事,不可因一紙帳冊,便斷將朝臣多年清譽毀於一旦!」 

韓肅卻步步緊逼,聲音鏗鏘: 

「清譽?若清者自清,為何不敢細查?若隱其弊,便是國之蠹蟲!肅願以性命擔保,若所言虛妄,甘受斬首!」 

滿殿肅然,無人再敢插言。 

 

段遠原本欲開口辯解,卻被韓肅目光一止。那冷峻的眼神彷彿在說:「你莫須多言,讓我來。」 

段遠心中暗歎:朝堂之上,他的兵刃是刀槍,而韓肅的兵刃,則是言辭與鐵證。 

皇帝終於開口,聲音淡漠卻帶著威嚴: 

「工部、戶部帳冊,自即日起,由御史台會同刑部詳查,若有虧空,決不輕赦。朕要的,是鐵證如山,而非口舌之爭!」 

此言落下,劉秉乾面色灰白,戶部尚書亦神情惶惑,群臣心知,這已非簡單的爭執,而是一場動搖根基的大查。 

 

退朝之後,韓肅步出金鑾殿,眾人避之不及,唯有段遠上前一揖。韓肅卻只是冷冷道: 

「段將軍,你守邊疆有功,但京中之戰,遠比刀兵險惡。此番我替你擋了一箭,但箭矢不會止於此。」 

段遠抱拳低聲道: 

「御史大人今日之恩,段某銘記在心。」 

韓肅轉身離去,背影如同鐵石。

 

在另一處偏殿,劉秉乾與戶部尚書低聲密議,臉色陰沉。劉秉乾咬牙切齒: 

「既然御史敢動我,便讓他有來無回!」 

殿外風聲呼嘯,京城之內,正有更大的陰謀,暗暗醞釀……

 

第五十回 

心動漣漪 情愫初生

 

御史台風波甫定,京城依舊暗潮湧動。 

段遠雖蒙韓肅庇護,暫時免於彈劾之危,但他深知,自己已然成為權臣黨羽的眼中釘,寸步皆危。 

在這層層陰謀之中,一縷柔光悄然照進了他的心。 

 

那日夜裡,段遠自議事廳歸來,步履沉重,心思難寧。經過御花園時,只見一人獨立於秋菊叢旁,月光映照,她的衣袂輕拂,正低聲吟誦詩句。 

「婉清姑娘?」 

蘇婉清轉身,月色映出她清秀的眉眼。她笑了笑,卻帶著幾分憂思。 

「段公子,你眉宇間似有鬱結。朝中之事,想必不易吧?」 

段遠心頭一震,原以為她只是內宮醫女,未料竟能一眼看出他心中沉壓。他默然片刻,低聲道:

 

「邊關之戰,敵在前,刀兵可斬。然朝堂之爭,卻似無形羅網,叫人無處可逃。」

 

蘇婉清望著他,眼神帶著幾分憐惜。她取下一枝菊花,輕輕遞與他。 

「公子身在風口浪尖,卻仍要有人記得,你是為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之人。願此花,慰你一絲心緒。」 

段遠接過菊花,心口忽然一暖,那一瞬,他感覺這宮廷深牆中,似乎有一片真誠不染的淨土。 

 

數日後,宮中設宴,百官與家眷皆赴。宴席間樂舞交錯,段遠因功受邀,卻難掩心中壓抑。 

忽聽得一曲清雅琴聲自偏殿傳來,段遠循聲而去,只見蘇婉清獨坐案前,手指輕拂弦上,聲聲如泉潺潺,洗去塵世喧囂。 

曲畢,段遠不由讚道: 

「婉清姑娘一曲,似可鎮心安魂。」 

蘇婉清嫣然一笑,卻略帶羞澀: 

「公子血戰沙場,聽這清音或許太過清冷。但…… 若能片刻忘憂,也不枉我一彈。」 

段遠凝望她,心湖微漾。他忽覺,這位文雅女子,雖不持刀劍,卻似能以一曲清音,撫慰他心底最深處的孤寂。 

 

宴罷,宮燈搖曳,二人並肩而行。微風拂面,段遠遲疑片刻,終低聲道:「婉清姑娘,若有一日,我再赴邊關…… 你可會記得我?」 

蘇婉清愣住,隨即微微一笑,眼神卻柔和如水。 

「公子若能平安歸來,我自會記得。縱山河遠闊,也記得。」 

這一言,似清泉滴入段遠心底,漣漪層層蕩開。 

段遠沉默良久,忽而轉首,凝視著她的眼眸。那一刻,沙場鐵血、朝堂爭鬥,都似遠去,唯餘一顆初生的心念,悄悄萌芽。

 

第五十一回 

宮廷陰影 風暴欲來

 

自御史風波後,朝局表面似已平靜,但在金鑾殿的華麗簾幕之下,新的漩渦悄然凝聚。 

韓肅隱約察覺皇帝心意漸變。天子雖嘉獎段遠戰功,但對其聲望日隆、民間傳頌不衰,內心已有疑忌。數次議政時,皇帝不再如先前般全然倚重,言辭間隱有試探。 

同時,丞相韓敬之暗中聯合太監總領秦安,屢屢於內廷讒言,指段遠與韓肅「朋黨比附,意圖把持朝政」。 

黑雲漸集,卻無雷聲,唯有壓抑的沉悶氣息,籠罩京師。 

 

