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開始特別關注美元的走勢。
原因很簡單:我要先準備把台幣換成美金,再電匯到我的美股券商 Firstrade 帳戶。等到美股 ETF 出現我的買進訊號時,就能直接用美金進場。
而美元強不強,背後最大的推手之一,就是美國基準利率。

美元指數 vs. 美國基準利率
從長期的歷史圖來看(藍色是美元指數、紅色是基準利率),兩者之間常常呈現「亦步亦趨」的關係。

利率走高的時候,美元通常也會偏強;而一旦降息循環開始,美元的強度往往就會走弱。
最新數據(2025/9/4):
- 美元指數:98.24
- 美國基準利率:4.33%
基準利率已經在相對高的位置一陣子,市場正處在一個「準備進入降息循環」的關鍵階段。
FedWatch 對 9 月 FOMC 的預測
再來看 FedWatch 工具:

- 9 月 17 日 FOMC 會議,市場認為有 99.4% 機率降息 1 碼(目標利率 4.00%~4.25%)
- 「不變」的機率只有 0.6%
- 升息機率則是 0%
換句話說,降息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
我的操作計劃:換美元、等 VOO / YMAX兩檔
過去我分享過自己是「下跌分批買進美股ETF VOO」的派別。
文章請參考:美股ETF VOO分批投資策略:降低風險,提高勝率的完整指南
但站在台灣投資人的角度,進場之前還要先考慮換匯成本。
如果在美元偏強的時候匯入,未來即使 VOO 反彈,匯率也可能吃掉部分報酬。
所以這次,我的策略是——
先觀察美元指數,等到隨著降息預期而走弱,再分批換美元。
這樣一來,當出現美股ETF進場訊號時,我就能用更划算的美元成本去承接。
下面圖示就是我接下來的進程
- LINE Bank 台幣 → 美金
- 電匯到 Firstrade → 美金入帳
- 等待美股下跌 → ETF (VOO / YMAX) 進場

持續紀錄,慢慢累積
美元與利率的故事,先告一段落。
接下來,若有實際的換匯、電匯,或 ETF 的進場操作,我都會再把過程記錄下來,持續和大家分享。
這些紀錄,其實就像是給自己的投資筆記。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或不同的看法,很希望能聽到你的回饋,一起在學習與累積的過程中,多一些交流與思考。
寫給自己的補充
1.美國基點(bps)是什麼?
在講利率的時候,常會聽到「幾個基點 (basis points)」。
其實它就是金融圈的專用單位:
- 1 個基點 = 0.01%
- 所以「升息 1 碼 = 升息 25 個基點 = 升息 0.25%」
這樣大家在看FedWatch 的時候,就能更快理解數字背後代表的幅度。
2.為什麼大家都盯著FOMC?
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是透過 FOMC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來決定的。
每年舉行約8次,平均每隔六週一次,市場幾乎都會把眼睛盯在這幾天。
因為只要一個「升息」或「降息」的決策,立刻會牽動:
- 美元強弱
- 股市情緒
- 債券殖利率
- 甚至是全球資金流向
所以,FOMC 不只影響美國,而是影響整個世界。
2025年剩下幾個會議安排如下(含利率決策公告日):
- 9月16–17日 →決策公佈通常在 17 日晚間(台灣時間約9/18凌晨)。
- 10月28–29日 →利率決議多於 10 月 29 日晚間(台灣時間約10/30凌晨)。
- 12月9–10日 →決策公佈在 12 月 10 日晚上/接近午夜(台灣時間約12/10凌晨)。
若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降息,這三場 FOMC 會議就是最關鍵的降息可能宣布時點。
3.美國降息對股市的影響
簡單來說:降息 → 股市通常偏利多。
為什麼?
因為降息會讓資金成本變便宜,企業的融資壓力減輕,投資人也會覺得:「錢放在銀行利息那麼低,不如拿去買股票。」 這樣一來,資金就容易往股市流,對像VOO這種大型 ETF來說,往往就是一股助力。
當然,短期內市場也可能會擔心:「是不是因為經濟不佳才要降息?」所以行情可能會出現一點震盪。
但從中長期來看,降息循環往往能替股市打下支撐,因為市場上的熱錢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