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企業如何將其從抽象的願景轉化為具體的產品與服務,是衡量其永續承諾的關鍵。2025年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亞太永續博覽會,不僅展示現在台灣中小企業與政府的永續作為,更讓我們看見台灣企業在永續轉型路上的真實努力。以下分享在本次博覽會中印象最深刻的幾個案例,它們不僅技術領先,更體現了永續如何從生產、運輸、建築到消費,全面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
1. 義美如木紙盒鮮乳:從一滴乳香開始的綠色循環

在琳瑯滿目的展覽中,義美推出的「如木紙盒鮮乳」讓我駐足許久,這款產品不僅僅是包裝上的創新,更代表了從乳源到包裝的完整永續價值鏈。
- 永續理念: 義美作為台灣首家採用「如木紙盒」包裝的廠商,核心理念是「減塑、減碳、減油墨」。他們不僅支持雲林崙背的在地酪農,確保乳源品質,更透過對牛隻的細心照護,體現了對動物福利的重視。
- 技術特色與優勢: 包裝採用來自FSC™(森林管理委員會)驗證森林的無漂白原木色紙板,確保了木材來源的永續性。其內層的淋膜和瓶蓋,則使用了100%回收的植物基聚乙烯(PE),原料來自於Bonsucro甘蔗永續驗證的甘蔗。相較於傳統紙盒,這款包裝能減少18%至21%的碳排放。特別的「開蓋無拉環」設計,更是精準地減少了不必要的原料耗用,這些細節都充分展現了減碳與循環經濟的永續設計。
2. 永續航空燃油(SAF):為翱翔天際注入綠色動力

- 永續理念: SAF的核心是為航空業提供替代化石燃料的綠色選項,藉由利用廢棄食用油、農業廢料等可再生原料,從源頭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是航空業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也是回應全球綠色旅遊需求的重要舉措。
- 挑戰與成效: 儘管SAF的環保效益顯著,但其生產成本高昂(約為傳統燃油的1至9倍),且原料供應穩定性仍是挑戰。然而,這不再只是企業的自願性行動,而是國際法規的強制要求。國際民航組織(ICAO)已推出「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旨在將國際航班的淨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2020年水平。此外,歐盟的「ReFuelEU Aviation」倡議也要求成員國境內機場的燃料供應商,必須逐步提高SAF摻混比例,2025年起為2%,並於2050年達到70%。
- 台灣目前的作為: 台灣航空公司如中華航空、長榮航空、星宇航空,以及燃料供應商中油、台塑石化,已積極投入試行與自產計畫。中油甚至預計在2026年第三季啟動國內生產,展現了台灣在永續供應鏈上的決心。
3. 遠東集團:綠色建築的永續基石

- 透水混凝土鋪面: 作為綠建築指標之一,其最大優勢在於能讓雨水直接滲透地面,涵養地下水並減輕都市熱島效應。遠東百貨的實際應用,證明了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園區的安全性與舒適度,更能有效管理水資源,符合海綿城市理念。
- Low-E玻璃: 這種特殊玻璃在表面鍍有一層極薄的金屬膜,能讓可見光穿透,卻能有效反射紅外線熱輻射。這項技術解決了建築物採光與隔熱的兩難,能大幅減少空調能源消耗,據研究,最多可節省50%的空調耗能。這不僅是節能,更是實質的減碳。
- 未來展望: 遠東集團旗下建築已大規模應用這些技術,並獲得LEED認證,台北遠東通訊園區更是台灣第一座 LEED Campus,其對永續建築的承諾。
4. 統一物流:智慧化與永續的完美結合

統一物流展示的AGV自動化分揀系統,讓世人看到物流產業如何透過科技邁向永續。這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對供應鏈效率與環保的雙重提升。
- 永續理念: 統一物流斥資百億打造的智慧物流園區,其核心理念是透過智慧化與自動化,優化營運流程、降低人力成本,並實現低碳排放。AGV自動導引車的應用,讓搬運作業更精準,大幅減少人為錯誤與能源浪費。
- 技術特色與成效: AGV系統結合WMS(倉儲管理系統),實現貨物的自動化搬運與分揀,顯著提升了作業效率與準確性。這項技術不僅降低了人力依賴,更透過供應鏈整合與產能調節,有效減少碳排放與噪音,完全符合綠建築標準。
- 未來展望: 隨著電商與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高效且環保的物流將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統一物流的AGV系統,為台灣物流業樹立了智慧與永續的典範。未來,隨著AI與大數據的進一步應用,物流業將變得更加智慧、高效、且對環境更友善。
本次展覽心得結語
這次的展覽讓我對台灣企業的永續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產品設計、製造、運輸到回收,許多企業在每個環節都充滿了巧思與責任,在會場上展出的這些創新技術,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證明,更是激勵我們每一個人思考如何透過消費與選擇,支持這些對環境友善的企業。期待未來可以看見更多台灣企業的創新永續實踐!