夜深,東華門外一處偏廳,燈火微明。韓敬之與秦安對坐,案上攤開一卷密疏。 

「韓肅雖老謀深算,但段遠少年英武,正是皇上最忌之人。」韓敬之冷聲道。 

「若任其聲名再盛,恐怕…… 要壓過皇威了。」 

秦安狡笑:「太子素來不滿韓肅,若能將段遠牽連入局,必可激起皇上猜忌。到時,借刀殺人,何樂不為?」 

二人低聲密議,直至更鼓三響,方才散去。風拂燈焰,影子搖曳,彷彿宮闕深處,潛伏著看不見的獠牙。 

 

翌日,蘇婉清忽被召入宮,留宿長樂殿。段遠聞之,心頭一震。傳言說她與太后素來親近,此番或是受命於內廷。 

他徘徊於御花園外,卻無法踏入一步。心知宮廷乃是最深的羅網,蘇婉清若真被牽入權力暗潮,他能給的保護,微乎其微。 

偏在此時,段遠的貼身護衛王彥匆匆來報: 

「將軍,御史台有人再上奏疏,指你與韓大人結黨營私!」 

段遠目光一冷,心緒翻湧。剛萌生的情愫,如春芽初綻,卻立刻被風雨逼迫。 

 

三日後,朝堂之上,皇帝神色陰沉,手持御史疏奏,聲音如寒鐵: 

「段卿戰功卓著,朕自嘉賞。但世間之言,卿可知否?」 

殿上文武皆屏息,目光齊齊落在段遠身上。那一瞬,彷彿連殿角懸掛的銅鐘也凝住了聲音。 

段遠深吸一口氣,躬身叩首,語聲鏗鏘:

 

「臣自入朝以來,只願守國安民。至於結黨之說,乃奸人離間,無可奉告!」

 

皇帝眼神幽深,未置可否,只冷冷拂袖而去。 

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到極致。所有人都知,一場無形的風暴,已在皇城上空凝聚。

 

第五十二回 

星圖再現 古謎難解

 

朝局暗潮未歇,段遠雖強自鎮定,卻能感覺到四面八方的目光暗暗逼視。韓肅多次勸他謹慎收斂,切莫再顯鋒芒。 

就在此時,一封自邊境送回的密疏卻意外帶來新的線索。 

鄭仁自北境遣使回京,所附之物竟是一塊殘破銅盤,盤面隱隱刻有繁密符號,似與先前古墓中所見星圖互為呼應。 

段遠望著那銅盤,心神劇震:

 

「這圖紋…… 與古墓牆壁上的星象同出一脈!」

 

 

當夜,段遠與蘇婉清、韓肅等於密室相聚,將銅盤攤於燭火之下。蘇婉清目光凝注,低聲道:

 

「若依古籍所載,這應是『太一星陣』之一角,傳說能推演天時,窺見王朝興替…… 」 


韓肅卻憂心忡忡:「此物若真具那般意涵,非但危險,且會引來更多覬覦之人。京中權臣早疑我們朋黨,若再涉此秘圖,必成口實!」 

眾人沉默,燭火搖曳,映照出每個人眼中的複雜心思。 

 

數日後,天象驟變。夜空忽現赤色流光,自北斗方位橫貫蒼穹。城中百姓皆仰望驚呼,坊間更傳「赤星動,天下變」。 

段遠立於城樓,望著漫天異象,心底陣陣發寒。蘇婉清在旁低語:「銅盤上的紋路,與今夜星象…… 竟全然吻合!」 

她取出一卷先前自古墓抄錄的殘卷,指尖顫抖:「若此推演不錯,這赤星之動,意味…… 王朝將臨大劫。」 

段遠沉默良久,心頭既有驚懼,也隱隱浮現一股宿命感。 

 

消息未幾便傳入宮中。韓敬之與秦安暗中得知星象之說,立刻動念:「段遠手握星圖,必有不軌之謀!」 

二人遂潛謀散布流言,將「赤星異象」與段遠戰功過盛牽連,企圖加速皇帝疑忌。

 果然,次日早朝,皇帝語氣冷峻,對段遠道: 

「赤星映天,民間議論紛紛,竟與卿所獲之古圖相符。段卿,這到底是何解釋?」

 殿堂之上,群臣屏息,目光如刀。段遠心知此刻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

 他緩緩抬首,語聲鏗然: 

「天象難測,非人力所能左右。臣得古圖,本為求解邊境古謎,並無一絲僭妄之心。若有不敬,願受雷霆之誅!」 

此言振動殿堂,卻未能消除皇帝心底疑慮。反倒令宮廷氣氛更加詭譎。 

 

