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落實ESG,已是不可逆的永續責任,儘管歐盟原訂2026年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可能延後。
但是永續行動如果不能連結教育,衍成一個生態系,那可能都是過眼雲煙。
最理想的模式,大概就是目前我們正在建構的:企業的永續行動,透過「5% Design Action 」的社會設計,連結「環境友善種子」轉化為課程教案,再透過「THE ONE校長學校」的平台,落實在校園推動,發展成一個涵括企業、NPO、學校的「永續行動生態系」。
今年六月到越南,企業已開始行動,但大部分未與教育結合,即使國際學校也不太懂ESG。
來大馬近10天,據慈濟師姐說,這裡已經連結到教育,但僅限於「環境保護」,且多是一次性行動。很多學校會帶來環保站教學,然後.......然後就沒有了!
而在臺灣的我們,已經走到「企業+NPO+學校」的連結,而且是落實的入校課程,內容也早已超越「E環境保護」,開始關注「S社會共融」與「G學校治理」。這次校長DEI的研習,更是24小時超額,臺灣的永續行動真的是亞洲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