夜歸後,段遠心緒難安,再次端詳銅盤。赫然發現邊角有一行極細小的刻痕,似記載某一特定年月與方位。 

蘇婉清屏息細讀,神色大變:「這年月…… 正是三個月後!而方位竟指向京師!」 

燭火猛地一顫,銅盤在光影間似乎閃出冰冷光芒,彷彿在低語:「宿命將至,禍劫臨城。」

 段遠緊握銅盤,心中暗道:「若真是如此,那麼這場劫難,不僅關乎我一人,而是整個王朝!」

 

第五十三回 

秘庫驚現 天物乍顯

 

朝議甫散,段遠心頭沉重。當晚,韓肅悄然前來,神色肅然。 

「我從工部那得到一個消息,說內庫深藏一物,與銅盤星圖呼應。若我們能一探,會有人暗中相助,但此舉若走漏風聲,恐有殺身大禍。」 

段遠聞言,心頭驟震。想起星圖上的三月之兆,不由低聲道:

 

「若真要解開謎團,此行在所難免。否則,三月後大劫臨城,誰能承受?」

 

翌日深夜,段遠與韓肅、蘇婉清化名潛入工部內庫。甬道幽深,鎖鑰重重,燈火在石壁上搖曳,如同走入地底龍宮。 

推開最後一道石門,只見一方石室,四壁刻滿奇異圖紋。中央高臺之上,放置一口鎏金木匣,木匣四角鎖以銅鏈,隱隱散出寒光。 

韓肅屏息凝神,低聲道:「此物數十年未曾開啟,記錄在工部密簿上,只稱『星官遺物』,來歷不詳。」 

段遠上前,將銅盤置於匣前。奇異的一幕出現了——銅盤表面符紋竟緩緩亮起,似被某股力量喚醒,微光如星河流轉。 

蘇婉清驚聲道:「它…… 在呼應!」 

銅鏈自動脫落,木匣緩緩震動。段遠屏氣打開,赫然見到一塊晶瑩如玉的圓璧。圓璧表面映照繁星,光彩閃爍,彷彿將整個夜空收入其中。 

段遠只覺心神一陣眩暈,彷彿被拉入無垠星海。無數星辰閃爍間,一道低沉古老的聲音似在耳畔響起:

 

「星圖既合,宿命既啟。王朝盛衰,皆繫於此。」

 

韓肅伸手欲觸,卻被段遠急急阻止:「不可!此物非凡,觸之或遭反噬!」 

蘇婉清屏息凝視,忽然在圓璧邊緣發現細小刻文,聲音顫抖:

 

「上書…… 『太初之鑰』!」

 

三人正欲合匣,忽聽石室之外傳來腳步聲,火光逼近。 

一名內侍喝道:「誰敢擅入內庫!」 

韓肅神色一凜,低聲道:「不好,風聲走漏!」 

瞬息間,段遠將銅盤與圓璧迅速收起,三人循後道急退。方才走出密道,便見前方一隊禁軍攔路。 

為首者,竟是秦安。 

他目光森冷,聲若利刃: 

「段遠,你深夜潛入內庫,還攜走何物?今日休想再隱!」 

危急之下,段遠強自鎮定,朗聲道: 

「我奉旨查驗工部秘庫,並無半點私心。秦大人何必咄咄相逼?」 

秦安冷笑,眼神卻死死盯住他懷中衣襟鼓脹之處,心知必有隱秘。只是當場動手,恐觸宮禁。 

「好…… 既然如此,本官自會奏明聖上,看你如何辯解!」 

眼見形勢愈加險惡,段遠心中沉下鐵石般的重量:

 

星圖既現,天物乍顯,而宮廷風暴…… 已無法迴避。

 

第五十四回 

天地之謎 宿命揭曉

 

翌日清晨,秦安果然上奏,指段遠等人夜闖工部內庫,意圖竊取「星官遺物」。滿朝譁然,群臣交相指責。 

皇帝目光森冷,沉聲道: 

「段卿,朕念你屢立戰功,方才未立即下獄。今日你當堂自辯,否則休怪朕無情!」 

段遠上前,神色沉穩,朗聲稟道: 

「臣確入內庫,但非為私,實因銅盤星圖忽有異動,與庫中之物產生呼應。臣恐事關國運,故冒險查驗。所得之物,臣已封匣帶來,請聖上親覽!」 

滿殿側目,只見侍衛呈上鎏金木匣。當皇帝打開時,圓璧流光四溢,殿內明如白晝,群臣盡皆屏息。 

光華閃爍間,圓璧上的繁星竟自轉流動,組合成古老星象。殿中年邁的太史瞪大雙眼,顫聲喃喃: 

「此…… 此乃《太初星圖》!相傳記載天地初分、王朝更替之數…… 」 

眾臣驚懼,皆面面相覷。 

太史進一步頓首,聲音沙啞: 

「傳說太初星圖每逢王朝衰極,必會再現。圖中若映『赤星下墜』,則國祚將絕;若見『蒼龍升天』,則新君應運。」 

殿內一片譁然,人人心驚。 

皇帝臉色驟變,死死盯住段遠手中之物,聲音低沉: 

「你…… 是想借此圖顛覆朕之江山不成?」 

段遠急忙叩首,聲音堅毅: 

「臣不敢!但圖既再現,宿命之數非人可逆。若陛下執意掩藏,恐將禍及萬民!」 

就在此刻,圓璧忽然震動,光芒射向殿頂,幻化出一片星河。群臣仰望,只見星辰隱隱排列出奇異文字: 

「三月之內,赤星臨京。」 

殿中人人如墜冰窖。赤星下墜,乃國將傾覆之兆! 

心頭顫動,暗想:

 

「難怪星圖與圓璧相合,宿命終至…… 」 

 

秦安見此情勢,目光一沉,忽然大聲奏道: 

「陛下,段遠一再以妖言惑眾,所謂『赤星臨京』分明是危言聳聽!此人功高震主,野心昭然,若不早除,恐釀亂局!」 

話聲一出,幾位素與秦安相合的權臣立刻附和。殿上風向頓變,殺機暗湧。 

韓肅再也忍不住,挺身而出,聲如洪鐘: 

「段大人冒死探查,不為私謀,正為國運!若說妖言惑眾,倒是某些小人,唯恐真相揭破,才急欲羅織罪名!」 

滿殿一時劍拔弩張,忠奸之爭,立見分明。 

 

皇帝沉默良久,最終抬手壓下眾聲,語氣冷峻: 

「此事關乎國運,不可輕言。星圖與圓璧暫由朕親收,命太史院日夜推演,三日後再議!」 

說罷,猛然闔匣,光華盡隱。殿內重歸昏暗,卻誰都明白——自此一役,段遠與秦安之爭已無可回頭,而那場由星象預示的宿命劫運,正在逼近。

 

第五十五回 

危機四伏 群敵環伺

 

星圖異象的消息,不知何故在京城悄然傳開。茶肆酒樓之間,百姓竊竊私語,皆言「赤星將臨,王朝將變」。朝廷氣氛愈發緊張,人人心驚。 

段遠歸府後,心中沉重,與韓肅、沈如墨、蘇婉清密議。 

韓肅低聲道:「這消息顯然是有人刻意放出,意在借星圖動搖民心。」 

沈如墨微蹙眉:「此舉既能削弱皇帝威望,又能將矛頭指向段大人」 

蘇婉清輕聲補道:「段公子,你已被置於風口浪尖。」 

段遠神色不動,卻感覺四面皆敵,無處可退。 

 

當夜,秦安密會內監總管李慶。燈火搖曳,兩人對坐。 

秦安冷聲:「星圖之事已成天命口實,皇帝心中早起疑忌。若能再添火焰,段遠自會不得善終。」 

李慶目光陰鷙,低笑道:「宮中傳言,段遠與太史院私相勾結,意圖自立為君。若由咱家散播,立刻可成定論。」 

二人相視一笑,幽謀已成。 

 

同時,京城之外,江湖勢力亦受驚動。 

黑衣人夜聚荒寺,首領低聲道: 

「朝堂內亂,我等正可趁機奪取秘庫。聽說段遠手握星圖線索,若能擒他,或可尋得傳說中的『天物』!」 

眾人齊聲應諾,殺機四伏。 

 

邊關急報傳入京師,言北境蠢蠢欲動,邊軍數度挑釁。 

皇帝憂心忡忡,卻轉而對段遠冷聲叱問: 

「赤星之兆,莫非與你勾連邊境異動?!」 

滿朝噤聲,秦安則趁勢推波助瀾。 

段遠欲辯,卻見皇帝神色陰沉,顯然心中信疑參半。 

 

夜深,獨立燈下,蘇婉清為段遠書寫奏疏,欲替他分憂。 

段遠悄然推門而入,凝望她執筆的身影,心頭一暖。 

蘇婉清抬頭,目光交會,兩人皆默然,卻有千言萬語未出口。 

此時,窗外忽傳急促哨聲,府中護衛驟然衝入:

 

「大人,不好了!有人潛入府外巷道,疑是刺客!」

 

段遠立刻披甲出迎,只見暗影交錯,刀光閃爍。黑衣人齊聲喝道: 


「交出星圖,饒你全家!」 


刀劍相交之聲響徹夜空,火光與血影映照府牆。段遠手持長戟,奮力迎戰,而心底卻清楚——這場襲擊,僅是序幕。 

朝中群敵伺機而動,江湖宵小亦來逐利,甚至連邊境之事都被歸咎於己。 

危機四伏,天命之數,已將他推向風暴中央。

 

第五十六回 

北境再燃 烽煙連天

 

京城暗潮方息,忽有急報自北境傳來。邊境三城連陷,狼煙滾滾。 

朝堂震動,群臣惶恐。有人主張全力備戰,有人卻暗裡推諉責任。 

段遠立於殿中,聽著報信軍士聲音顫抖: 

「敵軍來勢洶洶,疑有外族聯盟合擊,邊防危急,請朝廷速派援軍!」 

帝王神情鐵青,聲音壓抑卻透著焦灼:

 

「誰可為朕出征,安北境?」

 

滿朝沉默,只有段遠出列,聲如洪鐘:

 

「臣願再赴邊陲,以血肉守疆土!」 


話音剛落,秦安冷聲而出: 

「段遠雖功勳卓著,但屢立奇功,已震主威。若再任以兵權,恐邊功過盛,朝廷難制!」 

群臣面色微變,隨即附和。 

段遠沉默不語,只見帝王雙眸閃爍不定,似在衡量利害。 

就在僵持之際,御史沈如墨嚴正出聲: 

「北境烽煙若不即止,則社稷將亡。此時論功過,實是自掘墳墓!」 

「眾愛卿認為呢?」 

韓肅:「臣附議!」 

殿內氣氛頓時凝滯。帝王終於一拍龍案:

 

「段遠!朕念你忠勇,允你督師北上,但須節制,速速平亂!」 

 

段遠辭朝回府,眾人環聚。王彥熱血難抑,直言:

 

「將軍,這回我等必與你同去,縱死無悔!」

 

蘇婉清卻雙眸含淚,低聲道: 


「段公子,此行凶險萬分,你可曾想過…… 這或許是最後一戰。」 


段遠只是靜靜凝望她,良久才道:

 

「此身既許國家,便無回頭之路。」 

 

數日後,北境軍營重燃戰鼓。鐵甲森然,旌旗獵獵。段遠登上點將台,望見數萬將士目光炯炯,聲如雷霆:

 

「敵軍再犯,誓死不退!與我共守疆土!」

 

眾軍齊呼,山河震響。 

 

夜幕之下,斥候來報:

 

「大敵已臨城下,聲勢浩大,數倍於我!」

 

段遠目光如炬:

 

「無妨,越是逆境,越當一戰定乾坤!」

 

遠處狼煙滾滾,火光映照天際。天地之間,似再度陷入血色劫難。

 

第五十七回 

亂世抉擇 生死關頭

 

大軍對壘,鼓角震天。段遠率兵據守北境險關,連日鏖戰。 

敵軍果然如潮水般接踵而至,旌旗漫天,殺聲震地。 

營中將士筋疲力竭,糧草漸絕,人人面色灰敗。 

守將周鴻志怒聲喝道:「將軍,再戰下去,怕是全軍難支!」 

眾將目光齊聚段遠,等待他的決斷。 

段遠凝望沙場,心知此戰若退,北境必亡;若強攻,恐全軍覆沒。 

心口彷彿被千鈞壓住,這便是命運逼到眼前的「死局」。 

此時,斥候突奔入營,伏地稟報:

 

「將軍,探得京城權臣已暗通敵國!若北境潰敗,他們將趁亂奪權!」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段遠胸口一沉,腦海迅速閃過:

 

——若守不住,不僅疆土淪陷,京城也將陷入亂局。
——若選擇突圍,或能保住精銳,以待再起。

 

這是一道無可逃避的抉擇。 

深夜,營火搖曳。段遠獨坐軍帳,手指緊握兵符。 

沈如墨走入,目光裡滿是擔憂。她擔任這次『監軍』一職。 

段遠勉強一笑:「此一戰,非我勝,則天下亡。」 

沈如墨沉默片刻,低聲問:「若真到了最絕境,段大人又會怎麼做?」 

段遠緩緩抬頭,眼神如刀,卻又深沉如海。 

「要麼殉國,要麼為國留火種。兩者之間…… 唯有心中衡量。」 

「大人忠勇愛國之心,令如墨佩服!」 

 

翌日清晨,敵軍再度壓境,殺聲震破山河。 

段遠登上城頭,望著遠方的黑壓壓敵陣,終於下令:

 

「分兵兩路!周鴻志率三千死士突圍,護送百姓南撤;我留主力守關,拼死一戰!」

 

眾將震驚,紛紛勸阻。 

段遠卻斬釘截鐵:「我若走,誰來守?這城若亡,萬民皆死!我當以血肉鑄最後的城牆!」

 將士熱血激昂,紛紛跪地高呼:「願隨將軍,死戰到底!」 

夕陽如血,戰火漫天。敵軍猛攻如雷,城垣在震動中崩裂。 

段遠手握長槍,親自殺入敵陣,身影如孤松挺立風中。 

鮮血染紅鎧甲,他卻越戰越勇。 

就在這生死一刻,他耳畔似有低語——

 

「命運之子,你的抉擇將決定天下歸屬……」 


雷聲遠遠滾動,天地似在見證這一場最終的試煉。

 

第五十八回 

宮廷政變 血雨腥風

 

北境烽煙不斷之際,京城的氣氛也悄然生變。 

夜幕下,宮牆高聳,卻掩不住暗巷裡的低語。 

太監急急傳報:「近日朝中權臣頻頻聚首,私下調動禁軍,恐有異動!」 

皇帝龍體抱恙,閉居深宮,朝政幾乎全由權臣把持。 

朝堂之上,工部尚書與戶部尚書爭執糧餉問題,卻在激辯間流露出詭異默契。

鐵面御史中丞韓肅冷眼旁觀,心頭暗驚——這並非尋常爭權,而是蓄謀已久的聯合。 

 

當夜,內府深處,一場密謀悄然展開。 

幾名權臣聚於燈影之下,推杯換盞,低聲密語:

 

「北境段遠已陷死局,京中正是奪權良機。」

 

「等北軍覆沒,再以救國之名廢帝自立,天下誰敢不從?」 

一句「廢帝」落下,眾人沉默片刻,旋即皆露冷笑。 

有人更低聲道:「天命不在昏君,而在我等!」

 

宮門之外,冷風乍起,一縷殺機悄然滋生。 

次日早朝,韓肅再度上奏,直指群臣暗中操弄軍權、通敵賣國。 

「陛下!若不嚴懲奸佞,京師將先於北境而亡!」 

滿殿譁然。 

丞相韓敬之冷聲喝斥:「御史血口噴人,動搖國本!」 

隨即有侍衛進殿,欲押韓肅下去。 

韓肅仰天長嘯,掀開衣襟,胸口鐵鏈縛身——那是他立誓鐵證如山的象徵。 

他一字一句道:「奸邪亂國,吾即便以血為書,也要寫下此諫!」 

話音未落,利刃閃動,韓肅當殿被斬,鮮血灑在金鑾殿上。 

滿朝震動,卻無一人敢言。 

自此,政變序幕拉開。 

夜裡,禁軍突然易帥,宮門封鎖,忠臣宿舍盡被血洗。 

街頭巷尾皆傳言——「皇帝龍體垂危,新君即將登基。」 

宮中火光閃爍,哭喊聲不絕。 

許多忠於皇帝的侍衛、內臣皆慘遭屠戮,血流滿地。 

太后與皇后被幽禁深宮,幾名皇子也被軟禁,局勢瞬息傾覆。 

 

京城的血雨腥風,與北境的烈戰同時上演。 

段遠在北疆,背水一戰,誓以身守最後防線;京城之內,權臣奪權,鐵血政變,江山社稷風雨飄搖。 

天地似在同時書寫兩條命運的軌跡——

 

一為守國之血,一為奪權之刃。

 

而誰能活到最後,誰將改寫天下格局,已無人能預測。

 

第五十九回 

命運交錯 時空抉擇

 

風雪肆虐,戰火延綿。 

段遠率殘軍死守要塞,糧盡箭絕,士卒以雪充飢,卻仍舉刀守陣。 

敵軍連日猛攻,血染城牆。 

將士們疲憊至極,卻在段遠的怒吼下,仍奮力迎敵。 

忽然,敵軍放出最後的攻城巨車,轟然碾壓城門,木石震碎。 

大軍如潮水般湧入,要塞將傾。 

段遠立於殘垣之上,眼望蒼天,心念:「若此役殞命,京師必陷,天下何安!」 

 

同時,京城之內血雨腥風。 

政變者已封鎖宮門,宦官與內侍盡數遭誅,皇帝被困於寢宮,身邊只剩幾名忠僕。 

鐵面御史韓肅之血尚未乾涸,殿中已由叛軍掌控。 

太后與皇后淚眼相視,卻無能為力。 

有忠臣欲舉兵救駕,卻被禁軍攔殺於街頭,京城百姓惶恐不安。 

此刻,政變者已擬立新君,朝堂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就在生死同時的臨界點,天象再現異變。 

京師夜空星雲翻湧,北境雪原雷電交加。 

段遠手中那枚古玉,忽然綻放光芒,竟將天地異象引動。 

他眼前浮現巨大的星圖,繁星連成軌跡,宛如命運之盤。 

在星光之下,他彷彿「看見」另一處的京城——

 

宮廷中血流成河,鐵甲叛軍揮刀廝殺。 


他看見自己若死於北境,京城將徹底落入奸臣之手;若棄守北境,南土將被鐵蹄踐踏,百姓塗炭。 

兩條命運的軌跡,竟同時展開在他眼前! 

星圖浮動,聲音在他腦海中低語——

 

「命運無定,抉擇唯一。守國?救君?你只能選其一。」

 

段遠心如刀絞。

 

他看見北境戰士們拼死抵敵的眼神,也看見京城皇室被屠戮的絕望。 

天地似要逼他作下最殘酷的決斷。 

一名將士衝來,滿身浴血,嘶吼道:「將軍!敵軍已攻至內城!」

 

而同時,星圖另一端傳來宮廷哀鳴,彷彿催促他立刻動身。 

段遠雙拳緊握,渾身血氣翻騰,他終於明白——

 

這不僅是戰爭,更是宿命的審判。 


古玉在他手中劇烈顫動,彷彿要裂開。 

星光刺目,他感到自己身軀似乎被拉扯,命運之線在撕裂。

 

「若我選錯,天下將亡……」


他低聲呢喃,額上冷汗直下。 

終於,他猛然閉眼,將全身意志注入古玉,喝道:

 

「若命運只允一條軌跡,那就由我來改寫!」

 

霎時,天地轟鳴,雪原與京城的畫面交錯,段遠的身影在光芒中逐漸模糊……

 

——命運的抉擇,即將落下。

 

第六十回 

青雲之巔 終章大定

 

天地光芒大作,北境風雪與京城血影交疊,段遠的身軀似被撕裂,卻又被星光所護。 

古玉碎裂,星圖化為無數光線,將他同時牽引至兩個戰場。

 

在北境,他立於破碎的城垣,手揮長槍,帶領將士浴血奮戰。 

在京城,他現身於御座之前,怒斬叛軍首領,攔下那柄欲斬皇帝的利劍。

 

兩條命運,不再是二選一,而是「雙生並行」。 

段遠分裂出的意志,竟同時在兩處戰場,演繹最終的逆轉。 

 

戰局已至絕境之時,段遠與殘軍以血肉築牆,將敵軍阻於雪原。 

就在此刻,天象忽變,北境長空裂開一道光幕,彷彿天河倒瀉。 

敵軍心神大亂,傳聞「天意不允侵境」,遂軍心潰散,紛紛退走。 

北境將士振臂高呼:「主帥神威!蒼天佑我!」 

血戰之局,竟由絕轉勝。 

 

宮廷之中,段遠另一道身影持劍如風,與忠臣合力將叛軍逐一斬殺。 

鐵面御史韓肅雖已殉職,但其遺言仍在殿中回響,激勵忠義之士。 

最終,段遠一劍斬下政變首謀之首,血濺龍座。 

皇帝得救,滿殿震撼。

 百官齊跪,呼聲如潮:「還我江山,還我青雲!」 

 

當兩場戰役同時逆轉,段遠腦海忽然浮現最後的星象。 

原來,古玉並非凡物,而是「青雲之巔」的鑰匙。 

它能在「抉擇」之刻,將一人之意志分裂,承擔雙重宿命。 

段遠驚覺——

 

自己之所以「穿越」至此世,正是因為星圖選中了他的魂魄。 


他原本並非此時之人,而是來自遙遠未來,因星象缺口而被引渡而來。 


「你之使命,並非成就一身,而是成就天下。」 


星圖的聲音隨風消散。 

 

北境穩固,京城重歸。 

亂世至此,終於迎來一線安寧。 

段遠立於朝堂,滿身傷痕,卻目光如炬。 

皇帝賜封,群臣拜服,百姓傳頌。 

段遠心中明白——

 

這一切,非因己力,而是蒼天與命運給予的一次奇蹟。 


夜晚,他獨自登上「青雲之巔」,仰望星海。 

天象已復歸平靜,星圖不再浮現,唯有無垠蒼穹,靜靜注視著他。 

段遠低聲道:「若我本不屬於此世…… 那麼,至少此世已安。」 

星光照耀,他的身影漸隱於長風之中。 

究竟是歸返原世,抑或留在此世,無人得知。 

唯有「青雲之巔」的傳說,長久流傳。

 

〈第四卷 完〉

 

結尾彩蛋

 

亂世既平,群雄塵歸。 

史書中對段遠的記載漸成傳說。 

在後世的今時,某處醫院急診室裡,一名青年方自昏迷中甦醒。 

段遠睜開眼,周遭白色燈光刺目。呼吸間,皆是現代的氣息。 

他怔怔地望著天花板,腦海卻仍留著戰火、血雨、星圖的殘影。 

那一切,真是夢嗎? 

病房門推開,走進來的卻是一位身著白衣的女醫師,溫婉沉靜,眉眼間竟與蘇婉清無異。 

她驚喜卻又鎮定地看著他:「你醒了。」 

段遠心頭一震,聲音顫抖:「婉…… 婉清?」 

女醫師愣了一下,笑道:「我叫蘇婉清,是這裡的實習醫師。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妳,不記得我了?」 

「我們,之前見過嗎…… 」 

段遠怔住,彷彿星圖的餘暉再度閃爍。 

 

數日後,他出院,在圖書館查資料時,偶然與一名正在研讀古籍的女子相遇。

她眉目清冷,神態堅毅,分明與那位女御史沈如墨一模一樣。 

她抬頭看見段遠,眼神一瞬驚詫,脫口而出:「是你?」 

段遠心口劇震,微笑回應:「妳,妳也穿越了…… 」 

沈如墨:「這次,換我來到了你的世界。」 

兩段熟悉卻陌生的相遇,令段遠確信——

 

穿越不是幻夢,而是星圖留下的「羈絆」。 


那些在亂世中的情愫,並未隨時空斷絕,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星辰高懸,青雲依舊。 

段遠明白,真正的抉擇才剛開始:

 

這一次,不是為了天下,而是為了心底的牽掛。

 

【全文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8會員
1.2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彼得的自由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9/08
第三卷 暗潮洶湧  小序  名滿京師,卻難脫權謀之網。 貪腐若蟲,蠹蝕朝綱;邊境烽煙,鐵馬聲急。 少年既承蒼生望,必以非常之策,御非常之變。 然黑影已近,宿命漸現。  引詩  權海沉浮暗浪翻,邊庭烽火動長安。 幾人能識天機密?風雨蒼茫影未殘。  第三十一回
Thumbnail
2025/09/08
第三卷 暗潮洶湧  小序  名滿京師,卻難脫權謀之網。 貪腐若蟲,蠹蝕朝綱;邊境烽煙,鐵馬聲急。 少年既承蒼生望,必以非常之策,御非常之變。 然黑影已近,宿命漸現。  引詩  權海沉浮暗浪翻,邊庭烽火動長安。 幾人能識天機密?風雨蒼茫影未殘。  第三十一回
Thumbnail
2025/08/26
第二卷 青雲初升  小序  鶴立京華,風雲聚會。 技藝初展,聲名漸隆。然則朝堂之上,暗潮洶湧, 良朋可依,亦有仇敵環伺。 初升青雲,未必晴朗。  引詩  京華萬里夢方啟,青雲初升影猶低。 一朝技藝驚四座,誰識暗流正潛溪。  第十六回  初入京城 風華未展
Thumbnail
2025/08/26
第二卷 青雲初升  小序  鶴立京華,風雲聚會。 技藝初展,聲名漸隆。然則朝堂之上,暗潮洶湧, 良朋可依,亦有仇敵環伺。 初升青雲,未必晴朗。  引詩  京華萬里夢方啟,青雲初升影猶低。 一朝技藝驚四座,誰識暗流正潛溪。  第十六回  初入京城 風華未展
Thumbnail
2025/08/18
《風起青雲》  第一卷:生存與立足,從零開始,展現現代智慧。  第二卷:入京發展,獲得盟友與對手,初觸陰謀。  第三卷:矛盾升級,戰場初試,發現穿越祕密端倪。  第四卷:走向巔峰,真相揭曉,迎來最終抉擇。
Thumbnail
2025/08/18
《風起青雲》  第一卷:生存與立足,從零開始,展現現代智慧。  第二卷:入京發展,獲得盟友與對手,初觸陰謀。  第三卷:矛盾升級,戰場初試,發現穿越祕密端倪。  第四卷:走向巔峰,真相揭曉,迎來最終抉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江湖翻浪,皇朝離綱,邪佞張,天下震蕩。   滿城文武,問路求自安,何時尋覓相見。   旦夕危亡,且觀仙人機關,策三計,力挽狂瀾。   世人乃見,智星平生禍,復返王權清愿。                                   明月逐人來     謫仙人根據皇城與商
Thumbnail
江湖翻浪,皇朝離綱,邪佞張,天下震蕩。   滿城文武,問路求自安,何時尋覓相見。   旦夕危亡,且觀仙人機關,策三計,力挽狂瀾。   世人乃見,智星平生禍,復返王權清愿。                                   明月逐人來     謫仙人根據皇城與商
Thumbnail
這下可好,本該是輕描淡寫的友好對招,雙方竟然就「絕無顧忌」,最後一劍的餘韻將超銀河本體最老謀深算的虎鯨長老從午睡震醒。 雙贏的平局,暢快的破境,當然無法低調。
Thumbnail
這下可好,本該是輕描淡寫的友好對招,雙方竟然就「絕無顧忌」,最後一劍的餘韻將超銀河本體最老謀深算的虎鯨長老從午睡震醒。 雙贏的平局,暢快的破境,當然無法低調。
Thumbnail
看過李白,才感銀河落九天之勢;試仿李白,才知蜀道何難。
Thumbnail
看過李白,才感銀河落九天之勢;試仿李白,才知蜀道何難。
Thumbnail
欲知黑旗軍如何平定漢中,習近平的最終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欲知黑旗軍如何平定漢中,習近平的最終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轉身與天地共交 清風明月競相邀 體盡無窮以為至 卻也似渾沌鑿竅
Thumbnail
轉身與天地共交 清風明月競相邀 體盡無窮以為至 卻也似渾沌鑿竅
Thumbnail
江山 雄才壯志,天降大任? 一生一世,眨眼千秋
Thumbnail
江山 雄才壯志,天降大任? 一生一世,眨眼千秋
Thumbnail
次世代抑或飛鳥時代、年下組的優勢與宿命
Thumbnail
次世代抑或飛鳥時代、年下組的優勢與宿命
Thumbnail
四十八個千年之前,你以生體冥劍與絕頂魔導技藝登頂七大宗家與九重星系,成為東宙十三劍聖之一。從知己宿敵的視域,你快意恩讎縱情睥睨;對於脫胎於己身精髓血脈的子代,你諱莫如深薄情寡念,棄守父職一如指尖迸射反物質光焰,消弭容不入你視線的髒污穢惡。 即便在終點,你玻璃崖塔鍛造宗法不容的永謪秘法。你餞
Thumbnail
四十八個千年之前,你以生體冥劍與絕頂魔導技藝登頂七大宗家與九重星系,成為東宙十三劍聖之一。從知己宿敵的視域,你快意恩讎縱情睥睨;對於脫胎於己身精髓血脈的子代,你諱莫如深薄情寡念,棄守父職一如指尖迸射反物質光焰,消弭容不入你視線的髒污穢惡。 即便在終點,你玻璃崖塔鍛造宗法不容的永謪秘法。你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